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diehard在2005-7-28 11:17:00的发言: 中欧十问 一问 中欧的LOGO是个“合”字,有着什么样的深刻含义,想传达什么样的精神呢,众位学长能否结合自己在中欧的学习体会来谈一下对“合”的理解?
二问 众位学长能否详细谈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自身有哪些质的改变,有没有达到或部分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
三问 第一轮申请和最后一轮申请各有何利弊,具体到中欧而言?
四问 各门课程的考试难吗,不及格的比例有多高?
五问 有没有理工科的学长,功课顺利吗?是否建议提前准备一些课程?
六问 职业发展中心是否不提倡改变原来从事的行业?对想创业的学生有何帮助?
七问 海内外公司实践项目机会多吗,需要自己联系吗?大概多长时间,效果如何?
八问 有没有学长对创业感兴趣并合作创业的?有没有创业成功的例子?
九问 有没有好事者把中欧和国外的名校进行过比较,中欧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十问 学长们觉得在中欧学习生活中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第一,此问题在学校的宣传材料里面应该有,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二, 个人领悟不同,我个人认为达成了目标. 什么是质的改变?
三.第一轮可能会比较严一点,最后一轮风险大,如果前面好的人多,你就没机会了,所以差不多.
四.你的问题比较宽泛,这么多课程一定是有难有简单.平均起来中上等智力的人都可以应付. 不及格的很少听说.要是连及格的信心都没有就别来了.
五. 理工科的人不少. 提前看看统计就行了
六. 不提倡不反对. 因为你换行业工资一定上不去. 中欧校友网络和学校的创业基金,.,,,多得是资源利用.
七. 实习学校来安排.什么是多少之分呢?每个人都有几个机会,平均下来.2-4个月都有. 是找工作的好方式.
八, 有些人创业.现在有人就是老板了.
九,请自己查帖子吧,问题太宽了. 不可否认中欧和美国名校是有差距,尤其在财力上面,所以我们做学生的也要努力,将来回报学校.
十.我每天都很开心,没什么痛苦的事情.在中欧的美丽校园里要还痛苦,以后你还想在社会上工作么?
最后提一下,有不少问题你可以直接问招生办公室的. 比如实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