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过去研究发现人们买耐用品很少做提前调查和比价。 -有两个解释,解释为什么人们在不同价格的耐用品上并没有进行提前比价。 -第一个解释是人们低估了价格差异,不成立。 -第二个解释是weber’s law of psychophysics和Thaler’s transaction utility theory,成立。 -数据表明人们省钱的心理因素和商品价格差异负相关。 -这种情况下,即使顾客知道贵价商品价格差异很大,也不会想着去比价。 P2 -第二个解释weber’s law心理因素和Thaler’s transaction实用理论。 -weber’s law认为人们对变化刺激的反应和对原始刺激的反应负相关。 -Thaler’s transaction也是如此,省钱的心理因素和商品价格差异负相关。 -即使顾客知道贵价商品价格差异很大,也不会想着去比价。 -根据结果,可以确定顾客比价的倾向和商品价格有关。 -Thus,顾客的省钱倾向和商品本身有关而不是价格。 P3 -举例:买100元的烤箱能省2元,买400元的电视能省20元。 -顾客会更倾向寻找能省20元的烤箱,因为能省下更多的钱。 -这些例子和人们的花费和比价利益关系一致。 P4 -使用心里价格能够让顾客更少去比较贵价商品的价格。 -解释了实际市场价格和平均市场价格直接相关。 -因此,文章的目标就是评估实际市场价格和平均市场价格的关系,解释心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