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45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区分因果型和前提结论型arguments?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区分因果型和前提结论型arguments?

例:
(出自LSAT set 18 section 2)
1. S鸟以前不能在T河里生存,因为T河有污染。 现在S回到T河里生活了, 说明
T里面没有污染。

这个argument是比较典型的因果型,arguer试图用没有污染解释S回到T。Weaken时
找到其他原因解释S回到T就对了。

但有另外的一种题,如
2.有一个teacher 把真的和假的谚语放在一起让其学生看,他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谚语
都很有智慧并意义深远(A)。因此,他总结出谚语之所以成为谚语主要是因为这些词汇被经常反复使用,而不是其内在的“智慧” (B)。

我觉得这样的题比较难处理,一方面你可以认为本题与上题类似,作者用B解释了A.
因此,找weaken时找其他原因解释a就可以了。 但这样做本题就错了。

本题也可以理解为前提结论型,即a-->b。 weaken时只要找A不可行,或a与b没关系就可以, 本题这么想就很容易做出来。

正确答案是: 这些同学不能分清一个谚语是否有智慧并意义深远,即refute a.
但我选了另外一个: 不同的同学对一句话有不同的理解。

因为我觉得这个choice means that there are other reasons why students view a proverb(whether it is fake or ture) as wisdom, i.e. not because B but because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

请问XDJM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做这样的题?多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19 11:06:55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3-8-19 11:22:00 | 只看该作者
1、同意楼上!!

2、其实我当时也做错了!
     但结合楼上的观点并重新分析之后,属于一家之言.........

    他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谚语都很有智慧并意义深远(A)。因此,他总结出谚语之所以成为谚语主要是因为这些词汇被经常反复使用,而不是其内在的“智慧” (B)。


      我觉得楼上这样分析有疑问,weaken绝对不可能反对前提A,除非是带有假设语句(such as :if ,as long as, 还有only)!
       此题混淆主要是有个“因此”在此捣蛋!!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不可推倒的前提A吧!
      非常隐蔽,此题的前提A是:谚语就是谚语
      然后学生对A进行解释,为B1:谚语都很有智慧并意义深远
      教授进行解释B2:这些词汇被经常反复使用

     两种演绎方向都是:因果型!
     照理说:答案ETS的倾向,如果有两者对同一现象A进行解释,weakenB1,只需要supportB2就可以!
    可我觉得这是LSAT,不是GMAT,逻辑要严格得多!
    答案是:这些同学不能分清一个谚语是否有智慧并意义深远
    为断桥的weaken!并没有反对前提A!

    不知道我的分析是否正确,还请各位大虾批评指正!
板凳
发表于 2003-8-19 14:53:00 | 只看该作者
Can someone post the question pls? I am confused reading interpretation.

BTW, I think CR requires careful reading, so I would like to read the whole question. Thx!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20:03:00 | 只看该作者
In a recent experiment, a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 interspersed real, commonly used proverbs with several nonsensical proverbial-sounding statements that he had made up. He then asked his students to evaluate all of the statements on the list. In general, the students found the bogus proverbs and the real proverbs to be equally full of wisdom and meaning,. The teacher concluded that proverbs attain their status as proverbs more through frequent usage than through their inherent wisdom.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would most effectively challenge the teacher's conclusion?

(A) Some proverbs are used more frequently than others.
(B) There were more real proverbs than bogus proverbs in the list of statements.
(C) There are styl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proverbial and proverbial-sounding statements.
(D) Some students view a statement in one way and other students view the same statement in a very different way.
(E) The students selected as evaluators were too inexperienced to judge the wisdom of the statements.
5#
发表于 2003-8-19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理解:
前提:谚语有两个特点(姑且这样看),一是反复使用,一是有深刻的智慧在其中
小前提:许多不是谚语的,也被学生们认为是有深刻的智慧的
结论:智慧不是其特点,谚语指示因为反复的使用才成为谚语的

我们不能反对大前提,所以只能在小前提中找原因,即学生认为的有智慧是不成立的,答案就出来了

但我有一个疑问,如果答案中给出另外的谚语成为谚语的原因,那么那个答案是否更好呢?
6#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我有深刻理解了

本题中有个casual relationship,即因为试验, 所以结论。 同时实验本身是这个argument的 premise.

因此,weaken这个题可以 是其他cause带来这个effect, 也可以使weaken这个premise, 即试验本身。

cranberry问的问题很好。 根据我以上的理解,我觉得如果有这样的选项的话,两个都对

C和D是迷惑选项,因为好像他们质疑了实验,但其实是无关选项,因为我们不能推导出c,d能影响同学对proverb的理解。 而E是直接refute premise, 说同学的判断不算数.(好像有点极端)所以正确。
7#
发表于 2006-4-17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8#
发表于 2006-4-17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只要削弱结论就可以了。所以是E.
9#
发表于 2006-4-23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E是refute同学的判断,是削弱小前提,不是直接削弱结论啊。
10#
发表于 2006-4-27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前提还分大中小?晕!大和小是怎么区别出来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1-30 11:5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