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考完了考试,周一的下午场,然后周五快下班时盼来了作文成绩,一直想写些东西,要回馈CD,虽然语言匮乏。很少发帖,但是一直被大家的精神鼓励、受益于前人的资料分享,写下一点文字,希望能给大家哪怕些微的帮助参考 然后也给自己的GMAT考试告一段落,继续往下走,前方仍然很长的路 :) 一)备考 (you could read this part as a story if you are tired when preparing the exam, as my story may probably restore your confidence in facing the exam, add oil, J) 08年11月中旬决定要考试,从零开始,掰手指头加上三个月的时间——两篇N人心经中学到的“疑似”标准准备时间——将考试时间定在了2月18号,开始对散漫的自己一个约束,由此开始准备。 截至元旦假期,整整一个半月的在职复习仅仅完成了:1)仔细读了十余篇N人心经 & 知道了GMAT是怎么回事;2)OG10-CR做了前100题,错的算是一塌糊涂;3)OG10-RC做完了一遍,错的也是一塌糊涂,读OG解释不甚了了,干脆放弃不读;4)背了两遍YMH的GMAT词汇串讲。 效率低下,于是请了3天的假,加上元旦的假期,连续8天闭关读书,把白勇语法认真看了两遍,做了笔记(形成自己的笔记非常重要,你没有时间将复习做到完美的话,每做一项准备要做好相应的记录)。 又开始在职复习,平均天复习时间3h,中间还贯穿着选房子、看房子(因为要准备结婚),再次进入学习无效率的周期,25天的时间完成了:1)BY语法完成后趁热打铁看了一遍OG-SC;2)做了3/5部分的狒狒逻辑;3)做了一遍OG-CR的分类,在春节假期去bf家的火车上才做完,幸运的是准确率不错,接近90%,找到了些“悟到了”的感觉。6天春节假期没法看书,心里着急。 回到北京,休整两天,离选定的考试日期还有18天,开始全神贯注的冲刺,顺着节前OG-CR的好感觉,扎扎实实总结了两遍,自认为找到了感觉;开始阅读,不知道是看哪一篇N人心经隐约读到过“我用在阅读上的时间最短,阅读其实不难”,于是在开始OG-RC时整个人只有发蒙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改期,决定不惯着自己,选择了3月初(也是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才能在考前请5天的假,保证一个整星期的复习) 继续冲,整个准备GMAT的过程很是充满趣味的痛苦,没有任何东西是充分条件(你准备了就能考出好分数),你只能不断权衡那些是针对你的必要条件(不做是绝对不行的)。OG-RC的总结即是如此,做完一遍,总结第一遍,总结第二遍,参考小安阅读法等总结方法,很累很耗时,累到自认为坚强到没心没肺的自己会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找到RC的感觉,像看三维立体画,不管文章内容/结构,只看到清晰架构。量变引起质变的话没有错,这是体力活,要咬咬牙做到。在这个过程利用上下班乘车的时间看完了杨鹏难句,这个也很有用;做完了一遍狒狒数学难题。 然后到了考前一周,因为谨记GMD要到彻底准备好才能做(之前也没有时间做),开始GWD,总共做了8套,幸运的是错误率可以接受,算上争议题平均每套错10个,但是暴露很危险的情况——阅读错的很少,但是语法和逻辑错很多,因为语法已经从1月上旬就没再碰过,而且逻辑也要比OG难很多。 于是最后的一周: 1)开始GWD,平均一天一套,做好总结的记录; 2)拾起语法,从过去的笔记开始;未舍得看的Prep笔记的Prep1部分认真看了两遍; 3)强化逻辑思路,借助狒狒逻辑之前未完成后2/5部分来进行总结; 4)开始准备作文,读范文,形成思路 + 准备模板; 5)强化自己对数学的信心——因为实在没有时间花在数学上了,用的方法是告诉自己过去数学是多么多么的好。。。背数学术语(因为唯一做过的数学资料狒狒难题是中文的),把狒狒数学难题利用间隙的时间过两遍,研究了下排列组合和倍数题; 6)关于模考,做了两个Prep的数学,熟悉了下界面,实在没有时间做整个的模考了,权衡后决定不做整套模考了。 7)摆正了心态(整个备考的过程虽很紧张,但自己已尽力):我要勇敢的去考试,考不好再来,实战考试是多好的练兵机会啊,可以正面挑战一下ETS。 就这样上了考场,丝毫不紧张。(因为是下午场,早上的时间特意留白出来,最后选择看了半个小时的逻辑机经,但是考试是三月第一天换题库,不依赖所以不失望) 接下来就是考试,考场的老师让人很舒服,会着意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轻松进入考场,但是必须清楚这个考试不轻松,要把力气用到考试发挥中去吧。 作文部分无它,要通过考前的练习让自己放得开收得住,先把开头结尾的模板写好,然后再填充内容,留出5分钟左右的检查(AI部分觉得控制不住写的有点多,没有时间检查完);数学不难,但是没得满分,无法强求;verbal部分感觉不难,于是求稳,忽略了机考的自适应性质,可能因为准确率提上去了,后面的题目开始变难,GWD通常最后几题多语法而实战多逻辑,时间剩下不多,最后的六七题是乱选了,点report score的时候有担心,看到屏幕上的分数却只剩下开心和感慨好运气了。 之后是松懈下来的疲累和纠结AWA成绩,而且也少了考前那种考不好大不了重考的无畏气概,似乎是散了精神就没气力再收拾起来了,4天后盼来了作文成绩,彻底知足,拖着疲劳的身体和放松的心情出去旅行,然后回来就有了这些文字,乱得很,大家包涵。 二) My Reference – For Your Occasional Use 综合: 1)大局把握+灵活权衡+坚强心灵:各人情况不同,没有标准可参照,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时间安排太紧,或是准确率差强人意),先以坚强的心灵稳住,不着慌,然后去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去找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然后实施,没有时间和必要去痛苦难过,有人说了GMAT的准备,男人要彪悍,女人要强悍,:) 2)时间在变化,我们看到的很多牛人心经、作文模板或者复习建议是否还具有时效性,要关注,CD论坛人气非常,要好多帖子在几年之后仍然会被re在前面,但是需要考虑时效性,七宗罪中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在实际中也要关注到,:) 数学: 1) 熟记数学术语; 2) OG的知识回顾简洁明了,利用间歇时间多读两遍吧; 3) 陈向东数学是一个汇总,可以借助它扫一下大概的知识点回顾——这本书里有不少的错误,甚至是一些公式,用来回顾概念应该就可以了,不要迷恋; 4) 狒狒数学难题,多做两遍,找一些藐视数学部分的心理——但是里面的解答不见得最优,多思考,试图从几道题想到一类题,不清楚的或觉得解答不够好的在CD上搜索一下总结,比如倍数题。 语法: 1) OG很重要,是经典的启蒙教材—— 但是是否要读数遍以致于熟记值得商榷,早期的N人心经普遍提到需要熟记,但是后期出现了同为经典的Prep语法笔记,时间资源有限,大家也要考虑自己的情况灵活利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时间去读数遍没能去熟记也不必觉得沮丧,是否形成了感觉也很重要,要保留你自己的个性化笔记) 2) 白勇语法笔记值得一读——但非决定性,可以帮助你形成思考的方向,但是解题思路不见得精准; 3) Prep语法笔记,经典,解释的很精准且有启发意义,因为时间有限,利用的不够,有时间的话大家一定多看看——但是Prep1中的多关注平行结构,不像GWD的题那么有意思。 逻辑:
1) OG分类——思路是第一位的,一开始错误率高不要沮丧不要纠结,不要太经常拿别人的准确率做横向对比打击自己; 2) 狒狒逻辑——题目很好,很有趣味,也很有代表性,可以以此作总结; 3) GWD——里面有些逻辑题很tricky,可以用来提醒自己思路是思路,题型是题型,要有心理准备去应变。 阅读:
阅读: 1) OG——做完一遍后,按照小安阅读法等总结,辛苦,但是回过头来看应该是必须要做的; 2) 杨鹏难句——多读读,看到难句就不怕了; 作文: 1) 不要迷恋模板,其实要求不复杂, AA可以和逻辑复习结合起来,就像是你怎么去驳斥一个人的推理,AI就是一篇议论文,对某个观点你是怎么看的,是倾向于同意呢,还是倾向于不同意呢,还是完全要看情况。总共只要写五六百字,除去开头结尾,中间写上三段,很容易就完成了,不要有心理压力; 2) 不迷恋但是要准备模板,顺畅的写完一百多字的开头结尾的模板,然后就可以放心的展开自己的观点表述了,实战考试的时候把开头结尾写好,然后展开论述,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留出时间来检查; 3) 考前没事写几篇,这样你在考试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大概要以什么速度来写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6 9:30:0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