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acongard在2005-4-17 8:39:00的发言:感觉按难度打分,应该如下: finance (10)>accounting(6)>marketing(4)>OB and Operation(3)>MIS(2)>Strategy(1)
我也不同意这一观点,申请难度之间的差距并没有你所说的那么大。我跟哥大商学院的PhD coordinator聊过相似的话题。她告诉我,总体来说,商学院的PhD因为录取名额非常有限,对于每个专业而言,拿到offer的实际概率是差不多的,都是那么微小。相对来说,finance会困难一些。但是,比率大概也就是2-3%跟其他方向2-4%的区别,招生比率会尽量控制在5%以下。因为finance会招得相对多些,如果你足够优秀的话,拿到录取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而其他方向,因为发offfer本身就少,许多优秀的申请者极有可能申请了几所非常top的学校而毫无收获。一个道理就是,如果申请finance,按照自身的条件选择学校来申请;如果申请其他方向,就算是背景非常好的学生,还是分开档次申请,不确定因素太多。
就业又是另外一番景象。finance的phd进industry谋取高薪收入的可能性比其他方向大许多。而在学术市场,finance和accouting的回报也是非常不错,但是比起industry来,还是差上一截。从收入来看申请,许多名校的相关专业graduate student如果想去industry的话,也都不是想转商学院的finance。譬如哥大的应用数学系,很多中国学生在里面,学得又轻松。只需去商学院修一些finance的相关课程,轻而易举地在wall st.找到一份高薪工作。类似这些名校可以跟finance挂上关系的non-business学科背景的garduate student,他们许多人不在乎是否要转去商学院读finance的phd,因为他们本身就可以在industry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导致了申请finance的申请者中大多数并不是finance教授们所需要的那种类型,他们可以选择的名单远远比外界想象中的要少。而其他专业就不同了。象accouting,目前在学术市场的价格比一个macc毕业在industry工作的收入要高出许多,或者比一个经济学背景毕业在自己学术市场的价格要高很多。又如marketing和management,他们的学生背景基本上来自于psychology和一些social science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如果不转的话,他们在本来的学术市场上的价格跟商学院的价格相差甚远。等等。这些都导致了商学院其他方向在申请的时候,相关学科背景的学生供应充足,最后可供教授录取所选择的short list上面的人数还是挺可观的。从申请者的角度来说,想从中突围而出的确不简单。其实finance就绝对量来说,看上去的确很难。但是,finance的教授喜好要一些数理基础很好的学生,而许多中国学生就在这一群可供考察的名单里面。另外,如果你的背景是pure business的话,千万就别去申请finance了,人家可能根本就不考虑,除非背景离奇。
说到这,我不得不说说OB跟strategy了,因为发贴人给太低分了。我认为management是商学院里面中国人最难申请也是最难就业的学科。因为他们的评判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他们对口头和书面的英语表达能力要求极高。更重要的是,这一学科是美国人占主导地位的学科,中国人想要跟他们竞争,必须得跟他们融为一体。我听说香港科大的一个教授在国内搞了一个协会,从美国拉了些中国教授回去做顾问之类的。我曾仔细研究过那个名单,凡是商学院的中国人名单几乎都不在top-rated的学校。而在这一领域非常top学校的中国人都不在其中,包括berkeley的ding,哥大的wang。为什么呢?很简单的理由就是他们不做中国研究,他们只有做跟美国人一样的研究才能survive下来。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都是本科在中国读英语的。由于中国族裔在mgmt属于绝对的minority,中国人能够进入美国top 商学院的mgmt修读phd的人不仅背景非常优秀,而且运气也是一流。在这一点上,rongdongc是非常成功的。我在cd板上注意到了几个著名的ID也是这一方向的在读phd,我相信你们也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
话多了些,希望大家能够容忍。
P.S. 我只是某校在读的MBA,只不过有些朋友是商学院在读的PHD,平时有些讨论,拿出来说说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