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标明出处,美中出国培训 陈洋Young)
我是一名GMAT老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MBA,多年国外工作生活经历,成功辅导多名学生考出高分,曾培养多名GMAT700分以上学员。 借此论坛,希望将一些近几年教授GMAT的心得和同学们分享,希望同学们冲破阴霾,一马当先! 很多人问我,陈老师,你是学MBA的,那可否说一下你MBA的背景是否让你的GMAT教学带有一些特色或对于学生有一些帮助?其实,GMAT是经管硕士入学考试。其考试题型、难度、题材的设定都是围绕“研究经济管理学问”而设定的。当考生能够在GMAT考试之中取得理想分数,他(她)会发现在真正开始研究生课程的时候,会有莫大助益:优秀的教材阅读能力、对商业case的分析批判能力以及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反之,如果我们将一些研究生课程上所需要的这些“研究”能力映射到GMAT考试培训上,我们也将在准备这门考试上收获颇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阅读课上会引用商科的一些case作为阅读材料的原因。 经常有学生和家长问我,GMAT对于词汇的要求是否也像其他考试一样高?希望我对学生在词汇上的准备给出一些建议。其实GMAT对词汇的要求并没有GRE高,词汇或许是中国考生的一个门槛,但绝对不是唯一的门槛也不是最高的门槛。作为aptitude test,GMAT考试需要评测考生太多除了词汇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批判能力、分析能力等等。所以,不要把词汇看作一个拦路虎,它仅仅只是最基本的知识储备。 当然,词汇也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方法,我比较反感考生拿着单词表、字典漫无目的的搜刮单词,这非常不值得鼓励。我建议考生能够根据GMAT题目,自己对题目中的生词进行总结,然后进行积累,在记忆时,也最好把这个单词出现的句子摘抄下来,在某个环境中去记忆单词,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学生在逻辑推理,辨析等方面一般都比较弱,主要有四点: 第一、中国考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凡事都爱分个对错与否,所以在面对要求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的题目中(如逻辑题和阅读部分的某些题型)会表现出茫然。 第二、中国考生没见过这种题型。这也是能够理解的,之前没玩儿过这样的题,那么确实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去总结、去归纳。 第三、毕竟这是国外的一门考试,我们不可否认一些文化差异或者思维定势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第四、词汇限制或者说语言限制(阅读量大,时间短)。 其实以上这四点,是可以经过一段系统的培训所能够克服的。而结合此原因,美中的教学特色就是:循序渐进,张弛有度。首先,需要夯实考生的基本语言功底,包括词汇、句法等功力。结合经验,我们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在一个高度——这个高度是必须的,也是最好的切入点——俯视英语这一门语言,让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对语言有一个理解。其次,对于题型的设置,题目的考点也是需要学生和老师(注意,这是双向的)的共同研究。第三、大量的题目训练、提炼、总结、复习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一同发挥研究精神,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进行冲刺。第四、真实的模考能够让考生能够更加熟悉考试的流程和训练自己考试的状态。然后才是训练自己的做题速度。 最后,我在这里预祝各位“G”友备考成功,取得理想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