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紧张的CDer可以直接从highlight部分开始看起 还记得原先看到过CD上一位牛牛的类似题目帖,但没有想到我会写这样一篇同样的帖子 昨天刚刚考完,心情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下午报了6月19号的考位,二战!!! 要说经验,恐怕只能为大家提供反面教材了,不过我想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对于这次这个570,还是要从开始准备GMAT说起,我会以时间为主线为大家说明。 去年,2008年8月报了上海的XDF培训班,然后是12月的考试。但在上课的过程中一直没有真正focus on the GMAT,以至于实际上XDF所教的东西到后来除了那几本蓝皮书和笔记全部忘得一干二净;回到长沙后一直是以学校的功课为主,期间没有碰过GMAT,这样的后果我想大家都是很清楚的。 直到去年的11月份,我才真正开始集中得去看GMAT,或者更确切得讲,是SC部分,当时是这样来做的“BY---OG---PREP320”这个过程用去了很长的时间。还记得当时读了几个大牛的心经,觉得分类总结很重要,就按照“菜鸟手册”的方法,另加了6个专题对OG进行总结。但谁知这个过程比我想象得要难,应为当时过得很细,连最细微的语法点也没有放过,直接导致时间用的过长,最后反倒做了2/3就没再做下去,而这样一圈走下来已经到了去年12月中旬,听起来不长,但我提醒大家,only SC!!! 不得已,考试改期到了09年2月23日,有过无数次给自己加油打气要在过年期间一心想着GMAT,不离不弃。谁想,身在异乡读书,寒假回家便是不断的饭局 不断的ktv 直到二月1日我才重新拿起GMAT,这时的已经完成的进度是这样“SC:BY--OG(三遍)---prep320(三遍)---大全(大概到200题);CR:OG只过了2/3(第一遍);RC:OG (黄皮+紫皮按照小安的方法复习完了第二遍);数学:空白;作文:空白”。 看似当时重新捡起GMAT时的进度还是可以的,但是从去年12月底至2月这一个半月间GMAT的完全空白的后果是之前无法想象的。还记得当时最简单的one another考点都完全忘记,而在去年12月底之前大全的正确率可以稳定在80%前后,这就是“断开”的后果。。。 从2月1号开始,十天后才猛然想起自己的作文和数学还没有碰过,在巨大的压力和煎熬中,当时在OG上写下了一篇帖子(后来得到了很多CDer的恢复和出谋划策,很感谢大家,我知道现在都心存感激),在无尽的思想斗争后,我最终选择了第二次改期——3月24日 于是,从2月16日回到学校,便开始突击GMAT,期间的SC一直无法达到全年12月份的水平,无奈之下,我开始第二次“汇战”,当时是针对自己最弱的“平行结构、比较结构、时态搭配和修饰词”几个部分,利用“菜鸟手册和BY以及PREP”上已经分好的题在5天之内全部看完,这个过程后来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全正确率瞬间提高到90%(两天6个SECtion),此时我大概已经离考试还剩下不到3周的时间;于是当时拿出GWD-TN24开始做,5套之后,我发现自己的逻辑和阅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底部(错误率都在50%),而此时离考试时间只有不到半个月,到底该怎么办?CR是捡起《狒狒逻辑》,还是只把GWD仔细分类总结一下;RC是开始做GRE,还是以GWD为主,更抑或是再把OG上的文章看个几遍?时间够吗?有效吗?在这样的惶惶不可终日中,我的SC不知为何慢慢下降,降到大全正确率只有70%,就这样一天一天。一直到只剩下十天。还记得期间我曾试过突击练GRE,但8篇之后GRE的难度让我整整领悟到RC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所以我决定放弃RC,突击CR,两位我的同学都建议用《狒狒》,但做了两天发现LSAT的逻辑之长让阅读本身的问题重新制约了逻辑。就这样在“做,还是不做?”“做社么?”无尽的问题中,考试离我越来越近。 考前十天,我开始了数学和作文的总攻。当时数学已经把《狒狒宝典》做了一遍,作文却一点都没有碰。而这个570,我想,也正是由这最后的10天最终造成的。当我捡起作文,从搜集模板开始,我无奈地发现原来像很多牛牛心经所写的几天搞定作文之类,基本都是建立在大牛们比较好的英语基础之上的,而自己的英语...于是,从整理到修改,再到定稿,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做出自己的模板,其后的两天时间我用来看了黄金80篇上二十多篇的范文,然后开始背模板。但把模板背熟,和看范文用掉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再加上之前看JJ,最后的一周时间基本上没有碰过verbal部分,只是期间把GWD的SC错题过了一遍。就这样,数学(250道JJ)+作文(模板+20篇范文)占据了最后一周大量的时间,二就是这样,昨天下午,我踏入了考场。 为大家描述一下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就能过给“断开的后果”最好的定义了,前两个部分,AWA和数学,感觉还是比较顺畅,但从数学看题上我就很清楚了自己本来就不行的阅读能力退化到了什么程度。从进入VERBAL开始,除了SC以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做到 第24题时只剩下了18分钟,然后猛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低分区,就这样云里雾里得一阵乱点,这断断续续5个月的复习见了分晓... 这样的结构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考完后沿着湘江似行尸走肉一般不知所往... 其实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早有预料,以至于在考试前前两天实际上已经开始总结经验了,我想,以上整个复习过程,有很多时能给我和大家带来深刻教训的: 1、“连续”:几乎所有的牛牛的warning中都明确地说过连续的重要型。在这复习中,我深刻感觉到,不用说期间2个月的时间,即使只有2天。对于艰难积累的“感觉”都有着极大的破坏,而重新建立这种感觉所需的是时间和精力,恐怕要比之前更多 2、工作量:在很多的牛牛的心经里说过,“强度”决定一切,这点在SC中尤为重要。但这次复习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发现 过度的强度(我曾为自己安排过2天时间看完PREP320)有时可能反其道而行。这点在最后一次集中复习PREP中尤为明显,在用两天时间大量过完PREP后,我发现自己的SC水平不升反降,其中原因我想可能有两种可能: 1>大量题过度集中很可能造成单个题的详细程度打了折扣,尤其是当这些题的答案已经熟记于心的时候,从而变成“看题——想答案”的过程,这样无异于浪费时间。2>在2天后,我发现自己在做大全时,发现读题过程中那种自然的分析句子结构的感觉没有了,我想这可能是因为过多的题集中起来,使每个题都仅仅是竖读一下选项便草草了事,反倒丧失了对句子结构的感觉 3、作文与数学:我真的很想告知每一位英语基础不是很强,尤其是近期没有集中复习参加过类似CET、TOFEL或ILETS这种考试的同学,对作文一定一定一定要早动手,放在最后复习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点在之前我的论述里已经给大家说了。而对于数学,我个人认为《狒狒宝典》是很不错的材料,但是!但是!,其难度远在一般之上,对于时间不是很充分或数学基础不是很强的同学,一定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上面,把鸡精每一道题都踏踏实实做一遍,搞清方法和思路,借助QYQ一类的数学教材把公式记牢才是王道!!! 4、“系统”:这次考试让我深深得体会到GMAT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整体,尤其是现在。对于一道SC,往往要求对于句子结构有很好的感觉。对于RC,往往要求用CR的思路来整理请logic map。对于CR,做一下LSAT你便会清除他是多么依靠阅读水平。所以,“语法为王”没错,但你如果想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成绩,那请你一定一定一定不要指看重一科。 5、写给我心爱的“CD”:之前我一直在闭门造车,直到上面我提到的那次受到不少CDer的鼓励之后,我开始常常参加题目讨论,也会去多看一些CDer的心情帖,我想说,这个过程对于自己有很大提高,对于把CDer发扬光大也能添砖加瓦 6、“牛人心经”+良好的计划:这一点我真的不想多写,如果你看了我上面所写,应当能清楚在这一点上我犯了多大的错误... 写了很多,感触也很多,考前一个月每天12个小时以上的复习让我开始失眠。我在这里用了两个小时写下的这些,无非是想像那些一样奋战在与GMAC博弈的棋盘上的CDer们一样,把自己或是失败,或是成功的经验讲给大家,让大家在这场毅力的磨练中更加明了、 已经报了二战的考位,刚才还申请加入和6月复习小组,我想,对于这次,更多了的是信心、感悟和不屈的意志,少了的是对于GMAT的迷茫 祝福自己...祝福所有奔波在GT之路上的CDer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5 18:39:0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