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逻辑思维的确和平时的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但如果只是想少错几个,应该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如果有充分的时间把题目读懂,会不会错?如果懂了就不会错,那么突破口在于逻辑的阅读,如何加快速度保持精度,可以通过用1两天时间通读所有逻辑题目提高
如果意思看懂,逻辑关系看不出来,建议阅读OG 176-205题的解释。看完提干和问题先不要看选项,训练自己归纳一下逻辑关系,记得好像OG里面有道题是说A公司有两个子公司B和C。B公司员工通过抵制C公司产品从A公司那里争取权益。问哪个选项B公司员工不需要考虑(题意大致如此)。第一次我看这题根本找不着北,但是如果试着在读完题后归纳一下“B公司这么做是想通过抵制C产品影响A,从而利于B”,然后选项有关无关就很明显了。试试看读完OG176-205后把前面每道题目都用这样的方法在心里归纳一遍,然后琢磨如何快速去掉错误选项。
如果以上方法行不通,暂时想不到其他办法速成了,不过可以学一些应试技巧,在现有水平把正确率最大化(可以看看GWD读什么不读什么的技巧)
---------------------------
逻辑 (因为用文字不好表达,只好近似表达意思) 注意:
◎逻辑不是推理,而是集合关系,把原文和正确选项是看成两个集合; ◎看看选项和原文是否有交集;就是是不是一回事儿 ◎答案不需要充分性 ◎傻子原则(不是呆子)
错误:
◎断章取义(看完才能决定有没有关系) ◎见到原文没有的东西不一定无关,除非全部没有 ◎大多数题目的正确答案都会提到原文的东西 ◎难题的正确答案经常与原文有互为包含的关系
解题步骤:
一、对出题的形式分类
◎看长相(一般类和特殊类:有2-4题) ◎先读问题(因为问题对应原文的读法不同),再读原文 ◎对于问题的分类 *归纳类0-1个,主要是考阅读 *演绎类(就是使原文成立或不成立) 1)解释现象类1-2题; 2)推理类分为:支持,驳斥,评价,假设(就是加强)整个推理类不进行分类,省得你自己胡想!
二、读原文
1)推理类
◎读原文(用中文记忆)
*初级阶段:越靠后越是重点(注意转折词和因果词);尽量读出A推出B *高级阶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推理,记住比理解重要 *总纲:动词特别重要,名词不用认识,看长相
◎看选项(要仔细):去掉不对的
*任何选项如果有比较(包括对象和点),原文没有提过去掉。 *见到or,not all,not every,not necessary,also去掉;对于非评价类问法:whether……or,(n)either……(n)or去掉 *说得不是一回事儿;不能使原文的概率发生变化;原文不能含盖选项的意思去掉 *原文中如果有时间状语从句没有用,直接看主句 *不要对事实作出任何支持或驳斥
2)解释类
◎问法:解释原文;缓解矛盾性;不能理解为支持(因为原文是现象,原则项大于原文)
◎读法完全不同:解释型只有一件事情,重点在最后,尤其是有转折,目的就是读出矛盾点或对比点。 例子:GWD努力学习,但是成绩差(后边是矛盾点,引出矛盾的话是矛盾点,而不是矛盾的双方) 例子:GWD比管卫西胖,对比点三个(两个对象和一个点)
◎挑选项 *只要不违背原文,且说出矛盾点或对比点(不需要全说出来) *没有A和非A的概念
3)归纳类:选项不能有原文没有说的,但演绎类可以。
◎问法:如果原文正确,如何如何;下面哪个能从原文读出来
◎读法:全读(注意是否有绝对化概念的词)
◎看选项 *不推理 *没说过的扔掉 *没有提到的绝对化概念扔掉 *违背原文的扔掉
4)特殊类
◎完成一段话(问题在前,原文在后)
*不读问题:因为都是问下面哪个能补全原文;读法是读出前一半是一件事,后一半是一件事(但是不全),前后按字数判断
*选择项 #一定要跟前半段有关系(提过就行)80%的情况已经作出来了 #看看接上没接上 #迷惑选项一般是跟后边有关系但是跟前半段无关。
◎句子作用类(笔试没有,但是机考有1-2个)在原文中有两处黑体或斜体字
*问题不读:都是问划线部分有什么作用?
*读原文:读出整个推理(A推出B)和做语法类似
*做题 #选项很像,但是与众不同,而且特长 #读出选项的不同点,决定想什么。对比两个选项是什么不同。比如:一个是原因,另一个是证据等 1.evidance:确凿的证据、数据或事实。 2.argument:原文推理中所引出的方法加论证过程 3.midal conclusion:概括、归纳或总结的句子,但不是最终结论 4.conclusion:就是main idea #说到某句对某句有没有用时,看看把其中一句去掉,另外一句受不受影响。 #说到某句对某句有没有间接作用时,看看是不是围绕同一件事情说。
例子:传统观点认为:动物A的灭绝是由于海洋温度骤降导致的(statemant),但批评者指出,尽管海洋温度骤降,但是海底温度是保持长期不变的(evidance),而A是生活在海底的(evidance),所以,A的灭绝不是由于海洋温度骤降导致的(midal conclusion)。但是,最新的证据表明:A的唯一食物B生活在海面(evidance),而B的灭绝确实是由于海洋温度骤降导致的(evidance),所以A的灭绝仍然是由于海洋温度骤降导致的。(conclusion)
conclusion和midal conclusion只有间接的关系。
◎对话类几乎不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