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67342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6-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文/王可达 GMAT教学总监)
GMAT考的不外乎逻辑,但是此逻辑(Logic)非彼逻辑(Critical Reasoning),我们探讨的是一个商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思维元素。如果说语言是砖瓦,数学是框架,那么逻辑就是基石,三者组合在一起,方能筑起结实的头脑体系,让你在商战环境中无往而不利 。
如果将语言和数学看作我们多年的老友,逻辑却好似熟悉的陌生人。回想一下,从小学到大学的我们常年经受前两门课程的摧残与折磨,唯有逻辑,似乎从未以单独课程的面目出现在一次次势同水火的期末炼狱中。然而,逻辑对于中国人来说究竟是强项还是弱项却难有定论。毕竟,强大的数学基础让我们面对逻辑中涉及到数字、变量和正负关系时可以轻松走过并且潇洒,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及其显象在语言习惯上的不同,又让我们在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客观性和清晰精准方面跌跌撞撞,无所适从。
纠其根本,是我们缺少针对逻辑思维的体系化训练,而这个过程只要本着步步为营的原则着眼于根基,则不须经年累月即可对日后的GMAT备考起到点睛作用。从本篇起,我们会讨论关于逻辑思维中的N种常见错误,并以专题系列的形式展现给各位。它们既涵盖了出题老头在CR原文的逻辑链条里惯于设计的逻辑漏洞,也包括了广大考生在RC和SC中经常暴露的思维弱点。
具体该怎么使用呢?我建议正在备考GMAT的朋友,但凡感觉到自己的逻辑思维不够清晰,对待繁杂信息之间的推理关系剪不断理还乱者,可以把这一系列的讲解当成一个阶段性的练习过程。每天读一到两个专题,并且完成每一个专题后面的练习。等正式进入真题模考阶段,可以将这些逻辑错误当做一面镜子,照出自己在做题步骤中暴露的思维弱点,对下一阶段如何布置复习重点指出明确的方向。
初步决定将这些常见逻辑错误分成四大类(概念含混/因果谬误/诡辩术/过度归纳),20个分类,争取每周至少两篇,在三个月左右完成。具体大纲如下:
1 概念含混 – 非黑即白
2 概念含混 – 混为一谈
3 概念含混 – 分类错误
4 概念含混 – 表达歧义
5 因果谬误 – 证据可疑
6 因果谬误 – 巧合相关
7 因果谬误 – 同为后果
8 因果谬误 – 因果倒置
9 因果谬误 – 忽略他因
10 因果谬误 – 推理倒错
11 诡辩术 – 转移话题
12 诡辩术 – 人为误导 (上)
13 诡辩术 – 人为误导(下)
14 诡辩术 – 偏离重点(上)
15 诡辩术 – 偏离重点(下)
16 过度归纳 - 草率归类
17 过度归纳 – 以偏概全
18 过度归纳 – 惯性思维
19 过度归纳 – 无效类比
20 过度归纳 – 教条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