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zy39063在2008-3-25 9:26:00的发言:还有个小问题想问一下MM,MM说“集中注意力攻坚,吐也要做完一套再吐”,这里的一套是指的多少题呀?MM是单项练的,拿SC作为例子,OG黄书共138题,紫书113 按MM说在带一套题去M复习,如果是100多题,那OG两天就可以搞完了?不好意思,问得很细,我就是效率低,想根据MM的情况结合自己的订一个标准,不然我每天又是想搞就搞,一累就找理由放松,细节不一样效果还是差很多的。 我手上就三本OG,一本综合一本数学一本语文,撕了书之后,每个类型刚好可以有两套题,每套大多在80-120道题(数学4套,求解和DS分来讨论)。数学求解、数学DS、语法、逻辑,我是按这个顺序,每40个一组,做完休息下吃个水果,但是坚持整套题做完才统一核对答案看解释。 语法,我过得之顺畅,应该就是2天搞定的。。。主要是因为语法题本来就做得快,而且我当时的水平还看不太懂OG关于冗余和丑陋的语法解释,想研究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相比之前要命的数学和之后要命的逻辑(这两个能2天搞定好强啊。。。),我好怀念复习语法的日子。。。 倒是看完逻辑之后,直接模考的时候,突然发现,语法题这么长时间没摸过了,反而做得挺顺,冗余也能看出来了,丑陋也能看出来了。。。我果然是慢热+反射弧长的人呐。。。当然,也有可能是经过逻辑的摧残,俺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回头来看语法,自然就由原先做语法看单词,变成现在瞪一瞪眼就把句子主干抽出来,那些句子结构上的考点、主谓宾缺失结构扭曲什么的就特别显眼了。。。回头看看,OG的语法解释还是很一针见血的,主要是因为那些选项的语法结构太变态了,ETS也很无奈呀。。。要珍惜这些变态的结构,看多了,考场上看到同样变态(都不需要结构相似,只要变态相似)的选项,大部分都是丑陋表达,直接排除,厚厚。 MM主要看自己的消化速度,前期不要逼着自己加快,到后面考点越来越清楚、越做越快时,也不用特意逼着自己放慢,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进步过程,享受它吧,哈哈。 如果OG进展顺利,数学语法逻辑很快搞定了,这时可以挑两篇OG阅读来看一下自己的提纲挈领能力是不是已经有提高,顺便熟悉一下阅读单项的题型和有针对性的定位技巧(阅读肯定比逻辑要难做,被打击了不要灰心)。如果还有时间,再上少量GWD。如果做GWD发现问题,再结合问题回去系统的看OG的错题和问号题。到了这个时候,就是要少做题,多琢磨了,用新题去挑战、验证、微调自己之前潜移默化出来的解题思路和习惯。 这个解题思路未必是很清晰的,开始可能会有一点小杂乱也没关系,甚至形成解题思路之后一段时间自己都不一定能发觉,那都不重要,只要看题时考点越来越清楚,大部分题越做越顺,发现自己学会灵活应变抓重点了,就OK了。 哦对还有,复习计划要打得适中,太宽松了自己没有紧迫感,浪费时间。太紧张了又容易崩溃,我们不是牛人,不用逼自己去超越牛人的学习进度。建议比自己的实际节奏打的稍紧凑一点点,也就是说,可能没时间上网看碟,但是还有点时间发呆。这样,万一某天情绪低落,给自己放个假,也不会落后进度太多。 MM还有25天,稳一稳,不要慌,应该没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