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1957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8-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前言:在读博士的过程中,我就一直有去北美深造,另读一个MBA的想法;所以有事没事儿都会来chasedream瞄一瞄。
博士毕业前夕,也在全力求职,以为以后去读MBA打一个基垫。求职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这个分论坛,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海外战友分享他们在海外求职的经历:或精彩,或悲凉,或辛酸,或感人。故而也想将我在英国找工作一点经历,和大家分享,以求共鸣。
感谢阅读。
警告:长文流水,不喜勿入。
分割线下正文
-----------------------------------------------------------------------------
1. 个人背景:
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求职的意向不一样,职业规划不一样,因而造成求职所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在这里简述一下我的背景,也让大家对我有个初步的认识。
家庭背景:本人87年出生,家庭属小中产,无背景无资产,所以首选海外就业。
教育背景:985工科院校毕业,专业材料科学。后来在曼彻斯特大学进修博士学位,2014毕业。
就业行业:传统加工与制造业。
理想的就业岗位:(1) 工业界的永久性职位(permanent position);
(2) 世界500强(虽然英国制造业的世界500强都快死绝了);
(3) 岗位性质:工程和研发岗位最是理想;
职业发展/规划:初期5年技术为主,积累基层技术经验;中期5-10年技术+管理+市场,了解行业全貌;后期10-20年以管理为主,进入行业核心管理层。
2. 正文:
2.1. 2013年春-Start from a scratch
2012年圣诞假期回过探亲期间,老爸甩出了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求职就业。在这个谈话中,爸爸给我抛出了三个问题:1. 在哪里就业(中国,海外)?2. 在哪个岗位就业(学术,工业,公务员)?3. 用什么方法就业(咋做准备呢)?
这些年我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过得是相当轻松啊;学校有奖学金给着,家里还是不是补贴一点,老板人还nice,这日子是人都羡慕。可是老爸的谈话一下子把我拉回了水平线---毕业了哥要靠啥吃饭交房租啊???和老爸这样一番严肃的谈话后,我回到了英国,早继续完成学业的同时,开始了求职之旅。
劳斯莱斯(Rolls-Royce)是我求职第一站。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劳斯莱斯(准确的说,中文叫罗罗)在英国的30多所高校都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很有幸,我的研究项目就是劳斯莱斯在曼大的研究中心资助的。2013年初回到英国,我首先便联系了劳斯莱斯方面的一个项目经理,向他阐述了我的求职兴趣。得到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回复:‘哦,非常欢迎你来劳斯莱斯啊。要来我们公司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我们公司官网申请我们的Graduate Development Program(也就是传说中的管培生项目)。今年我们组里就来了两个Graduates,也希望你明年能进来呀!’
哈哈,哥这也算是迈出了求职第一步(拉关系嘛:)。回去第一件事儿就是Google各个大公司的管培生计划;然后急急忙忙改了一下简历,就投了几个申请还未截至的公司(e.g. BP,Shell, Rolls-Royce, AMEC,EDF)。不过这也花了快小半个月。投完之后,哥心想,让哥一大博士申请这些项目,可不是砍瓜切菜;而且和一帮小本科生竞争,那不是轻轻松松干掉他们。。。后来越想越开心,直接都意淫起来:要是这些公司都offer,该是多难选啊?(果然是手淫强身,意淫强国)。
梦都还没做完,第一封拒信就来了。截至日期当天,劳斯莱斯便发来了第一封据信:
'Dear XXX, Thanks for your application to the Graduate Development program of Rolls-Royce.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we regret to information you that your application was not successful......'
这真是晴天霹雳:丫不就是一个小管培计划么?而且这是截至日期当天就拒,这丫是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么????被打击之后,阿Q精神就上来了,哥自己意淫了一堆理由来安慰自己。举几个列子:1. 肯定是这个管培太低端了,PhD肯定是overqualified,所以他们不好意思收我。2. 劳斯莱斯这企业有军工和涉密项目,所以不收外国人。3. 歧视歧视,赤裸裸的歧视,看我是中国人就直接拒。。。。
阿Q过后,转念一想,少了劳斯莱斯也无所谓。不还有那么多名牌企业吗?随便拿俩offer也行啊。可是。。。可是。。。可是。。。后来三个月内,邮箱据信一箩筐,电话面试没一个。被拒到最后,连阿Q的力气都没了。等到最后一家公司AMEC给我发出拒信,此次管培生试水,终告全军覆没。而且最令人羞愧的是,我连一个feedback都没有拿到,所以说,这一次申请,全打了水漂,连响都没听到。。。
(画外音:后来遇到过以前被EDF和AMEC的管培计划录取的两个博士师姐,她们很诚恳的给我解释到:管培计划是英国的企业里面招人最为严苛,要求最高的招工途径。成功的申请者往往都具备很全面的素质:1. 名校的一等本科学位(同时,不少人也拥有博士学位的);2. 高智商; 3. 高抗压能力; 4. 优秀的领导能力; 5. 出色的交流能力等等等等。如果你其中有一项缺失,是很难保证你可以被这些项目录取的。)
2.2 2013年夏-More preparation,more frustration.
初次试水失败,有一些挫败感。但是还是赶紧把注意力放回了博士阶段的研究上。生活也回到了正轨:朝8晚8做实验,晚上还做一个小时的有氧。这段时间里一个意外的收获是我成功地把体重从230斤减到了160斤,看来胖子们都是潜力股啊,哈哈哈。话说身材好了,身体健康了,心情也没有那么糟糕。
回到找工作这个话题。这段时间,我自己思考了为啥海投简历杳无音信的原因,总结有三点:
1. 简历都没写好!!!!!(这个错误很低级,但是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找了一年了工作依然在犯。我身边一个朋友嚷嚷着要在英国找工作,最近写了一个简历让我帮着看,我一看就懵了----他居然写的是一也的美式Resume,不是欧式的CV。。。这之间的区别我不赘述了)
2. 候选公司真的适合我自己吗?(当你申请这个公司的时候,你有注意到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业务,公司产值,未来方向等等细节吗;当你研究完这些细节之后,你还对这个公司感兴趣吗)
3. 自己真的在申请这个事情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吗?(每一份申请表都需要一份与众不同的建立,每一个申请都会有3-4篇的motivational statement,每一次面试都会有标准的behaviour based interview,没有做好这些充分的准备,每一层关卡都有可能卡死你)
想清楚了失败的原因,下一步就是要求助。学校的Career Service Centre肯定是第一站。我数不清在2013年夏天,我跑了多少次曼大的Career Service Centre(讲个笑话,Career Service Centre上到主任,下到一半的Junior Consultant都认识我这张黄脸了:)。回头想来, Career Service Centre真的能提供非常周到的CV服务,最初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应该多跑跑这里。这里简述一下CV基本要求(理工科研究岗位适用):1. 两页;2. 包含个人信息(手机号,住址等); 3. 按时间逆序的学术经历(没毕业的学生也就是这个最重要了,哪里拿的学位,是几等学位);4. 工作经历:按时间逆序,清晰明了的描述你每个工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5. 研究人员须注明你的publication list。
当你跑了15次以上的Career Service Centre,你会发现他们的给的advice已经无法进一步提升你的CV了。恭喜你,你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向一起找工作的战友们求助了。很不幸的是,我找工作开展的比较早(我是在博士三年级一开始就在找工作),周围的同学还在为毕业发文章发愁,都还没想到这出呢;也有许多同学是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学生,他们也无意向在英国求职就业。没关系,学院没有志同道合的战友,那就在学校找;学校再没有,那就在全英国找。这期间,我也联系了好多在英国的同龄朋友,并且和他们积极互通求职信息(其中就有一个在Reading的朋友曾推荐过我去他的博士所在课题组面试一个博后的职务,但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总而言之,在我需要精神慰藉和鼓励的时候,这些战友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力量。
最后到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向前辈求助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几乎联系了我所认识的所有的在英国的名牌企业工作的师兄/师姐(其中有在Rolls-Royce, BP, Shell, AMEC, BAE System, Alstom etc.);有些师兄/师姐对我突如其来的电话感到非常尴尬(我和里面好多的人都只是一面之缘,或只是间接认识。但是没办法,为了找工作,也要恬不知耻上),但是当你说明你想向他们寻求帮助,大多数人都是愿意提供帮助的,毕竟都是同胞呀(哭哭哭,头一次感受到了身处华夏大家庭的温暖啊)。令我极为都感动的是,一个在AMEC工作的前辈在我申请AMEC之前给我花了一个小时描述了这家公司现在的主营业务和未来规划(这都是在未来面试中会被问到的问题);虽然我最终没被这家公司录取,但是这个前辈的恩德还是铭记于心的呀(大哭大哭)。
2.3 2013年秋冬- Although frustrated, you need to move on
暑假在吭哧吭哧做实验,顺被做了如上准备。信心满满地开始准备申请2013-2014年度的Graduate Development Program。从八月底开始,我几乎跑遍了在曼城开的每一次University Career Fair,并试图向每一个与会的公司代表表达我想去他们公司的兴趣。我原本想,可以通过我跟他们之间的直接沟通,让他们推荐我去一些更specific的研发岗位,从而跳过最残酷的管培生的选拔阶段。但是事与愿违,统一的回复是:‘Oh,you have an excellent CV and consistently outstanding academic record during your study. Em, I am really impressed. 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r application to our company's graduate scheme’。听完这官僚回复了,心里竖起了500根中指。。。
没办法,看样子管培生再难也得迎着上。九月初,我提交了第一份管培申请---BP,不出意外,10天秒拒;第二份,Shell,未能通过心理测试;第三份,Morgan Advanced Materials,电话面试后秒拒。。。 拒信的数量已经多到不能人,现在依然趟在我的邮箱里面。
眼瞅到12月份,该面试的都已经面试完了;我手头还只有两个很失败的电面而已。内心已不仅仅是沮丧,还有点慌乱了。如果我没有2014年10月上班的offer,难不成只有滚蛋回国了么(哭哭哭)。这时候我人生第一次给爸爸打电话求助了:‘爸爸,我在英国呆不下去了,我想回来找工作,咱能用用家里的关系,帮点忙某个营生么?’爸爸的回答我到现在还能记得:‘我早知道英国找工作难,所以才要你提早两年开始找。你想回国发展我是开心的。但是你现在开口说要回国,是真心想要回国,还是为了逃避眼下的困难呢?’
爸爸的话让我无言以对,因为他一下子就戳到了我的软肋----是的,我退缩了。
2013的圣诞,过得更外平静。我不知道要做什么,索性把自己关在图书馆写博士论文。女朋友看出了我现在的窘迫,给了我最为温情的支持。她总是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每天帮我做好午饭,让我带到图书馆。在人生最沮丧的时刻,有这么一双手托着,我已然比大多人幸运了。
2.4 2014上半年- 怨恨吗?不,还是要感恩。
过完中国新年,我去Rolls-Royce总部做了一个学术报告。大概有150人参加了这个报告,而且反响还不错。在和每一个工程师聊天的过程中,我都在明里暗里表达我想去公司工作的兴趣。在离开之前,我的项目经理悄悄告诉我,他们组现在有一个研究员的工作,马上要出,工作内容和你博士工作内容比较相似,请随时关注我们的招聘信息哦。
兴奋的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女朋友和父母;过后便认认真真的准备我的简历。果然2个月后,公司的网站发布了这个招聘信息。我将改了快100轮的申请表提交;过后便等着电话面试的通知。
可是。。。。。
一个月后,我的邮箱里又多了一封regret email。真是平地一声雷,炸都炸懵了。尼玛呀,给个面试会死啊。。。。。我怒不可遏,把结果直接转发给了老板和项目经理;至少我想知道我的申请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还有那些地方可以改善。可是得到的回复却更奇葩:'这个。。。这个。。。这个。。。工作取消了!!!!'
欲哭无泪!!!那一段时间,我跟祥林嫂似的,逢人便抱怨。爸妈觉察到了状态不对,便打电话来劝说:‘你这么些年的奖学金全是人公司提供,你应该感恩。公司取消招人是他们的人力流程问题,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而且人家已经在工作出来之前都告诉你这个消息,他们已经把能为你做的全都做了。你不该以怨报德啊!’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当时是想不通啊,心里于是埋下了一个怨恨的小种子。一直到后来,发生的另外一个事情,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狭隘和幼稚。
2.5 2014年下半年-星星之火
折腾了那么久,回到学校,发现也该交论文了。和博士老板商量修改了两个月,终于把论文终稿提交了。
此时人生中的大贵人出现了---我博士老板。
老板跟我商量到,说他手上有一些现金,可以维持我做6个月的博士后。时间不长,但是也能让我暂时安心。我找工作的过程他知道,劳斯莱斯那边的事情他也了解。所以他向公司争取了这些资助,也让我有一个缓冲。
啊啊啊啊啊啊,我都没有想到老板对我的事情如此上心。哭了,眼泪就差到了嘴边,但是不好给老板看到把,当场就咽了回去。
2014下半页参加完了答辩,在没有修改的情况下,直接获得了博士学位(这种情况还是蛮少的)。不过伤心的是我在答辩前一天送走了女朋友;女朋友的学业结束,签证到期,需先回国。在机场,女朋友问我,你愿意和我结婚吗?我不置可否,只是回答:‘等我在这边找到稳定工作,定居了,我们再结婚,到时在把你接回来。’
弄完学位的问题,变吭哧吭哧开始干活。毕竟还是想impress the sponsor company,试图通过这六个月再创造一些机会。
2.6 2015年新篇章-迷茫?彷徨?不,坚定。
认真干活干到了年初,期间也是不断地向公司要工作。可。。。。。。可。。。。。劳斯莱斯居然开始。。。。裁。。。。员。。。。了。。。。。连我的项目经理都被裁。。。。掉。。。。了。。。。看来,去劳斯莱斯,彻底没戏了。。。。
老板突发一封邮件:我从别处又拿了点钱,再续一年博士后如何?
面对这样的消息,这会儿我也不知是该开心还是无奈。博士后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每年一续,内心安全感实在太差。另外,我的志向在工业界,做博士后除了能让我在英国待着,其用处也是不大。
怀着内心的矛盾,和师兄师姐们交流,发现大多数的师兄师姐们也不愿意做博士后。可是不然,找到一份永久性职务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尤其对于海外求职者)。他们都是打算熬这五年博后,熬到了永居,拿到了身份,再走出实验室去找更好的工作。
我迷茫了,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读书的时候有着大理想,大抱负,难道都要因为没有永居,而化作一团云烟么?
女朋友也在国内催问着我的近况,每次电话里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描述;争吵越来越多,猜疑也越来越多;我和她的感情,也不知做和处置。
这半年,我每晚都在看各个中介的网站。偶尔也有一两个面试,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为了探索海外的就业市场,我甚至把简历发到了澳洲,美国和新加坡(不过都是博士后)。但是可能是因为文章太少,很少有老师搭理。
没有更好的路了,我也只有应承下老板一年的续约。不料,刚续约不到一天,一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老师主动联系了我,邀请我去参加他那里一个博士后的面试。飞新加坡肯定是不切实际了,我们便约了一场视频面试。面试过程比较常规,无非是聊聊我的研究背景,聊聊要做的研究项目。
这个offer总体来说比较easy,可能是因为新加坡比较对高科技人才需求量很大,竞争不如英国激烈;而且我是中国人,他们也比较喜欢中国人吧。在拿到offer之后,我非常认真的考虑了这个工作:优势是离家近,工资还算不错。缺点是:尼玛还是一年的合同,另外,这尼玛还是个博后啊。
这是个令人彷徨的offer。说实话,我对这个工作的态度比较neutral,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我完全是出于和劳斯莱斯赌气的份上,我把这个offer转手就告诉了我老板。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板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意思一共三点
1. If you leave in the middle of a contract for another contract job, you will definitely ruin your credit in the community. And you must be aware of that, the science community is so small even around the world.
2. I am trying my best to help you in such a tight job market, but you must let me help you.
3. I am not stopping you from leaving, but you may not get a good reference from me.
虽然震怒,老板在第二天便又向我通知,他还在继续申请经费,争取能再让我续上半年的合约。老板再没多说,给我一周时间,让自己思索。
跟老板谈完,我才恍然大悟。有时候你会感觉他人待你不公,但是别人也有别人的难处。我将我4年的青春以及未来的希望都放在了劳斯莱斯身上,可是公司现金本就遇到了困难,它也没有办法给你更多的承诺。如果因此心生怨恨,而用自己未来的人生来撒气,又何其不值。。。
想清这点,我给老板写了一封长邮件,表达了我的观点;同时也拒绝了新加坡的工作。老板对此表示非常开心。其实我也是非常开心: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但是心结已开。
(老板是我人生中遇到的贵人,学术上的支持是一方面,他在精神上给予的鼓励确是我扛到现在的最大动力)
2.7 2015夏-宠辱不惊
坚定了要在曼大干博后,那就吭哧吭哧干活吧。后来三个多月,我博士阶段的4篇文章全部被接受;并且还去美帝参加了一个会议,算是面见了一堆行业大牛。算是给自己有了一个完美的交代。
去美国前,我本是想和女朋友分手的。我已经下定决心在英国留下,因而5年的颠沛的博士后生活是可以遇见的。我不想她跟着我辛苦,所以想快刀斩乱麻。 没想,她主动给我播的一个国际长途;电话里她劝慰到:‘漂泊生活虽辛苦,但是你漂哪处,我便随你漂哪处。’于是,戏剧性转折发生----我俩决定结婚了。。。
回头说找工作。这半年来,投简历找工作就没断过。各种电面,群面和单面参加了不下8个,平均3个星期就被邀请去一次面试。整个一面霸120了,整个学院的人都说我疯了。都有博后做了干嘛还拼着在外面找?我表达了我的几个基本观点:
1. 老板是允许我找工作的,只要我能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他是欣慰的。
2. 做博后真的有意思吗?请各位PhD扪心自问。
3. 做博后时候不找,难道一定要等博后合同快到期了再去着急?
想要更好的工作就得舍命去找,在英国这样一个劳动力市场饱和的国家,工作还没能多到你上街能砸你头上。你得不停去探索,才能摸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求职之路。
失败的面试不多谈了。最后一次面试,是在一家南边的五百强公司。面试共两轮,第一轮是公司首席工程师的技术面试,我得心应手,因为这个工作内容和我博士工作几乎一致;第二轮是人力和业务经理的面试,几乎都是行为学测试和公司知识测试,有前面那么多失败的垫底,倒也如鱼得水。(一个好玩的插曲:人力总监面试完,开玩笑问我:“你的表现非常不错,以前参加过多少面试啊?”我说:“算上这个,是第八次。”人力总监笑笑回答:“我就知道。第一次哪里会表现这么成熟。回去等消息吧。”)
这家公司整整让我等了30天才给正式的offer,我本以为被拒了。不过想想也能理解,雇佣海外员工的手续比较麻烦,他们也给我解释到他们也一直在处理各种繁琐的paperwork。
我第一个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爸妈和老婆,他们似乎比我更加高兴;可是我对他们说:“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收获的经历,收获了泪水,收获一种淡然的心态,并。。。。收获了一个值得信赖的老婆”。
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十分欣慰;并同时把他在那家公司所有认识的技术专家全部介绍给了我(其实,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和他以前便是同学,我面试之前就知道了,哈哈哈)。
3. 结语
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每个人走的路线也不尽相同,找工作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但是,如果你下了决心要在英国留下,起码要用心去尝试。一个拿着美式Resume当英式CV寄给英国的人力资源的申请者,显然是没有用心做research;一个被拒了两回就不申第三回的人,显然是没有勇气的;一个从不找人寻求别人帮助的人,显然是自负的。
同学也曾问我,英国找工作那么难,就业那么不景气,为什么你不回国找呢?国内工作机会还是多。
我的回答是标准的:
通用CEO电气杰夫 伊梅尔特曾在一个中国央视的采访中说到:‘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每年都增长10%,你很难看出那个企业是优秀的;正是在一次次危机过后,生存下来并壮大的企业,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我把他的格言用在我身上--- 在中国这样大规模但又不成熟的就业市场中,求职者很容易迷失自我,找到的工作很难说是百分之百符合自己,适合自己的;反观英国,就业市场成熟,每一个贴出的岗位都有它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每一个offer虽然拿的艰辛,但是往往会是你爱不释手,并会用心真心的。
在英国找工作,是一个让人迅速成长的过程。成长会有收获,但是确实要付出代价的。话说想要获得什么不需要付出呢?
也祝各位论坛的朋友好运,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精彩。[url=]修改[/ur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