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069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7-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LZ是ex四大er,在某家咨询部门的Internal Audit, Risk Management & Compliance干了一年半。曾跟很多人一样认为咨询比审计更高大上,且当时我这一级招的new A1除了我其他10个都是研究生,半数以上是海龟硕,更坚定了咨询或许不是audit那样枯燥machine般的工作,更多时候是在跟人打交道。然而工作后愈发觉得工作内容跟自己最初想象的很不一样,或许因为我本科是英语系,对内审、风控了解甚少,造成了认知与实际的gap。所以年初时就打算在职考G,由于上半年结束之际做了一个苦逼上市项目导致没时间复习,于是毅然决然地辞职回家备考。
从6月上旬准备到8月上旬,满打满算也只复习了4~5小时/50天。上半年在XDF上了个GMAT强化班,记得老师曾提到过工作后的考生比在校考生更容易考高分,尤其是在外企的,因为日常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和GMAT都是融会贯通的。虽然不觉得有什么理论依据,也权当给自己吃了颗定心丸,尤其XDF课上做练习题时曾经很惧的CR错题率明显减少了(LZ大二时曾经做过GMAT的题练手,印象中那时CR的错题率基本上50%)。备考时的复习材料也就是【OG+GWD】。OG除了AWA和IR其他都做了一遍,做完后总结错题率分析错题。因为SC为王,又把SC看了两遍。GWD 24套题Verbal每天1~2套,在那个答案excel表下面记录每套题用的时间、总错题数和单项错题数。可能因为英语底子还不错,做GWD很少有超时的时候,pace掌握得还好,且24套题做下来错题数在5~12间波动,多稳定在7~8道。记得Score Calculator错8道是V40-41,如果Q51的话,差不多有750。最后也没时间模考了,全凭GWD Verbal时的错题率给自己点儿信心,现在想来还是挺心虚的。临考几天前看到CD上baby姐、BAT、悠悠等NN的分享才恨晚,意识到相比之下自己准备得多么不充分,图样图森破。所以如果不是从小或本科在国外生活、学习习惯了ideomatic的语言表达,还是要扎扎实实准备Verbal。
数学部分也是大意不得。LZ高三毕业后至辞职被考前6年没碰过数学,上XDF数学时做题就有点儿蒙,很多公式也早就忘光光。后来回家后做OG自我感觉还不错,至此数学就全部搁浅,一心准备Verbal。临考前三四天才开始看JJ。比起那些把JJ翻来覆去做了2~4遍的同学来说,LZ也是够马虎的了。考前最后一晚还没看完,越看不会的题越多,还拉着异地的男票实时解答,一直看到1点。因为时间不足,很多题瞥一眼觉得会,就过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水啊,也是导致数学没能满分的原因。由于备考重心放在Verbal上,数学中很多弱项比如排列组合问题、余数问题等都没重点学习一遍,只瞎猫碰上死耗子,依赖于做过的题和JJ。再次感慨GMAT考试真是投机不得。一定要踏踏实实准备每一科,尤其是自己觉得薄弱的环节。
除了XDF课上接触过的IR和AWA,备考50天就没沾过IR和AWA的题,甚至考前1天才开始看IR JJ,也意识到实在看不完了,就把重点放在了数学JJ,IR也就看了前20道;AWA更夸张,考试那天早上在去考场的路上看了AWA JJ的前10篇,背了几个commits a logic fallacy之类的句型就上考场了。所以IR和AWA基本等同于纯裸。IR第一题上来就有点蒙,一句话读了两遍才似懂非懂,第一题耗时4mins左右,心里也是有点儿小慌。12道题做完了11道,有几道明显连蒙带猜,所以没想到最后IR是7。AWA碰到了Amusement Park那道,回来看才发现是作文JJ里第31题,更加感慨自己准备之不充分(所以更想二战right the wrong了)。
下面说下【济南考场——山大】。因为CD上关于济南考场的info实在太out-dated,最updated的那篇貌似是2011年的,所以也没什么参考价值。我是周三考试,周一上午在山大读研的闺蜜带着我去踩点。山大一共有7个校区,洪家楼校区是老校区,只有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和哲学院。GMAT济南考场设在外国语学院3楼。进校门后就能看到一个蓝色指路牌写着【GMAT/TOEFL考场】,沿着那条路一直走,经过一个操场,右手边那栋老楼就是了。相比法学院新修的逸夫楼,外国语学院的楼是真老旧,爬到三层看到那一扇扇木门儿,婶婶地怀疑里面有没有空调。踩点时看不到教室内电脑的分布,但琢磨着是英语课机房那种一个紧挨一个的座位。果不其然。
考试当天早上6点40左右到了洪家楼大润发,想坐在麦当劳里恶补数学JJ顺便喝早餐咖啡打鸡血,没想到麦当劳在装修,营业时间从24小时变成7点至23点,只好跑到KFC先看会儿。7点之后走进麦当劳满心欢喜以为可以买早餐了,又被服务员告知刚开门机器需要预热一刻钟,又颠颠儿跑回KFC勉强灌下刷锅水一样的咖啡。这个早餐的安排也是准备不够充分的一个点。7点40到达外院3层,监考老师收护照,同时把我引到考场隔壁的隔壁教室看Agreement and Rules,此时教室里已到了7人,我之后又来了3人。大概7点50时,监考老师发储物柜钥匙,并把考生带到考场隔壁进行采录。采录时又出了点小状况,电子签字板似乎失灵了,两个老师在那捣腾了10+mins也没弄好,最后采取了Plan B签纸质版(心里默念济南考场设备就是不如北京考场的先进)。8月20日早场一共11人,老师按照之前收集的护照先后顺序点名,经历纸质版签字、照相、按掌纹后就可直接进考场开始考试,所以考试时间是按每个人到的早晚顺序来的。在检录教室也看到了考场的监控录像,果然考场是左三列右三列,中间一条可通过一人宽窄的过道。
我觉得考场座位安排特别不合理的地方在于,一个机房那么多台电脑,一共来了11个人,明明可以隔一两台机位做一个人,但老师把所有考生挤在考场的左下角,11人紧挨着。我特别sui的是坐在三个机位中间的那个位置,所以break时坐在里面的考生要出去还要挪椅子什么的让道,但那时自己还在做题没到break,很影响注意力集中。其他考生到了break时从过道出去也在眼前晃,记得北京考场的电脑都是面壁的,很难受周围人走动影响,这点也是济南考场的弱势。
此外,感觉电脑位置有点低座位略高,或许因为我个子高173,坐久了颈椎就有感觉,脖子晃动时都能听到关节响。考试座椅高度舒适度欠佳。
第三,机子很老,Dell的电脑鼠标,我的那个鼠标就不太灵光,点选项的时候要单击两、三次才有反应。有一题甚至没点中就NEXT了,幸好GMAT会提示你没有choose an answer。阿西吧!
考试的两个break只休了Math和Verbal的。break时在走廊上溜达了一圈,竟然能听到考场不远处教室里传来的西语老师上课声,这个考场的exclusiveness真是略差啊。洗手间要下到二楼,左拐是女洗手间右拐男洗手间。洗手间中无纸张,需要自己备纸。
考完试后弹出V37还略傻眼了,V37相当于错了12道Verbal,已经是平常练习GWD时最差水平了。做完后感觉自己可能也就错了7、8道,看来还是轻敌了。如此准备不周再加上考场环境不佳,想二战了。备考期间感谢CD上所有资料,希望备考二战时能更充分利用其精华,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也回报CD。
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