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慎入。备考的孩子们时间都很紧迫,所以有必要先交代背景,认为有参考价值的童鞋们再往下读。
如题,高龄在职文科生,数学从大一高数考完就再没碰过,刚开始准备的时候恨不得连勾股定理都记不清了,而考试当天状况惊险,中途几次绝望甚至想过放弃,所以对这个结果算是基本满意的(备考心理底线是700)。各部分复习心得和所用材料是应好友要求写的,这方面论坛大牛多多,诸位可一看而过。个人认为重点还是第五部分“心态与实战”,算是亦经验亦教训,若能帮到哪怕论坛上一位同学,也算是圆了我尽绵薄之力表达对CD感激之情的愿望。 一、数学:OG 机经 feifei数学宝典 6月初开始备考,初期断断续续,因为是文科生,从最发憷的数学开始,后来事实证明对数学的担忧过多(算是文科生中数学还过得去的,但是有大约10年时间没有再接触过任何数学方面的东西)。现在回想更好的策略应该是熟悉基本术语、概念和题型即可,后面吃透机经是关键。当然技巧性的问题比如DS受(1)项影响而误选之类的问题也是要通过一定量做题之后才有可能避免的,所以个中如何权衡还得看各位自己的基础。 我考试当天头两个月机经中出现的原题能有1/3至1/2,在进场晚了3-4分钟(这是另一个惨烈的故事,容后再禀)、最后10题只剩下个位分钟数的情况下,最后考了49分,也算是大喜过望,其中机经居功至伟。在此一并对论坛中各位辛苦整理机经的小伙伴、贡献狗狗的小伙伴们深表感谢。(我是一个考完试就全部忘记的人,所以虽然绞尽脑汁也不能贡献多少狗狗,但是一旦想到会马上和整理机经的同志们联系,也为论坛贡献一己之力) 二、阅读:OG(三遍),小安阅读88篇,chasedream阅读笔记,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 复习整个过程进步最大的一块,也是最艰辛付出最多的。刚开始做OG的时候感觉非常frustrated,有几篇印第安水权、荷尔蒙调控植物生长等简直不知所云,甚至反复阅读都于事无补。平时自认为英文阅读能力还行,但是GMAT文章似乎和传统国内考试都不一样,算是中高阶阅读材料,文字并不晦涩但十分sophisticated,所以不会出现特别直白的考点,刚接手的时候觉得问题都没法找到答案所在。个人认为之所以能取得进步,还靠以下几个方面: 1.痛下苦功。对于上述实在无法读懂的文章,我采取了一字一句手写译为汉语的方式。此外从阅读训练初期就每天按要求读《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每一句都念得烂熟,少数作者推荐的句子还背诵下来,受益匪浅。当然对于基础更好的人来说这二者都是下下策,费时费力,但是一旦突破了之后,确实会有惊喜。 2.注重技巧。反复看了《mumuwa阅读技巧示范篇——题目定位+逻辑简图》之后开始发现有技巧可循。即:最难以理解的字句一般都不会考,考得最多的还是全文走向,作者态度方面的内容。这样一来心理状态就没有那么焦灼,对于努力还是读不懂的地方也不用过于深究,把握住作者总体评价及态度即可;此外,mumuwa中提及定位问题,某个词句所涉及内容必然在它出现的那一段,以GMAT之严密不太可能发生夹缠不清考到另段的情况,这个基本定位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尤为关键;最后一点自己的体会是,GMAT题支也是有很大迷惑性的,如第一题中出现一个臆造的说法,第二题A选项又出现,看到这种可能考生就会对自己原来的判断产生怀疑,往往第二题就选错。这种现象再次证明弄清作者态度及每个概念出现的位置之关键。 三、逻辑:OG、perp逻辑笔记 在做GWD的时候对这个部分是最没有把握且反复换练习方法也收效甚微的。到最后一天要到重庆考试在候机途中看prep逻辑笔记的时候居然才产生了一点感觉。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思维是“无关”及“直接”。应该说不少题目设置的5个选项当中,3个是无关项,可以果断排除,当然无关不会是和整个题目都无关,而是和主结论无关,或是提供一些关于题目的延伸信息,或是换个方法复述题目信息,只要无关于主结论的都可以果断排除。此外1个是间接项,1个是答案。很多时候出错往往就是在最后2项中犹豫不决,但仔细读一定会发现有1个更加直接,或者说更加给力。千万不能自己加入外部知识或者另一条推理链,意即不能再多转一个弯。这一点上prep笔记整体思路非常好,对有间接作用的最大迷惑项先保留,而非如某些复习资料一样找一些非常牵强的理由去排除。这样可以培养一种思维习惯:在权衡各个选项时不可能每一个都找得到致命的问题,只要有一个比其他都更直接即可。 四、语法、OG、Manhattan Manhattan如果有时间的话是很好的材料,但若是阅读一般时间又紧迫的孩子则建议直接看中文版,因为实在是非常time-consuming的工作。我前后看了三遍,当然后两次速度就非常快了,认为帮助挺大。OG看了有四遍,当然是必读的原始范本。至于GWD,不知是否我考试比较幸运,实战时没有出现过高难度的争议题(做GWD一般语法我都会错5题左右,而对这5题的整理汇总又会花至少半小时,因为各种大牛众说纷纭,要形成自己的看法也不见得正确。所以最后我基本把争议题放弃了,所幸也未考到)。 五、心态及实战 实战那天状况太多,先说说问题: 1.平时全套计时模考还是做的太少,以至于考试当天pace相当有问题。Math和verbal我都经历了最后十题左右只剩10分钟的惊险境地,甚至最后6、7题都是一通瞎选。在考场上出现这种情况绝对是大忌,究其原因仍是平时对pace问题重视不足,做题时反复思索耗时过多。所以建议各位在按计划将自己选定的材料过完之后,一定要以prep为主练习pace,这个功力应该提升到与基本知识同样重要的地位。当然我考试当天还出现了math进场迟了三四分钟的乌龙事件,如果不是GMAT的BREAK计时系统有问题的话我只能说,亲们,8分钟真的没有想象那么长T-T 2.取舍。考前读到CD中一篇心经,再次引起我对取舍问题的重视(忘了是哪位大牛了,在此一并致谢)。其文曰GMAT中连续错误的代价是惨重的,故发现时间不足时更要学会取舍,完全瞎蒙一题与因时间不足导致几题连错相比,前者显然为弃车保帅之策。我因上文提及的时间问题被迫用了好几次这个战术,虽然越用越心惊胆战,但事实证明此乃良策。 3.IR。我的IR属于纯裸考,结果非常惨不忍睹——2分,至今仍在忐忑之中。所以建议各位有空还是要至少看看机经。
回顾这一段近四个月的历程,现在心中还是百味杂陈。作为一个高龄在职考生,如何平衡工作、生活和备考是较大的挑战。工作不忙,但是长时间懒散懈怠的状态和对学生生活的疏离让自己的敏锐度大大降低,精力如何迅速集中,从工作到备考如何迅速切换,又如何在最后阶段每天长达11个小时的有效时间之内坚持不懈怠,都是既要技巧又要意志力的问题。所幸这一切都有一个叫做梦想在东西在支撑,梦想之美妙,竟使人忘却疲惫,忘却痛苦,对抗压力,排除万难。 对于所有选择了这一条路的孩子而言,此际是人生重大转折的关口。而于我,这个梦想更多少显得不合时宜甚至匪夷所思。但是坚持下来,给自己交了一份合格的成绩之后,发现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挑战,对自己的证明此刻都化作一种云淡风轻的心态:不论结果如何,这百余日没有虚度。在上下求索的痛苦挣扎之后,我发现了专注追寻梦想的魅力,发现了更多的自己的可能性与张力,最重要的是发现了改变自己,不找借口,享受每一个人生的当下——哪怕是一段必经的痛苦历程——其实没有想象中如此困难。为了更好的自己与明天,与诸位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