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数据还没出来哪,不过我可以从我们的角度透露一下 
平均Pay据说会高,但是我们不认为能说明什么,也不在乎pay的高低,如果想转行,当然不会考虑平均年薪了.
我认为几点是很值得说说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MBA申请者恢复理性之后.
1.转行的成功案例
很多商学院招生的时候会回避这个话题,CEIBS也不例外,刚刚进校,CDC为我树立职业规划的时候,就对转行不鼓励,找工作和面试的事实证明,这的确很难.很多大公司不会take risk招一个manager level的新手. 但是我们之中的一些人却成功的转型.R同学大学学的是汽车,研究生是IT,之后做IT,念MBA特别想去做finance,结果他最终去了HK的一家HEDGE FUND. J同学原来是电厂的一个工程师,但是对时装业特别钟情,最后也进了LV,做她喜欢的事情.C同学大学学半导体,研究生是法律,MBA之后做了Finance.还有很多同学进了consulting firm,今年尤其多,大概15,16个吧.有些没有品牌,产品经验的同学进了大公司做maketing,但是从assistant或者trainee开始,Pay比起其他人低了些,但这是open door,entry level上升空间大,相信这也说明了MBA们的理性.不是盲目的追求高pay,而是更care career path.
2. 进入Big Name的成功
面试过程中,我们都明白了大公司的口味,他们尤其喜欢原来有big name背景的同学.P&G的同学拿到10多个offer,没有Big Name背景的同学就比较少了.但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进了大公司.我不敢说大公司就会怎么样,毕竟都是外国公司,国企和民企的振兴才是中国振兴的关键,但是毕业之后的两三年进入外企500强企业,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在之后的个人创业,或者民企振兴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欧近两年的招生也不像以前特别看重大公司的背景了,我们则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没有大公司背景的优秀人才通过这样的机会进入500强的圈子.
3. Finance专业大获全胜
中欧的04与以往不同,招了很多finance专业的同学,还有很多做公司财务,财会的同学.毕竟CEIBS没有象HKUST那样绚丽的Finance招牌.但是,出乎人们预料的毕业去向却让每个同学骄傲.
有同学去了TEMASK,去IB的大概有6,7个,VC的2,3个,Fund的2,3个,还有象EATON的MA,NOKIA VENTURE,GE CAPITAL,一些财务人员去大公司做了controller或者内审这样的strategic level的职位,更有一些人去做了这方面的BD.
我个人感觉的确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也不会去跟其他学校比较,个人的职业发展是最重要的,但是有这些例子,我真的觉得念中欧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