- UID
- 117722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5-1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很感谢CD这个网站,因此成功分手后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与大家一同分享,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和G分手哈哈~Part 1 GMAT本质——逻辑为王
我以Verbal为例,SC之所以不叫“grammar”,是因为它考查的核心并不是grammar,而是logical meaning,即逻辑语义。因为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即使没有任何语法错误,但是每个句子都是不符合逻辑,让人读不懂的,那么即使我们读完了所有句子,也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因此,GMAT的出题者也是希望以后从事商业领域的管理者能写出简明扼要、逻辑合理的报告或文章,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同时也可以向投资者传递无歧义的信号。当然,在达到logical meaning之前,grammar是基础,没有好的语法基础何谈逻辑合理对吧?
CR是最能体现logic的一个部分,题干往往是一篇不超过6行的小短文,非常符合商学院的教学模式——Case Method(案例教学)。每个管理者在做决策之前,往往都需要有依据,比如一家非上市公司现在想要“借壳上市”,它肯定会看近几年来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占有率以及行业前景,同时还要看上市公司那些目前正遭受财务危机、业绩下滑明显的企业,进行目标企业的选择,然后再通过谈判等方式进行。把它换做CR也是一样的道理,决策相当于“conclusion”,财务状况等等相当于“premise”。有了合理并且充分的premise,才会得出合理没有漏洞的conclusion,就像会计人员记账总得有凭证一样。所以CR最快的方式就是找到conclusion和最直接能够推导conclusion的premise,找到premise与conclusion,那么两者的gap就在向你招手了。
RC我认为是CR的升级版,因为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肯定会有point(conclusion),有了point就一定会有support(premise),而support的形式有很多,举例、对比、counterpoint等等,最后可能还会来个对未来future的展望。因此GMAT阅读无论术语有多么复杂,其本质就是point—support—future。抓住了逻辑主链,那么作者的态度、写文章的目的,句子与句子间存在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综上,Verbal考察的本质就是“逻辑”。
Part 2 GMAT备考
2.1 SC
Step 1:MGMAT SC 6th ——重拾语法
SC我一直觉得语法是基础,所以在前期准备中还是花了一点时间重拾语法。我用到的资料是曼哈顿第6版。这本书我觉得编得挺好的,文字诙谐幽默简单易懂,唯一的缺点就是稍微凌乱了点,虽然每章都是一个大的语法点,但是章节里面的内容还是零散了点,不过很适合刚接触SC的人看。
我差不多花了4天的时间去看,两个章节一天,边看边记笔记,我之前在CD看到前人整理的中文版笔记,我觉得是花了时间和心血的,但是我不习惯看中文版,因为你从英文翻译到中文会有个过程,然后每个翻译多少都会带有主观的看法,所以我下载完之后本来想着看完原书之后再看遍中文版加深印象,后来扫了一眼还是扔进了垃圾箱(对不起前人啊)。我认为既然是英文考试嘛,那就要read in English and think in English。所以呢我在后面的复习中就一直用我自己整理的笔记。我把自己整理的笔记分享给大家,因为我有严重的强迫症,所以排版是非常清晰的,大家可以直接下载打印(最后会有截图让大家先看一看)
看完曼哈顿这本书之后,你会对GMAT的语法大致有个了解,至少明确了大的考点有哪些。
Step 2:对照MGMAT把OG分类刷第一遍
很多人看第4版曼哈顿这本书后,会发现每个章节后面都会有一个对应OG12的题号,方便大家分类做。但是第6版是没有的,并且我们也不能再拿OG12做题,毕竟现在已经是OG17了。别担心,其实你买了正版曼哈顿书之后,会有一串数据码验证,验证过后你就可以注册一个曼哈顿账户,里面会有【OG problems—OG 17】,点进去之后就可以看到最新的考点分类对应OG题号的。因为不是pdf文件,所以大家自己截图哈~按照上面的考点分类刷。比如平行,就做平行的题目,记住不要纠结其他问题比如修饰啊时态啊来分散注意力,也不要说这题很简单选C这样,这个阶段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平行的知识点和题目贯穿起来,看看会怎么考。
我觉得这个方法挺适合自己的,既把曼哈顿又看了一遍,同时又很有深度地做了第一遍OG,并且你每天一个专题去做,会发现很多题目都是大同小异的。以至于到后面你看到and就会很敏感,它的前后有没有平行,是名词和名词,还是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等等,相当于提前掌握了testmaker的套路。
Step 3:将所有大类融合在一起刷第二遍OG+看千行笔记
在分类刷完OG之后,你基本上就会掌握GMAT的出题点,这个时候你把所有的知识点会合在一起后再重新做第2遍OG题目,看看正确率。如果你发现正确率不高,那么请认真分析这140道题目,花个5天的时间对着千行笔记去抠和曼哈顿相近的知识点,然后去分析自己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我之所以提到和曼哈顿相近的知识点,是因为千行笔记汇集的东西真得太多了,而且很多题目的分析都太依赖于枯燥的语法知识,有些语法真得太细了,我觉得没必要,毕竟GMAT也不考查你记忆语法的能力,所以只要去找和曼哈顿相近的知识点就好了。比如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有什么区别,题目遇到应该怎么分析,这些宏观的语法千行笔记都有写到,也方便大家理解。这里呢我又自己整理了OG16的千行笔记,大体上是参照前人的模板和内容,只是我按照OG16的题号顺序再加入一些新题,这样自己看起来也很清楚。这份资料我也分享给大家,排版什么的都很清晰~
这一步你会发现你对SC的语法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至少宏观的语法已经比之前有了量的积累,我不主张记很小的语法点,什么that跳跃修饰有哪些情况等等,因为这些都是靠逻辑语义来判断的,我曾经看到一个前辈整理了好几页的that跳跃修饰情况,我打心底佩服他对知识的不断摸索,但是对于that修饰问题,我认为只要记住最核心的,即that可以修饰就近的名词,至于修饰最近的还是稍远的,把句子完整读一遍,你就会明白指代哪个词是没有歧义的,如果两个词都可以指代并且没有逻辑语义上的问题,那么这个that指代就是有问题的。每个人的脑容量都是有限的,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最核心的内容,而不是去关注细枝末节的东西!
Step 4:每天读20个长难句突破逻辑语义
逻辑语义是现在SC考查的重点,所有的语法都必须建立在逻辑语义的基础上。其实逻辑语义真得不难,我刚开始觉得它无从下手,因为不像语法那样有系统的知识点。偶然的某一天,我的好友送给了我Veritas的内部教材(不是大家Veritas免费的SC视频,而是配套的教材),看完它的logical meaning你会发现原来就只有三点:
(1)Faulty Predication. The subject and the predicate must be logically linked to each other or it is an error of faulty prediction. 简而言之,就是主语和谓语宾语等是不符合逻辑的,举一个例子:
The main goal of of the cellular research department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s cancer. 这句话乍一看没有任何语法错误而且读上去特别通顺,确实这句话没有语法毛病,但是我们去掉修饰成分只留下主干,这句话就变成了The main goal of department is cancer.这是非常不符合逻辑语义的,因为部门的目标不可能是癌症,而是治疗癌症。所以这句话改成The main goal of of the cellular research department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s finding a cure for cancer.后就很符合逻辑语义了。
(2)Improper Diction/Improper Idiomatic Usage. 这个就是常说的固定搭配问题了,但是固定搭配不会是单独的考点,一定会有其他的考点同时出现。不过遇到在选项中遇到and与to do等互换的时候,大家还是可以通过读句子来判断是独立的两件事还是前后有关联的。
(3)Redundancy.有无语义重复,这个点我觉得非常难看出来,比如sufficient和enough,我刚开始就没反应过来,不过后来看到其它选项有单独出现enough,也有单独出现sufficient,你就可以判断出来两个连用就是赘余了。
至于怎么来判断GMAT会改变逻辑语义,前人给大家分享过一个【5种方式改变逻辑语义】的pdf,我觉得整理得非常好,套路都在里面了,我也再次分享给大家~
最后,我还是很鼓励大家能够每天读20个长难句,因为每天坚持读,你只要坚持20天,你再看SC的题目就会很清楚地抓住逻辑语义,根本不需要再根据那5种方式来做题了,真得是这样,我自己在二战复习的前半阶段就是每天读一个早上(从7点半到10点)的长难句,后来发现做Verbal的每一部分都轻松很多了,看SC的句子基本一遍就能看懂语义,这里不推荐大家常见的【杨鹏长难句】,而是CD神一般存在的毕出Helr大神今年刚出的【GMAT阅读理解—长难句精讲】,按照C组B组A组由简到难精讲了很多长难句,而且因为这些句子大部分来自于OG和prep,所以更适合GMAT呢。不知道Helr大神会不会给我广告宣传费哈哈哈哈哈~
Step 5:参照Veritas SC Guide & Vedio形成自己的Decision Points+并按照DP对OG进行纵向整理
如果顺利通过前4个步骤,那么恭喜你,你距离突破SC只有最后的一步了。这里隆重推出Veritas的内部教材和视频,觉得Veritas一针见血,很简单地就抓住了SC的核心。可以说,我在二战的时候就是只看了Veritas的教材然后把GWD SC部分刷了10套题再用Veritas模考了5次就上了考场,因为实在觉得SC太简单了!做个小小的挣个外快哈。Veritas内部教材我手头上一共有4本,SC/CR/RC/Advanced Verbal,因为我看了一下CD好像没有这个资料,所以有需要的小伙伴请私戳我邮箱(最后会写),20元4本(全pdf不包括视频,因为SC视频CD已经有了),如果想单独买其中的一套8元一本(pdf),当然买了的小伙伴可以无私地分享给大家,造福更多的人哟~
Decision Points从大方向上看一共有7个,即
(1)I(Illogical Meaning)
(2)M(Modifiers)其中又包括小的四点(定语从句、现在/过去分词、同位语、介词短语)
(3)P(Pronouns)代词只有两点(指代有无歧义、单复数)
(4)A(Agreement)
(5)C(Comparison)牢记比较对象要一致!最完美的就是语法上也类似
(6)T(Tense)时态
(7)S(Sentence Structure)包括平行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比较和平行,先说【比较】好了。一战的时候可以说比较是我最薄弱的一个知识点,除了like/unlike这个最基础的比较对象能把握外,碰到than或者as...as的时候基本就是阵亡的。然后一战考了4道比较我觉得基本都跪了。也试过把prep/GWD所有的比较题都刷了一遍,但是因为自己始终get不到点,所以不太理想。后来我发现,一切比较题都可以归为【逻辑】,找比较对象就是在读句子的过程中根据逻辑语义去找,看看究竟是年份和年份比,还是年份中的某个数据与另一个数据比,千万不能“apple to orange comparison”。所以,你会发现所有的比较题其实都可以归为寻找符合逻辑的比较对象。最完美的比较对象是保持逻辑和语法上的一致,举一个例题: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chemical reactions in the lab behave as predicted by their mathematical formulas, it is important that heat be applied evenly over the total surface area of the flask instead of a series of irregular points on its surface.
(A) instead of
(B) as compared with
(C) in contrast with
(D) rather than to
(E) as against being at
看这道例题,我们首先要抓住的是比较对象是谁和谁,通读句子,可以发现是Where the heat is being applied? 如果你说是“地点location”那么你确实成功了一半,但是要注意apply后面不能直接跟名词,需要用介词来表示“在...的地方”,之前的比较对象是“over the total surface area of the flask”,因此后面的比较对象也应该是“介词+a series of irregular points on its surface”,因此答案只能是D(E我就不说了吧,as against 不用于比较)
反正刚开始做这道题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后来就通过找逻辑语义判断比较对象,然后最完美的就是保持平行。所以啊,比较=逻辑语义+平行!
【平行】这个点其实Ron大神说过很多遍了,因为很多时候平行可以简化很多GMAT解释为awkward的句子,但是现在的SC越来越注重在逻辑语义的基础上考平行。我考试的时候遇到一个讲一个历史雕塑物一直存在与俄罗斯不同年代的题,因为是最后两题,所以印象很深刻。那道题其实很好理解,就一雕塑物存在于俄国时期(during...)后面一个插入语其实是修饰俄国时期,发生了十月革命;后面划线处开始应该是存在于苏维埃时期(during...)后面插入语是修饰苏维埃时期最主要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是存在于俄罗斯联邦时期(during...)后面插入语是修饰俄罗斯联邦时期最主要的事。如果你不懂句子的逻辑语义,你就会去找全部都是during的,然后发现没有,接着就头皮发麻慌了。但你只要认真读句子你一定可以理顺逻辑关系的,最后很轻松地选了答案。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做SC的时候先上来就读句子,读完后挨个看选项找decision points,从简单到难。
这一阶段我还自己按照decision points纵向整理了OG的题目,就是把这些考点每个单独一列的标注出来,然后对应每道题去看考了哪些decision points,这相当于刷了第3遍的OG并且巩固了自己的decision points。我会把我自己整理的分享给大家~
2.2 CR
CR的备考可以说我走了很多弯路,看过bible和曼哈顿,但是总觉得自己get不到点,后来在一战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发现了helr笔记,看完之后觉得这个人简直就是天才!短短几个分类就囊括了几乎所有的CR题,因此,在二战复习期间,我在认真钻研Helr方法分析完所有OG17的逻辑题后,再结合曼哈顿形成了自己做题的方法,在这里详细写一下我的做题步骤:
Step 1:读问题,判断是“SWIM”中的哪一种
所谓“SWIM”,就是对strenghen/weaken/inference/method的简称,这个分类方法是最常见也是入门级的分类方法。因为我们得先知道我们做这道题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削弱还是假设结论等等,然后才能对应找到破题点。这里我主要想说的就是不要把strenthen与inference搞混淆了,两个问法有相似之处,但是仔细读题还是大有不同之处的。
Step 2:读题干,找到conclusion和premise
这一步我认为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你只有找到了前提和结论,才能判断到底是因果推理还是果因推理等等。刚开始可能找结论和前提需要花很长时间,在这里我自己编了一份《每日逻辑链训练10题》,这份资料是我在一战期间花了半天的时间,把狒狒逻辑、GWD和prep 08中的部分题汇总而成的,只有题干,没有问题和选项。我大致花了20天的时间,每天早上在读完长难句后,花个10-15分钟做10道逻辑链的题目,计时读完题目,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划出premise和conclusion。我觉得这是最朴实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很多人想要速成,但是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一点一点慢慢去积累。只要大家坚持读长难句和逻辑链训练20天,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加油训练逻辑链吧。计时是为了能够尽量缩短找premise和conclusion,给更多的时间去判断CQ和钻研选项。
Step 3:分析是哪一种逻辑关系和对应的CQ
Helr将逻辑关系大致分成了6类(不包括演绎推理),即因果/果因/相关因果推理,方案推理,类比推理和统计枚举推理。我在准备的过程中严格按照Helr的方法,没有偷懒简化,因为Helr这么分类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我按部就班地拿着OG17的CR题一道一道分析。
在这里我不想讲什么是因果推理?CQ有哪些?因为这些基本概念很多人都已经讲过了。我想讲的是我如何利用OG17的CR题。
在二战期间我把CR题分析了两遍,一遍是传统的“SWIM”法分析,目的是培养自己看到问题后能知道会从哪些地方攻击或支持结论;另一遍是“CQ”法分析,即根据题干判断是因果/果因/相关因果推理,方案推理还是类比推理和统计枚举推理,然后根据各自的CQ分析选项的方向和每个选项为什么是正确或错误的。具体的分析我附件里已经上传了相应的excel文件,大家自行下载即可!
这份整理资料得到了“许萌”同学的高度认可,大家亦可以称为“OG17CR千行笔记”~
Step 4:Work from wrong to right
先排除明显错误的答案。列出ABCDE五个选项,对每个一选项进行标记,×表示排除,○表示待观察,√表示正确答案。
Step 5:【升华】常见逻辑错误
这一部分其实就不是解题步骤啦,只是楼主结合自己的刷题经历总结的CR常见错误(楼主直接从word上复制下来,大家耐心读哦~):
(1)Mistaking correlation for causation
Consider the following argument:
Last year researchers in California found that 95% of people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a debilitating illness with no known cause—were infected with a rare virus not see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refore, this virus must be the cause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this argument, the rare virus and CFS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However, you do not know if one is causing the other. It is certainly possible that the virus is causing CFS, but the following scenario is just as likely: Something else causes CFS, CFS decimates the patient’s immune system, and then an opportunistic virus infects the patient. In other words, CFS is really causing infection by the virus,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If you were asked to strengthen this argument, then you would want to know that the virus was present at the onset of the illness, as that would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but not prove) that it is causing CFS.
(2)Generalization
This is a much easier logical fallacy to understand than the previous one. In an argument, you are not allowed to make broad, sweeping conclusions from isolated examples. Consider the following example:
John visits his friend Steve in Brooklyn and has to take the F train into Manhattan on his first day visiting. John waits for the train for over an hour and concludes angrily: “The F train is always late.”
Clearly, you cannot make such a broad conclusion from only one instance. In fact, that conclusion would only be valid if proof was given that F train in the history of the subway system has been late – clearly an impossible thing to prove! In most cases of generalization there are two simple ways to improve the flaw:
1. Give more examples, or
2. Show that the one example is typical of most examples.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however, that isolated instances can often be sufficient to confirm negatively worded conclusions. Consider a similar example to the one above:
John visits his friend Steve in Brooklyn and has to take the F train into Manhattan on his first day visiting. The train comes immediately after John arrives on the platform and he declares happily: “The F train is not always late.”
Here the argument is valid because the one instance has proved that the F train is not always late.
(3)Clever wordplay
Many CR problems are difficult primarily because people gloss over subtle differences in meaning between an idea expressed in the stimulus and a concept provided in an answer choice. With so many details in each question and so many questions in rapid succession, this tendency is certainly understandable, but not forgivable – at least not once you have been exposed to this commonly used trick!
Part 3 关于备考资料和模考软件
我的备考资料有:
SC——OG16、prep 08(刷了1遍+3遍错题)、prep 12(就挑了hard的题目)、GWD(24套SC单独分册全部刷完,强烈推荐第18套和21套的SC,很考查逻辑语义出得非常好)、Helr【GMAT阅读理解—长难句精讲】
我的模考软件:
模考我非常主张采用CAT进行全真测试,因为考试的时候就是计算机自适应考试,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模考的时候也要采用CAT,至于全部都考还是只考Q和V,因人而异,我基本都不考AWA的,IR也是偶尔考一下,但Q和V每次都考
一战:Manhattan模考(我觉得没有很难...虽然分数比第一次考都高)
二战:Verita模考(难度很大,我认为SC出得非常棒,很符合现在的出题;CR相对简单些而且不是很规范,RC非常难,可以说我模考了5次RC基本都是阵亡的,晦涩难懂很难抓住脉络)
Veritas模考的难度是凌驾于正式考之上的,所以考得很差没关系,我们就得一次次把自己的心里练强大了才能在正式考试中非常轻松不是吗?
大家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和我交流哦,我的邮箱是(yeyile2015@126.com)
过两天再更新RC、数学以及机经的应用,大家耐心等待哦
最后,上图!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