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柳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煮酒论史:公主是怎样生活的(整理版)

[精华]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18:08:00 | 只看该作者
<B>寿阳公主(也叫寿昌公主)</B><br />&nbsp; &nbsp; 宋武帝还有一个女儿,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丝身影,但是却绝对没有山阴公主那么邪门的名声。<br />  她的名字叫寿阳公主。<br />  一个冬天的午后,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的暖阳中午睡。<br />  微风吹来,一朵梅花落在她的眉心上,沾住了。<br />  后妃宫娥们看见了寿阳公主额上梅印妩媚动人的样子,不禁心向往之。<br />  于是,从此后宫多了一种“梅花妆”。即在面颊眉心上或画或贴成花朵模样,十分迷人。<br />  这种妆法,到唐时尤其盛行,宫廷民间,爱美的女子乐此不疲。<br />  后来到了宋朝,又有新的花样:不光在脸上、身上贴花画朵,还在眼角缀上白粉,仿佛落泪模样,称“泪妆”。<br />  <br />  现在的时髦美眉们,又开始在脸上身上贴各式花样、在眼角粘星星眼泪什么的了。<br />  不知道她们有没有想过,千年前那位朦胧睡去的寿阳公主呢?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B><U>唐朝的公主</U></B></P><><FONT color=#000000>&nbsp; &nbsp; 唐朝的公主,是很值得大写一笔的。<br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唐朝的公主,相对来讲,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的自主权,也是最多的。李唐王朝虽然出于关陇一带,但是却有鲜卑血统,在男女关系上,不如中原的一些世家大族那么严格。但是它毕竟是成为了中原的封建王朝,因此,伦理道德也是不可抹杀的。<br />  在唐代的公主里,度道出家者屡见不鲜。<br />  其实,当时这些入道的公主,并不是当真落发出家修行的。她们一般都是带发出家的,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宗教因素,但是更多的时候,公主们主动入道,还是为了能够享受自由的男女关系。<br />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八岁的时候,曾以“为外祖母杨氏积福”的名义出家为道士。但是她还是仍旧住在宫中的。直到十六岁时,因拒婚吐蕃,而正式入住太平观为观主,等到和婚事息,二十岁的太平公主就如愿以偿地嫁给了驸马薛绍。<br />  唐睿宗的八女儿金仙公主、九女儿玉真公主,是以“为祖母武氏祈福”的名义出家为道的。出宫以后,两位公主住进豪华的金仙观和玉真观,常常召集名人雅士饮酒作乐,不少男子拜倒在两位公主的石榴裙下,两位公主虽然似乎确实终身未婚,但绯闻却是层出不穷。<br />  有这两位公主开风气之先,后来,玄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几乎每代帝王都有女儿成为女道士。甚至达到一朝有四位公主出家为道的。<br />  这些尊贵美貌的皇家女道士,其实是随时可以还俗嫁人的。假如她们无心为人妻的话,就更可以享受到更多、更自由的两性关系。<br />  上行而下效,唐代的女道士,几乎因而成了一种贵族风气。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也有不少去做女道士的。李白曾经为女道士李腾空做诗,这位李腾空就是宰相李林甫的女儿。还有骆宾王,也曾经代女道士王灵妃写诗给她的情人。至于到民间,女道士香艳传奇更是层出不穷。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要数鱼玄机了,她写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传颂至今——诗倒真是好诗,不过由女道士写来,就别有滋味了。杨玉环改嫁公爹玄宗之前,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女道士。可见当时的公主道士,她们入道后的生活之丰富多彩。<br />  做为公主,她们的婚姻,往往也还是要遵从皇家的颜面和政治需要的。但是,嫁出去之后,公主们的所作所为,就往往不是夫家能够控制得了的了。<br />  高阳、襄阳、太平、安乐、郜国、永嘉等等公主,都有一大群的情人。其中也不乏与情人两情相悦的例子。比如高阳公主与辩机。再比如襄阳公主甚至还曾经向情人的母亲行儿妇的礼仪。<br />  唐代公主的自由,还表现在她们寡居之后,还可以再嫁。整个唐代,再嫁的公主多达二十多人。其中还有嫁了三次的。<br />  唐代公主,最特出的表现,还在于她们热衷于参与政治,在刀光剑影中,她们的表现甚至比男人还要冷静狠辣。这个,也许是受了武则天的影响吧。<br />  当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最离谱的公主故事也就毫无疑问,要发生在唐朝了。 </FONT></P>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B>领军做战的公主</B></P><><FONT color=#000000>&nbsp; &nbsp; 这是大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br />  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好儿女。<br />      <br />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太宗李世民最亲近的妹妹。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br />  十六岁的时候,唐国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婚后,柴绍携妻定居长安城。<br />  隋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暗中通知女儿女婿。<br />  平阳公主将家产暗暗变卖,和丈夫分头出发了。<br />  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面进行各种安排。<br />  路上,平阳公主赈济灾民,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br />  来到户县的时候,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br />       <br />  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br />  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br />  这个不到十七岁的少妇,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仅何潘仁一处,就达万余人。<br />       <br />  当年九月,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br />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大的拥护。<br />  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br />  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br />  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都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br />  李世民在渭北转战时,主要就是依靠平阳公主和娘子军的参战,才能连克强敌。<br />      <br />  唐王朝建立后,李渊将自己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br />       <br />  可惜的是,平阳公主不久就去世了,死时尚不足23岁。<br />  李渊黯然神伤,下令以开国功臣的仪式安葬公主。<br />  平阳公主,恐怕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了。<br />      <br />  平阳公主和驸马柴绍有一个儿子,名叫柴令武。<br />      <br />  平阳公主曾经帅娘子军镇守过山西平定县长城边的苇泽关。<br />  苇泽关又名娘子关。 </FONT></P>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B>爱上和尚的公主</B></P><br /><><FONT color=#000000>&nbsp; &nbsp; <FONT face=宋体>这位公主,当然就是李世民的宝贝女儿高阳公主了。<br />  高阳公主是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在她十五岁的时候,李世民就精心挑选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作她的驸马。<br />  但是房遗爱虽然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却一点也不合高阳公主的胃口。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对这位高大雄壮的驸马是一百个不满意。洞房花烛夜之后,房遗爱就再没有被宣进公主闺房的机会了。<br />  婚姻不美满的高阳公主,唯一的消遣,就是纵马郊外,游山玩水了。而担着个驸马虚名的房遗爱,当然也不得不陪伴在左右。<br />    <br />  就在一次出猎的途中,豆蔻年华娇美任性的高阳公主遇到了当时不过二十出头、文雅俊秀的辩机和尚。<br />  这位辩机,虽然正史没有详载,但是从其它的一些资料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凡的出家人,自小就好学发奋,品行高洁,十五岁正式出家为僧,师从道岳法师。贞观19年正月,玄奘大师求经归来,奉旨在弘福寺主持翻译取来的经文,辩机以渊博的佛学、飞扬的文采、出众的仪容,被玄奘法师选中,参与撰写青史巨著《大唐西域记》。这年,辩机只有26岁。<br />     <br />  我们无从知道辩机和高阳公主是怎样相遇的。只知道十七岁的公主和二十岁的辩机从此一见钟情,一个忘了皇家身份,一个忘了佛家戒律,如胶似漆地痴缠在了一起。<br />  而空头驸马房遗爱,不知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思,一直在为公主和辩机遮掩此事。甚至还常常出面将辩机召入府中,自己亲自为这对偷情的人儿做放哨的卫兵。<br />  当然,房遗爱的忠心耿耿也得到了高阳公主的报答。公主容许他与府中的侍女明来暗往,还常在太宗面前为他说好话。这对奇异的小夫妻因此倒也相处得和睦。<br />    <br />  时间过得飞快,几年过去了,公元645年,在举国选拨译经人的考核中,辩机被选中了,成为九名译经僧人中最年青的一个。(实在忍不住要说,高阳公主的眼光实在是相当的不错。)<br />  作为译经人,辩机将要去弘福寺长住。临别的时候,高阳公主将自己的玉枕送给情人,让他带在身边。<br />  灾难就随着这个玉枕,被带进了弘福寺里。<br />    <br />  在两地相思的几年里,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倒也相处得平平安安。<br />  648年夏天,宰相房玄龄去世了。他的长子房遗直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高阳公主一向讨厌这个大伯,便要驸马房遗爱与哥哥分家。房遗直不肯分出家产,还将房遗爱痛骂了一顿。高阳公主大怒,便跑到皇宫里,对父亲唐太宗告房遗直的状,说他常对皇帝口出怨言,心怀不轨。太宗调查之后,发现是高阳公主任性胡为,不禁大为恼怒,将她训了一顿。<br />    <br />  转眼到了649年的冬天。负责治安的官员抓住了一个小偷,从小偷的住处搜到了一只镶满珠宝的玉枕。<br />  小偷承认,自己是从弘福寺辩机和尚的住处偷来这只价值连城的玉枕的。所有的人都对着这只玉枕发愣了:这实在不象是该在和尚禅房里出现的物件。<br />  负责纠察的官员一番彻查之后,才得知,这只玉枕,乃是高阳公主私赠辩机的。<br />  这是一件极大的丑闻,谁也不知道案情报至皇帝那里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事已至此,办案的人也捂不住了,只得斗胆将奏本送交到太宗的案头。<br />  唐太宗看到这本奏章,想到高阳公主一而再、再而三地丢自己的脸面,不由恨得牙齿发痒。太宗立即下令,腰斩辩机,高阳公主身边知情不报的侍女们也统统处死。并且下令,再也不许高阳公主进宫。<br />    <br />  四载相思,等到的却是这样一个噩耗,高阳公主魂飞魄散,奔到皇宫门口,想要向父亲求情,当她发现自己再也无法进入宫门的时候,顿时昏死过去。<br />  <br />  辩机很快就被施以腰斩的的酷刑,高阳公主也被禁锢在公主府里,没有了行动的自由。<br />  然而,此时唐太宗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几个月后,就在这年的初夏,五十一岁的唐太宗死了。<br />  高阳公主恨透了自己的父亲,她恨他为什么要多活这半年?如果他能早死半年的话,自己的心上人就不会如此痛苦地死去,成为父亲笼络大臣的牺牲品。自己那些情同姐妹的贴身侍女,也不会莫明其妙地冤死。为太宗送葬的时候,高阳公主连一点悲哀的表情也没有。<br />  <br />  不久,高宗李治登基。<br />  恢复了自由的高阳公主,行为开始疯狂起来。她派人四处去寻找俊俏的年青和尚,专与这些和尚寻欢作乐。<br />  高阳公主更要跟父亲所有的决定唱对台戏,她因此不满父亲选李治作继位人的决定。于是,她开始涉足政事,联络了好几个对李治不满的公主驸马,密谋叛乱,要改立叔父李元景为帝。<br />  还是那位与高阳公主不和的房遗直,他打听到了高阳公主夫妇的秘密,将讯息报告给了新皇李治。<br />  一场血腥的家族屠杀开始了。<br />  公元653年的春天,以房遗爱为首的三位驸马被处斩,高阳公主与巴陵公主以及叔父荆王李元景被勒令自尽。<br />    <br />  被逼自尽的时候,高阳公主大约在二十七八岁的年龄。一束白绫,就是这位公主最后的结局。 </FONT></FONT></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5 18:14:54编辑过]</font></div>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B>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太平公主</B></P><><FONT color=#000000>&nbsp; &nbsp; 纵观中国公主史,称得上这个头衔的,当然只有太平公主了。<br />  太平公主的父亲唐高宗李治,从史书上的资料来看,他只有四个女儿。年长的两位公主称义阳、宣城。她们的生母是萧淑妃。萧淑妃与武则天争宠失败,死于非命,她生的这两个女儿从此被幽囚在深宫里,直到三四十岁才得到出嫁的机会,成了平民的妻子。当然更谈不上受宠。<br />  武则天也为李治生了两个女儿。长女还在襁褓中时,就被亲生母亲掐死,成为亲娘争宠的牺牲品。<br />  在这样的情形下,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当然就成了他们的心肝宝贝。<br />    <br />  太平公主八岁的时候,武则天向李治请旨,要女儿出家为道士,为外祖母杨氏祈福。“太平”其实是她的道号。但是小公主并没有离开皇宫,还是一直住在父母的身边。<br />  直到她十六岁这年,吐蕃向大唐求婚,要求迎娶唐帝的女儿太平公主。直到这个时候,太平公主才正式入住她的太平观,以此向吐蕃拒婚。<br />  被这么一耽搁,太平公主直到二十岁,才得以顺利出嫁。她的第一位驸马是薛绍。<br />  作为“二圣”的独女,太平公主的婚礼是空前的盛大。点燃在路两边照明的火炬,居然把一路的绿树都烤焦了。而装着嫁妆的车子规格超大,因此,连县府的墙都被推倒了。<br />  不过,无论如何,薛绍与太平,应该是一对恩爱夫妻。——短暂的七年姻缘生育了四个孩子,不恩爱恐怕不太可能。<br />  但是这段本该美满的姻缘中途却夭折了。<br />  <br />  说起来,灾难的制造者还是身为母亲的武则天。<br />  早在太平公主出嫁以前,武则天就对准驸马的两个哥哥的妻子大为不满,说这两个嫂子出身寒微,怎配做自己女儿的嫂子呢?便逼着薛绍的大哥二哥休妻。幸亏有人力劝,说她们也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只是不够豪贵而已。武则天方才作罢。<br />  后来,武则天将冯小宝纳为男宠,为了给情人长些身份,又硬逼着薛绍认冯小宝为叔父。这个窝囊气就更让薛家的长子受不了了。于是他密谋造反。结果事泄。<br />  薛绍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是武则天由于他认冯小宝为叔父很勉强这件事,早已对这个女婿心有怨气。此时趁机一并发泄出来。结果薛绍被关进大牢,被活活饿死。<br />    <br />  太平公主被母亲关在宫里严密监视,只有每天以泪洗面。<br />  事过之后,武则天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份了,于是把太平公主的封邑大大地增了将近十倍,甚至超过了亲王的规格。但是即使如此,太平公主也不肯向母亲表示谢意。<br />  武则天知道女儿是哀伤驸马的惨死,为了弥补,她又大张旗鼓地为女儿重选丈夫。<br />  选来选去,武则天看中了侄儿武攸暨。在武氏男儿中,武攸暨是才貌俱佳的人选,但是他是有妻子的。<br />  这对武则天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派人把从前的侄媳毒死,强行把女儿嫁到了武攸暨的身边。<br />    <br />  这样凄惨的初恋初婚结局、这样荒唐无稽的第二次婚姻,处身其中的太平公主会如何想?<br />  从前闭处深闺中陶醉于爱情的太平公主消失了,热衷政治、沉泯色欲的太平公主从此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br />    <br />  大约在四、五年后,那个间接造成薛绍惨死的假和尚薛怀义,终于失去了女皇的欢心,武则天想要除掉这个骄横放纵的旧情人了,却又苦于这男人知道太多宫闱秘事,兼且耳目众多,一时不知如何下手。<br />  太平公主听说要杀掉这个连累驸马的家伙,大力赞成。自告奋勇将这件事揽了下来。<br />  她在宫人中选了几十个身强力壮的中年妇人,由专人领着训练了一段时间。然后让自己后夫的堂兄武攸宁另选一批勇士,埋伏在瑶光殿。<br />  然后,太平公主让一个从前与薛怀义关系不错的心腹出马,去宣薛怀义入宫。<br />  薛怀义听说女皇宣召,大摇大摆地就入了宫。<br />  刚刚踏入后宫,几十名壮硕的妇人就一拥而上,将这个假和尚按倒在地上,捆得动弹不得。几名随丛也被武攸宁的勇士们制服了。<br />  太平公主想到自己心爱的驸马,再看看面前这个狼狈的假和尚,不由冷冷一笑,下令将他乱棍打死,尸体烧灰之后,和在泥里烧砖修庙。<br />  ——如此干脆利索的处理手法、如此残忍的处置,从这件事上,太平公主显露出与她的母亲如出一辙的手腕与毒辣。<br />    <br />  薛怀义原是李渊幼女千金公主的男宠,由她推荐给武则天的,现在这个家伙死了,女皇枕边寂寞,太平公主自然看在眼里。于是她效仿姑母,把自己的男宠张昌宗推荐给了母亲。<br />  张昌宗为了巩固女皇的宠爱,再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又推荐给了女皇。<br />  年已七十四岁的武则天,对这两兄弟百般宠爱,言听计从,不停地给他们加官晋爵。<br />  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由自己推荐上去的这两个小男人,成了自己的劲敌。这两个家伙甚至还杀害了她的情郎杨戬,令她伤心、头痛不已。<br />  无奈之下,太平公主只好和哥哥李显李旦联名上书,请封张昌宗王爵。这个马屁正中武则天下怀,遂封张昌宗为邺国公。太平公主这一着棋果然高明,张氏兄弟立即对太平公主态度大为转变,对太平公主的话也不再多所违拗。——后来,太平公主想要拥立哥哥李显复位太子,也是由二张办成的。<br />  来俊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酷吏之一。他以“请君入瓮”的办法,消灭了另一位酷吏周兴之后,越发的忘乎所以,甚至想要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兄长李显李旦、诸武。这可惹毛了太平公主。在她的运作之下,诸武与诸李联起手来,联名上书女皇,揭发来俊臣的各种罪状。<br />  最终,想要杀掉太平公主的来俊臣先被太平公主干掉了,并被仇人们剥皮吃肉。<br />    <br />  公元705年正月,发生了“五王政变”,五位异姓王合力,诛杀了张氏兄弟,放逐他们的党羽。在这件事情发生的前后,太平公主看清时势,对杀二张一事,采取参与帮助的态度。并在二张被诛之后,亲自来到武则天的床前,劝说母亲,得到了一张武则天认可的传位诏书,将皇位传给哥哥李显。<br />  中宗李显即位后,立即对妹妹的大力帮忙投桃报李,将她的采邑增加到一万户之多。<br />    <br />  中宗李显是一个性格温和儒弱的人,因此造成妻子韦后、女儿安乐把持朝政的情况。本来太平公主和上官昭仪(上官婉儿)联手,是可以制得住她们的,但是太平公主却看上了上官婉儿的情夫崔堤。于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反目成仇,反而成了韦氏的帮凶。<br />  说实话,上官婉儿枉跟了武则天许多年,居然连这两件事的轻重都分不清,真是令人叹息。<br />  太平公主意识到韦家班是自己的死敌,于是大力培植亲信人马,想与韦后一分高下。<br />  韦后先出手了,她诬陷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说他们与废太子李重俊勾结,想要谋夺皇位。李显一时大惊失色,想要严办。幸亏御史中丞力谏,太平公主与李旦这才死里逃生。<br />  经此一役,太平公主更是与韦家势不两立。<br />    <br />  而此时,韦后与安乐的反谋已渐渐显露。<br />  710年,欲为皇太女而不得的安乐公主与其母韦后,联同情夫,用毒饼杀死了中宗李显。<br />  五天后,傀儡李重茂登基为帝。<br />  太平公主派长子薛崇简与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合谋,在十二天后发动政变,一举诛灭了韦后与安乐公主。<br />    <br />  韦家班垮台了,但是李重茂还坐在皇帝位上。谁都不甘心让他继续为皇,但是谁也不敢出头作这个主。<br />  结果,还是太平公主,在这天早朝时,走到李重茂面前,说:“这不该是你这个娃娃的座位。”说完,抓着李重茂的衣领把他拎了下来,拥立哥哥相王李旦登基为帝。<br />     <br />  李旦当上了皇帝,对这个妹妹更是感激涕零,不但大加封赏(连她的三个儿子都一律成了郡王),而且许多政事都要由太平公主来参与决策。从此,太平公主越发权倾朝野。<br />  后来甚至到了这种局面:每当宰相有事要请皇帝盖印颁行时,李旦只问宰相:“跟太平商量过没有?”如果商量过了,就再问一句:“跟三郎(太子李隆基)商量过没有?”如果也商量过了,李旦连看都不看,便取出御玺,一盖了事。<br />    <br />  渐渐地,朝廷里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两股势力便互不相容了。<br />  太平公主想要哥哥更换皇储,但是李隆基的亲信大臣们都强烈抵制,甚至要求李旦放逐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怒不可遏,跑到太子府里,当面斥骂了李隆基一顿。李隆基只好陪罪道歉,并将自己的亲信姚崇、宋景贬谪。<br />  李旦对这种家、政不分的情形感到疲惫厌倦,于是想要传位给太子,自己去当清静的太上皇。<br />  这个决定自然让太平公主难以接受。但是这一次,不管她怎么捣腾,李隆基还是提前当上了皇帝。<br />  太平公主受不了李隆基过于英明的表现,决定废了这个侄儿皇帝,还策划让宫女元氏在李隆基的补品里下毒。<br />  当初与李隆基共同起兵的薛崇简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安,力劝她放弃谋反的计划。太平公主见儿子不听话,怒火中烧,常常打骂他。<br />    <br />  但是太平公主的起兵计划,却因丈夫武攸暨逝世而耽搁了下来。<br />  这可真是天意啊,事情就此发生转变。<br />  公元713年,得到消息的李隆基突然出兵,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及家人。太平公主逃入深山,请求侄儿放自己一条生路。太上皇李旦也为妹妹向儿子求情。<br />  但是李隆基不为所动,将太平公主赐死在公主府里。她的儿女只有薛崇简一家被饶过。<br />    <br />  这一年,太平公主大约五十出头。 </FONT></P>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B>补——薛绍之死</B></P><><FONT color=#000000>&nbsp; &nbsp; 有人说,薛绍之死,实际上是太平公主暗地里操纵母亲所为,好摆脱自己已经厌倦了的丈夫。<br />  <br />  这种讲法,未免太那个……。<br />  <br />  偶认为,再歹毒的女人,除非男人背叛自己,否则是不会在刚为他生育第四个孩子的时候,让人把他杀死的,更不会杀得如此之惨的。<br />    <br />  即使是武则天本人,在对薛怀义已失去兴趣的情形下,都顾念旧情,对这男人百般容忍,长达四年之久。只是这卑贱出身的男人太离谱了,宣淫作乐、烧毁国庙明堂、争风吃醋、弄权欺瞒,这才导致最后死翘翘。<br />    <br />  ——如果太平公主一边抱着薛绍的待哺孩儿,一边还居然能挖空心思地寻思,怎么才能让薛绍死得难看的话,——除非她得了产后忧郁症。<br />    <br />  如果说驸马之死改变了太平的人生,应该说是她从此深切感受到了权势的利害,并从此沉迷于此,而她正好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一踏糊涂。</FONT></P>
17#
发表于 2005-5-15 18:34:00 | 只看该作者
顶顶。我喜欢说历史
18#
发表于 2005-5-15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后续呢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23:38:00 | 只看该作者
<>接着发…………</P>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23:39:00 | 只看该作者
<><B>死后哀荣至盛的公主</B></P><><FONT color=#000000>&nbsp; &nbsp; 这是永泰公主。<br />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br />  她只活了十七年。<br />    <br />  至盛的哀荣与早逝的生命,都不会是没有原因的。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这个少女不幸的人生。<br />    <br />  永泰公主,其实在她活着的时候,她只是永泰郡主。她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名叫李仙蕙。<br />  十五岁的时候,永泰郡主嫁给了年纪大约在二十上下的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妇。<br />  武延基的父亲武承嗣虽然与李氏家族有过节,但是武延基与永泰郡主却情好甚笃。因为小妻子的关系,他与李显的世子邵王李重润也很友爱,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饮酒谈心。<br />  其时,正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持朝政的时候。二张在朝中胡作非为,对李、武二家也毫不客气。李武二氏皇族,为了平安活命,甚至为二张牵马执鞭。<br />  李重润与武延基对二张的嚣张十分不满,聊天时,便常有忿忿不平的话语。<br />  本来,在自己的家里发几句怨怼之词,实属平常的事,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么私人的谈话,居然也被二张的耳目打听到了。<br />    <br />  其实,背地里抱怨二张的武李皇族应该极多,但是李重润和武延基作为最小的两家成员,不幸成了二张认为最合适下手的对象。<br />    <br />  张氏兄弟将李重润与武延基的议论加油添醋,报到了武则天那里。武则天一听,两个内孙外孙,居然对自己视同心肝宝贝的张氏兄弟如此诽谤,立即勃然大怒。<br />  李重润和武延基、永泰郡主都被召入宫中,武则天不容分说,就下令将他们毙于杖下。<br />  三个少年,就此含恨逝世。此时永泰郡主刚十七岁,她的丈夫武延基和哥哥李重润大约都在二十四五左右。<br />  这年是公元701年。<br />    <br />  但是《新唐书》又说,他们是被武则天缢杀的。<br />  《旧唐书》说得更为惨烈。武则天将三个孩子交给他们的父亲李显处置。李显胆战心惊,想到两个哥哥被亲生母亲灭门的惨景,咬着牙齿,将儿子、女儿、女婿一起勒死,向母亲交差,以保全其余家人的性命。<br />    <br />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三个少年少女,都是由于二张的原因,而丧命在自己的祖母手上的。<br />    <br />  仅仅四年之后,二张便被含恨已久的“五王”大臣与武李二家合力诛灭了。<br />    <br />  中宗李显复位登基。<br />  四年前爱子爱女夭逝的一幕,对懦弱敏感的李显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这年的四月,李显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封李蕙仙为“永泰公主”,并且空前绝后地特许他们的坟墓尊称为“陵”,规格与帝王等同。<br />  永泰公主墓,从此成了“永泰公主陵”。<br />    <br />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永泰公主陵被发掘。<br />  出土的墓志铭上却有着“珠胎毁月”的字样。这样看来,永泰公主并不是被乱杖打死或缢杀的,而是死于难产。她的骨骼,也确实纤细柔弱,尚未发育成熟,生育对她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br />  但是有困难并不等于生不出来,更何况早产的胎儿很小?<br />  再一研究,她难产而死的日子,离她的兄长和丈夫被杀的日子,前后仅相差一天。<br />  这样看来,十七岁的少女李仙蕙,是在惊悉丈夫的死讯后,惊吓早产,以致难以产育而死在血泊中的。<br />  这是更凄惨的一幕:忽然失去了丈夫的永泰郡主,胎气受惊而早产,却因为无人敢于陪伴帮助,一个人在血泊中孤零零地呻吟惨叫之后,带着她的孩子一起追随着丈夫而去。<br />    <br />  难怪中宗李显对这一幕如此伤感自责,至死都念念不忘。<br />    <br />  无论是郡主,还是公主,无论是墓,还是陵,十七岁的李仙蕙都不会知道,假如死后有灵,她也只愿和丈夫孩子厮守在一起。<br />  扫开随着历史的灰尘,摒尽远去的鼓噪声,千年之后,我们似乎仍能看到,李显作为父亲暗淡哀伤的心情。 </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29 11:3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