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4475|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T工程师申请美国MBA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19:1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硕士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小的美国公司,做IT测试工程师。工作的事情无非就是测试软件的性能,也平淡的很。后来逐渐感觉在中国做这个行当的工程师没什么发展。 于是很想做职业的转换,去金融行业,之前考虑过美国的顶尖学校(毕竟自己是国内的top2的硕士),但发现自己连essay都很难搞定。翻来覆去也不知道该怎么写 道德困境这类的东东。感觉现在的生活和工作都遇到和门槛。大家能给什么建议不?
收藏收藏1 收藏收藏1
沙发
发表于 2010-5-13 22:13:32 | 只看该作者
纯IT技术背景(尤其你还是测试)申请的很难 这个和你是不是TOP2的硕士没什么太强的关系  而且硕士在申请MBA时候是负分因素 建议申请下DUKE这种要人特多的学校  你毕业后想转金融 也不是太现实

但是我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 分数考高 可以多尝试几个
板凳
发表于 2010-5-13 23:21:24 | 只看该作者
确定了金融行业,特别是如果确定了做Quant,不如去读MFE.

IT engineer的优势是分析能力和数量能力,劣势是soft skills
地板
发表于 2010-5-13 23:59:59 | 只看该作者
LZ你好,我自己的背景也是工程硕士然后做了6年的纯技术(连project management的经验都没有)。今年申请到UCLA的MBA。

MBA的申请主要就是扬长避短。可是如果像我们这种做纯技术的,MBA喜欢的长处不是很多。所以就得大量挖掘extra curricular activities等等。如果你不是今年非要申请,可以再花两年时间,做些extra curricular activities,哪怕工作中再丰富些。

你也可以参考MBAAdventure的建议,他说的很对。我当年也考虑过MFE,后来觉得那就是个金融业的技术活,还不如我在high tech做研发呢。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联系我,michma(在) gmail.com。我们可以再讨论。
5#
发表于 2010-5-14 00:38:16 | 只看该作者
it's all about your story and how you present yourself.  lots of IT engineers get into top MBA programs, but they were able to tell a good story of why MBA, and demonstrate leadership even in a technical job, and having extra curricluar activities that shows their non-technical abilities.  So focus on your stories and leadership stories.  Just as LS said, if you need time to build up your stories, spend the time to do that before you apply.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1:02:59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点播,

什么时候有空,能不能见面聊一下?
7#
发表于 2010-5-14 12:38:17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同行中人,比lz多上几年的工作经验,因此从同行的角度给一些建议(虽然我之前做的是开发工作)。

无论在什么行业,要发展就需要了解在该行业内可能走得发展路线是什么。好象是句废话,但是看lz的帖子我感觉可能你还没想的很清楚。走管理路线,可以是Engineer --> PM --> Director --> Senior Director --> VP --> COO --> CEO;走技术路线可以是Engineer --> Architect/Consultant --> Cheif Architect/Senior Consultant --> VP of Engineering --> CTO 。你如果要有发展,就要往上走,而不是只局限在考虑Engineer这一层有什么发展前途。

与开发相比,测试比较容易让人觉得是重复性的劳动。我所知道的就是,测试这个领域是有非常多的层次可挖,而且测试与开发相比更需要全面的了解相关的领域知识,因此相对也更容易发展为领域专家进行咨询行业。当然这个见仁见智,我只是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得出这个观点。

我们如果转行到金融业,一开始的几年必然是底层的技术工作(改个头衔叫Analyst而已),大家都是体力活,虽然一个穿T恤一个穿套装,但无本质区别,熬过这些年后才能考虑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想清楚自己到底将来想做什么事情。再想想要做那样的事情,自己需要在什么时期积累什么经验,那你的story自然就能出来,也就自然而言知道自己是否该去读MBA了。

至于你说的那些申请中遇到的困难,我相信大家都有,至少我自己也有。这个跟行业是没有关系的,不是因为是金融行业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就会多很多。挖掘一下,你会发现自己全身都是故事可以写。
8#
发表于 2010-5-14 14:03:03 | 只看该作者
hughlv nailed it! I couldn't have said better myself. A lot of outsiders think engineer is always about writing computer code, then later maybe become an entrepreneur. The engineering career (IT field at least) has a lot of upside. Don't know about China, but at least in the U.S.

作为同行中人,比lz多上几年的工作经验,因此从同行的角度给一些建议(虽然我之前做的是开发工作)。

无论在什么行业,要发展就需要了解在该行业内可能走得发展路线是什么。好象是句废话,但是看lz的帖子我感觉可能你还没想的很清楚。走管理路线,可以是Engineer --> PM --> Director --> Senior Director --> VP --> COO --> CEO;走技术路线可以是Engineer --> Architect/Consultant --> Cheif Architect/Senior Consultant --> VP of Engineering --> CTO 。你如果要有发展,就要往上走,而不是只局限在考虑Engineer这一层有什么发展前途。

与开发相比,测试比较容易让人觉得是重复性的劳动。我所知道的就是,测试这个领域是有非常多的层次可挖,而且测试与开发相比更需要全面的了解相关的领域知识,因此相对也更容易发展为领域专家进行咨询行业。当然这个见仁见智,我只是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得出这个观点。

我们如果转行到金融业,一开始的几年必然是底层的技术工作(改个头衔叫Analyst而已),大家都是体力活,虽然一个穿T恤一个穿套装,但无本质区别,熬过这些年后才能考虑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想清楚自己到底将来想做什么事情。再想想要做那样的事情,自己需要在什么时期积累什么经验,那你的story自然就能出来,也就自然而言知道自己是否该去读MBA了。

至于你说的那些申请中遇到的困难,我相信大家都有,至少我自己也有。这个跟行业是没有关系的,不是因为是金融行业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就会多很多。挖掘一下,你会发现自己全身都是故事可以写。
-- by 会员 hughlv (2010/5/14 12:38:17)

9#
发表于 2010-5-14 18:02:30 | 只看该作者
Don't be sorry for your strengthes.... IT engineers have the edge on analytical thinking.
10#
发表于 2010-5-14 18:42:19 | 只看该作者
申请的时候你是和同是工科的背景的人拼  你要证明你比其他工科的人更analytical thinking  和非工科的人拼analystical thinking管什么用?算啥strength?  另外就算要展示所谓的analytical thinking  学校看你的GMAT成绩比看工科背景来的更直接

如果要说优势  也不是说这个engineer背景本身的优势 而是你个人的personal advantage才是制胜之道  你要表达的是你不是一个typical engineer才行  你和其他的engineer不一样 才有戏  如果你的着眼点是engineer这个背景的优势 那基本路线就错了  更别去强调什么analytical thinking  分析能力 数量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5 01:1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