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9038|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BA在高科技业里的发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7:39:00 | 只看该作者

MBA在高科技业里的发展

开过个MBA进风投的贴子, 抛砖引玉很多高手显身. 说实话, 虽然对风投有很大兴趣, 但MBA后还是很有可能做回老本行. 所以想和背景类似的申请者, 在读的同学, 和已经毕业的同学, 过去, 现在, 将来, 想在高科技业发展的同学探讨下.

高科技: 电子/半导体/计算机/通讯/新材料/新能源等等...

我从毕业以来, 算一直从事高科技相关的领域. 以前是非常自豪的, 觉得搭上高科技的边, 就不用担心未来. 但现在觉得, 高科技的技术更新太快, 很多领域有成为传统产业的趋势. 比如通讯, 电子, 半导体现在就远不如以前了. 在高科技这行, 往往对产品还没有熟悉, 就已经更新换带了. 而那些以前牛气冲天的公司, 比如SONY, 摩托罗拉, 北电, 西门子等也日子过的紧吧吧的.

大家觉得, 高科技是否还有前途呢? 在高科技领域里从事怎样的工作才可以避免淘汰呢? 如果是工程师的话, 如何转形呢?

最近CD的气氛很好, 大家等来出出主意啊.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7:41:00 | 只看该作者

转一篇文章,个人觉得说的不错

写给快奔三的工程师们

电子工程师们毕业几年之后,开始出现焦虑,对未来感到迷惘,特别到了30岁左右,要考虑买房成家等. 搞技术的要想跨越这个瓶颈,最终能走向成功,一般有三个大方向:其一成为技术牛人,其二搞管理,其三转搞市场.

  成为技术牛人.从本质上讲,一个技术人员要想成为牛人,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自身有一定的天资,肯钻研技术(废话),第二就是能遇到一个老法师愿意教你,这第二条是需要机遇的. 如果没有这种机遇,只靠一个人的勤奋和钻研,虽然也有可能成为牛人,但那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你需要多走很多弯路,需要更多的时间.如果你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你可以有80%可能成为大拿,如果只具备第一条,你大概有10-20%机会.如果你两条都不具备,那就跳过这部分.能不能有办法主动找寻老法师,当然也可以试一试,就是多跳槽,为了提高搜寻范围,就是按低于心理预期20-30%的薪水寻找,发现能学到技术就留下,不能走人,这个方法也不是非常可靠,可以试试,年龄最好在27岁以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可以跳公司,但一定不要跳行业.

  成为管理者.如果要搞技术管理,你需要同时是一个技术大拿.搞一般管理,重要的是自身素质是不是适合管理,也就是是不是善于处理上上下下的关系,千万不要认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在管理者的眼里,人不分好坏,只分能用不能用.如果你在一个公司里干三年,老板或上级没有发现你的管理才能,估计你就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老板不管他懂不懂技术,懂不懂业务,但他懂得怎么管人,他也懂得用什么人去管人. 如果你想尝试一下能不能成为一个管理者,再给你提个建议,你可以先适当拉开和同事之间的距离,注意掌握分寸,时不时当当"坏人","坏人"要比"好人"离管理者更近.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坏人"比"好人"更风光.

  转行去搞市场.这其实是三条道路中相对较容易的一条.很多哥们从幼儿园上学起,一路下来,开始工作搞技术,很少与人接触,对搞市场有畏惧心理,觉得卖东西丢面子.其实就现在这个社会,连当JP都不觉得丢面子,只有没钱的人才没面子.只要豁出去走这条路的人,成功的可能性都有50%.关键是有没有足够的胆量.当然也不是适合所有的人,最适合这条路的人的特点:对金钱有无止境的欲望,这种欲望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我建议技术人员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培养对金钱的欲望.搞市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人际关系好处,因为做业务是讲究结果的,只要能把单子签了,老板你都可以不甩更何况什么人事主管.技术人员做业务,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拥有先天的优势,大多数好的业务员都是从技术转过去的.

  给27岁以下的技术人员提个忠告:把钱全部花完,留着钱很可能会让你变成温水中的青蛙.不要想着买房娶媳妇那些事情,不要想着考研出国(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你35岁时有了大钱,娶个二十来岁的妞易如反掌.如果你现在寂寞,也不一定需要找个媳妇.35岁左右结婚的人家庭最稳定.当然在这期间,特别是27岁以后,你也不能闲着,要去发现机会. 

  有网友误解,以为我是提倡不要家的,这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意思是,作为一个男人,如果还没有能力去承担一个男人的责任,应该考虑推后成家. 32-35岁是一个男人成家的黄金时间,那时已经成熟,也有能力担当.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7:42:00 | 只看该作者

上面文章的姐妹篇

写了一个帖子"写给快奔三的工程师们",指出了工程师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其中部分适合女工程师们,部分不适合. 这个帖子将作为上一个帖子的姊妹帖,着重谈女工程师的发展问题.

  让我们先从很远的一个问题谈起,就是为什么男人对配偶的忠诚度普遍比女人要低得多,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有从基因方面的,有从社会分工的等等,今天我要用我的一个数学模型,来解释这个事情.

  我们假设在一个空间,有10个女人和10个男人.他们的求偶会有下面几种可能:
  (1) 每个女人会爱上多个男人,每个男人会爱上多个女人
  (2) 每个女人会爱上1个男人,每个男人会爱上多个女人
  (3) 每个女人会爱上多个男人,每个男人会爱上1个女人
  (4) 每个女人会爱上1个男人,每个男人会爱上1个女人

  看到上面4种结果,每个女人都期望是第四种,但我在这将首先证明,第四种是最不可能出现的.

  按照上面第四种情况,假设10个女人中的A爱上了1个男人a,而a爱上A的可能性只有十分之一,那么他们相互结合的可能性只有十分之一,因此当这样的10个女人和10个男人在一起时,平均来说,只能形成1对婚姻,那么结果是什么,为了延续种族,就要求这一对男女需要生20个子女,否则人类将逐渐灭绝.如果生育了20个子女,他们2个人将无法养活.

  我们再来看第一种情况.他们最易形成婚姻,但这种模式具有先天的缺陷,就是婚姻的存续时间太短,虽然可以生育出很多的后代,但却很少有人去抚养,最后仍然不利于种族的延续和发展.

  最后只剩下第二和第三种模式,下面我将说明这两种模式都有可能出现,但第二种模式更有优势.

  第三种模式的结果是,由于每个女人可以爱上多个男人,而每个男人只能爱上1个女人,那结果是女人只能同爱她的男人结合,所以每个男性的基因将平等地得到延续,这样整个种族的延续没有问题,但将很难发展.同时,每个女人无法为她的后代挑选"男保姆",所以她不能选择更好的服务.

  相对以上诸种模式,第二种最具有优势,绝大多数女性会得到最优良的基因和最优良的后续服务,这对整个种族的存续和发展最为有利.

  不想再扯多了,我们回到正题: 女工程师们的出路

1.对于女工程师们,最重要的事情是嫁人,寻求尽可能优良的基因和尽可能优良的后续服务.下面谈关于嫁人的事情.

  (1)争取在26岁以前结婚,如果快到30,可要抓紧时间了.

  (2)结婚一定不能草率,对一个女工程师来说,如果婚姻失败,那她就失败了至少70%. 在这方面也许女工程师们觉得太不公平,但从人性的本质分析就是如此.

  (3)如何挑选另一半

    a. 以感情为基础.

    b. 尽量不要搞姐弟恋,虽然浪漫,但往往并不好,也许你会举出很多反例,但成功的比例很小(不符合上面的模型思想). 不过如果你已经超过了30岁,还是可以考虑稍微小一些的弟弟.

    c.尽量避免和孤僻的男性往来. 有很多男性很老实,也没朋友,也不同人往来. 我不是说这种人都不好,而是说这种人中很可能潜伏着很多类似马加爵那样的人物,如果被你摊上了,你就是想离都离不掉,他会做出各种事情,包括到你妈家扔个自制手雷或投点重金属盐,等等. 所以你挑选爱的人,一定要挑选一个有朋友的人. 为什么很多女性会爱上没有朋友的男人呢? 那是因为她们有一种天生的母性,想去关心别人,这令我想到了农夫和蛇. (我这里不是说每个人,而是说他们中
变态者的比例较大).

    d. 如何分辨男人的花言巧语,很简单,看他的朋友是什么人,就知道他是什么人.这就是物以类聚.你千万不要认为你可以把他从一个圈子中拉出,因为他的本性属于那个圈子.

    e. 注意是否有人格缺项. 常见的人格缺陷有: 说谎, 嫉妒, 自以为是从不认错,没责任心.懒惰,离不开妈长不大等等.

2. 在事业上,首先考虑向管理转型.这和男工程师不同,男工程师如果认为很难突破技术瓶颈应首先考虑向市场转型(参看姊妹帖). 但女工程师则不同,她们更适合向管理转型.可以转向技术辅助管理类,也可以是行政管理类.

3.女工程师也可以考虑转市场.这取决于你对市场的兴趣.从我了解的信息看,如果一个女性对市场感兴趣,她往往比男性做得更好.关键是你究竟喜不喜欢市场,这是首要的.如果只是感觉市场可以挣大钱,那就不要考虑,因为做市场要比做管理更艰苦,而且更容易遇到挫折.如果你感兴趣,又能经受挫折,那你就不用犹豫.

4.成为技术大拿,这一点和男工程师相同(参看姊妹帖). 从本质上讲,在这个方面,性别既无优势也无劣势.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7:44:00 | 只看该作者

转一篇, 通讯的同学进来

本动物在电信工业混饭吃很有一段时间了。对有些问题本来就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这次借这个大时间,谈谈这个工业的未来吧。

一,简要历史

谈未来不能不先谈历史。

lucent是个大公司,但其实历史并不长,lucent从ATT独立,不过是1996年的事情。这些公司本身就有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如同中国的邮电部某某厂,上海邮通设备公司等。

lucent在商业上其实一直都表现一般,不过顶了bell实验室的光环,给外界很大的技术宣传效应而已。在程控交换机时代,青岛朗讯的5号机,在中国也没有真正打开市场。

本人在北美某大公司混饭吃的时候,级别乃是工程师的最高级,我们所在的部门就是bell实验室,在给我发工资单上,还赫然用的是beill实验室的简写。那我的技术水平如何呢?这个是隐私,就不在网上宣传了。

中国光通信工业的top10级别的大老总结说:电信工业的历史,就是一部落后技术战胜先进技术的历史。

lucent最早想开发40g的系统,结果迟迟出不来,被北电的10g系统答的落花流水。当时北电在全球的份额高达90%以上。那个风光啊。奇怪的是,就是在那个颠峰时代,北电的财务也是亏的。

于是lucent1996年引入了DWDM系统,我记得当时我还很年轻,听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只觉得眼前一片眩晕,lucengt真伟大啊!

一般而言,引入新技术的公司,都是用新技术打死对手。而伟大的lucent处处都伟大,他们用新技术把自己打死了。

二,中国因素。

华为创业与1987年,当时据说有200家以上做程控交换机的公司,珠海通信是第一个开发出局用程控交换机的民营起来,当然,他们现在死掉了。

华为的成功,绝对不仅仅是技术。或者干脆说,根本就和技术没有关系,钨江兴的系统出来早多了,结果呢?四号机如同广东人忌讳的那样,死了。

华为的成功,对国内企业而言,是一体化的管理和市场能力。老板在广东省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把这个问题说的很清楚了。

对国外企业而言,华为还是靠这个看家法宝。但如何实现这一点呢?就是靠中国的综合人力成本优势了。

中国会发展出一个独特的经济结构,就是高技术和低成本的彻底结合。首先收到致命冲击的,是日本。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华为将日本富士通的全部机器从中国交换网上替换掉的故事。

什么是抵制日货?这才是真正的抵制日货。

三,电信工业的衰退模式

这个争论从2001年就开始了,电信工业的这波衰退,是长期衰退,还是周期衰退?不理解这个术语的,去请教安校长,他是开MBA课程的。

这个问题看来还没有结论。我们姑且认为它是周期性的好了。

这个衰退模式,会给当前的公司带来如何的变化呢?又如何影响大中小型的公司呢?这个问题过于复杂,没法在一个帖子里面表述,而且又是一个MBA的标准问题,这种麻烦的东西,我也推给校长。

我就乱说点结论和故事就行了。

四,全球化

全球化也是一个问题,电信工业本来是指望第一个全球化的工业。但现实却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华为等本土公司的崛起,证明这个工业是本土企业有优势。

这个优势的根源何在?在于运营商还是本土的,在于用户的理解还是本土的。电信工业,本质上是服务业。

所以中国电信才定位为“综合业务提供商”,这一个定位,判了国内SP的长期死刑,剩下的问题是如何执行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他们不能成功的把自己卖给中国电信为代表的公司,他们就是死路一条。

只要运营商没有全球化,设备商的全球化就只是一句空话。

好,今天先到这里。

5#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7:45:00 | 只看该作者
三,被高估的中国因素

全球电信厂家在谈论电信业的衰退的时候,都反复说中国公司如何如何,实际上,中国因素被过分的高估了。

以光通信为例子,在2000最火的时候,美国市场的规模几乎是中国市场的18倍。你说中国公司能够有多大的影响力?

到2005年,全球光设备市场10美金的总盘子,亚太占30%,北美30%,欧洲中东等占35%。中国在亚太占到48%。 真正萎缩最厉害的,是日本市场。

中国公司其实远远没有到影响世界格局的地步,这一点,任老板也是非常清醒的,所以他提出了“与友商共存“的策略。

四,问题的根源

电信行业的衰退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一是前期暴涨导致的后遗症,这就是所谓的中期性衰退了。二是有效需求不足。这后一条,就比较fundamental了。可能造成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衰退,也就是说长周期,或者直接说,就是长期衰退。

有效需求的意思就是说:用户需要而且愿意和能够付钱的需求。电信业的现状是人们的基本通信需求已经被满足了,电话,移动,email,传传文件。

其他的如浏览网页,上BBS等,其实都是奢侈消费,如果要我付钱上海龟网,我一定不来。但我业确实喜欢上海龟网。这个叫无效需求。

韦乐平说:电信行业带宽的成长快过设备的成长,设备的成本的友快过收入的成长。并说这是一个“彻底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的增长模式”。

一句话道出了电信业世界性衰退的根本原因。用户的现实是每个月为通信的基本支出预算是固定的,但功能希望越多越好。这就开始进入PC时代了,两年换一台,但功能越来越强大。

这就是今日电信业的现状,实际上已经度过了所谓高科技行业的黄金利润时期。

四,未来的几个预测

一是运营商继续进行区域化整合。而是设备商按这个步伐也做区域整合。美国和加拿大会只有两三家设备商。欧洲两三家,亚洲两三家。

二是基本堵死了小公司长大成为大企业的可能性,进入PC时代,大公司会继续消失只有未发展地区可能出来新的系统公司

三是电信系统PC化,未来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新技术,而是小,巧,易,廉的天下。服务越来越成为胜利的关键。降低整体网络成本。

四是新技术都是在模块一级,由小公司引入的。

具体到alcatel,lucent合并,可便宜了北电网络了。当天股价就上涨5%。这下成北美唯一的大电信公司,屁股座稳了。

可能有些人没有注意到,华为和nortel成立合资公司做宽待接入了。而且华为其实在内部转型,这个我就不说了。

后记:

最后声明一下,我这个东西不过是个帖子,也就是大家座一起侃侃。很多细节,我没有那个精力时间去核准考证,也没有那个兴趣。爱读的读,不爱读的就把我加入黑名单算了。大家不要白费功夫饶舌。
6#
发表于 2007-7-17 17:53:0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seanbb同学最近是闲居在家非常空,经常上CD提出专业的职业发展问题,然而有能力回答你问题的人大多数正忙于工作咯,不能期望经常得到免费的午餐。
7#
发表于 2007-7-17 17:55:00 | 只看该作者

恩,顶以下。对于通信电子方面实在是不太懂。估计这次只能先旁观一下。只有一个感受,记得若干年前,通信毕业的同学牛得很,一个人几家公司抢,颇为瞧不起其他专业的同学;到了最近,忽然间周围的电子,通信,计算机的同学开始抱怨声四起。

8#
发表于 2007-7-19 23:00: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技术背景的,但跟技术背景的人关系很密切。

我个人觉得高科技不错的,但真正做得好的不多。如我们有RFID项目,有多晶硅项目,有LED项目,但相信在国内能找到的懂技术懂管理懂战略的人太少了。你谈到技术淘汰等,我认为如果你在技术研究的同时,能多了解国际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发现你的技术是被淘汰的,那就没有理由接着做了。可以跳槽或内部调动。至少很多START-UP公司都是你这个领域的,他们的机会和待遇应该好过MNC。

跟其他工作类似,你也必须多做NETWORKING, 跟同业,投资机构,政府等搞好关系。毕竟闷在研究中心做技术是没大出息的。

北电现在生意不好。但我认识很多北电出来的。他们在北电高峰时做了很多项目,认识很多人。后来陆续跳槽了,现在很多人在VC,或自己创业。那里出的投资创业人才可能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之一吧。

9#
发表于 2007-7-19 23:58: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也想知道。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08:3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INAC在2007-7-19 23:00:00的发言:

我不是技术背景的,但跟技术背景的人关系很密切。

我个人觉得高科技不错的,但真正做得好的不多。如我们有RFID项目,有多晶硅项目,有LED项目,但相信在国内能找到的懂技术懂管理懂战略的人太少了。你谈到技术淘汰等,我认为如果你在技术研究的同时,能多了解国际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发现你的技术是被淘汰的,那就没有理由接着做了。可以跳槽或内部调动。至少很多START-UP公司都是你这个领域的,他们的机会和待遇应该好过MNC。

跟其他工作类似,你也必须多做NETWORKING, 跟同业,投资机构,政府等搞好关系。毕竟闷在研究中心做技术是没大出息的。

北电现在生意不好。但我认识很多北电出来的。他们在北电高峰时做了很多项目,认识很多人。后来陆续跳槽了,现在很多人在VC,或自己创业。那里出的投资创业人才可能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之一吧。

谢谢FINAC, 搞一段时间技术, 加上懂管理, 确实觉得比较理想.

但很多时候, 在LAB里面久, 性格,交际能力都没有提高. 对于工程师们, 也要考虑下蓝海策略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8-14 20:4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