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0901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10-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不知道楼主说的15年的tax 招的人是谁哈哈。因为我和我朋友都是15年拿到的kp的offer, 我是在暑假的时候参加leadership conference就拿到了,我的朋友是通过秋招拿到的。
在UIUC读了四年本科+1年的MAS项目,见证了我们商学院被命名,也见证了我们MAS变成STEM专业(撒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哈哈哈。
我找工作可以说是很顺利的,下面是我过去四年的一个时间线:
14年暑假在国内法资企业实习
15年
- 年初参加PwC的job shadow
- 随后2月份春招拿到了KPMG 的leadership conference -tax (30个人里面有3个中国人)
- 七月份参加leadership conference,两轮面试拿到了16年的暑期实习
16年
- 暑期实习,然后拿到了full time offer (100多个实习生里面,有五六个国际生的样子)
- 决定选择继续读研究生,和公司商量推迟到18年入职
17年
- 荒废过去了哈哈哈
18年
- 现在正在痛苦地复习CPA
总体而言,我可能是周围一圈人里找工作最顺利的,我觉得这其中有运气有实力也有技巧。
首先介绍一下现在的找工作的背景吧
1. Mid-west 这边,四大的资源其实是很广的(nd, uiuc, depaul, umadison, uchicago, northwest…) 所以竞争很激烈,特别是国际生多的地方,像我们玉米地;
2. 通过我和其他朋友的交流,我觉得地理位置对于找工作的重要性绝对是大于其他的。专业排名、综合排名、校友network其实是决定offer的“质量”而并非“数量”。 当然,我觉得找工作绝不应该成为我们选校的唯一标准;
3. 我身边的同学其实最后的出路都不错,我认识的我们这一届的在美国四大的(sf、Chicago、nyc、texas)估计是双位数,但基本上全是美本的,其余的有选择继续读书,各种藤校的master或者phd,也有很多人目标明确地选择了回国就业,北上广的四大和咨询公司为主。MSA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但确确实实对于陆本的同学来说,压力很大。一年的时间,不仅要快速适应这边的生活和学习,还只有一个秋招和一个春招。
4. 其实会计相对于其他quant的工作来说,找到工作的几率并不小,你现在走在大街上,随便撞到一个中国人,十有八九都会coding(stats, FE, cs, data), 如果之前理工基础不太好,我觉得还不如闷在商院吧。虽然这些职位最近大热,但供不应求啊,感觉市场饱和是迟早的事情。
找工作的“运气” & “技巧”
1. 我其实是大二的暑假就确定下来了工作,基本上没怎么额外操心了(和老板说我要晚一年上班的时候还是挺担心的…)但我觉得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人品爆发,也是有技巧的。首先选择工作方向上,我也觉得对于soft skills 的要求是 tax<audit<advisory。我当时选择tax,首要的原因是我喜欢,第二是因为我通过一些network event 了解到税务组缺人,故而奋不顾身冲向了tax哈哈哈。现在情况确实是tax对国际生最友好。税务属于specialist,选择税务的人我感觉不到奥迪特的一半(MAS 选择concentration的时候,就会发现税务真没啥人)
2. 话说我当年去career fair的时候,都快结束了,一个人都没有,我和manager在那儿聊了有二十多分钟。如今不一样了,随随便便排个队就是一个多小时,所以我比较推荐大家要么最早去要么最晚去,这个时间段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千万别忽略了career fair,我觉得和公司的hr/employee聊天是拿到第一轮面试至关重要的步骤。
3. 现在四大有很多的小语种组,例如日语,中文,韩语。如果你有会日语/韩语,或者有兴趣去学,强烈建议学一下然后考个证啥的。这些组芝加哥长期缺人,其他地区的也是不断有招人,audit/tax 都有的,好多国际生就是通过这个快速通道拿到offer的。
4. 选择适合自己的!我后来回想起来,我能一开始拿到leadership,离不开这点。我在面试的时候很清楚地列举了三到四个理由为什么我选择这个方向,我怎么适合税务(我喜欢有条理的东西,而且税务和法律很相似blabla)现在看来可能这些理由都很幼稚,但那个时候和我竞争的同学们,我们都是只上过accounting 101 的人,啥也不知道。我觉得面试就是要达到两个目的:1)让面试官感受到你对这份工作、这家公司的喜欢;2)让他认可你的实力,你是最适合的人选
找工作的“实力”
1. 老生常谈的几样:GPA、社团、research、volunteer、network 样样都得有吧,至于怎么去分配时间,我觉得看个人了。4.0的gpa真不能带来啥改变,所以该做的活动都得做。没有人可以保证你做了xyz就可以找到工作,但一定要安排好时间去做自己觉得值得的事情。现在国际生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履历相似度太高,所以没必要人云亦云,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突出的点。
2. 我觉得虽然语言和文化是我们的劣势,但我们不能就此自暴自弃,我认识的四大的国际生大多数都是很开朗的,乐于去embrace 不同的文化,即使不是外向的性格,也都是可以很自信大方的去和hr沟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