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招生政策,被一个学校拒绝,往往被另外一个学校接受,甚至会拿到奖学金。这样的事情不奇怪。 大家在考虑学校的时候,希望减少横向比较:A学校一定比B学校好,而是应该综合比较:这个学校是否符合我的要求,我能在这样的学校里贡献什么,得到什么。不希望在这里比较不同学校之间的所谓‘优劣’。 另外,希望大家减少应试教育的影响,以GMAT分数为最高标准。GMAT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但是,一个人的潜力是无法用一个指标来衡量的。而且,以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书面英语,特别是应试能力特别强,但是在实际应用和表达上会有所欠缺。我那天和UCD的MBA Manager聊天,也谈到这个问题,建议他们以后还是要面试,以了解学生是否能适应教学语言上的要求,以及是否具有管理潜力。中欧在这个问题上,的确是根据你的材料来综合判断给予面试机会,然后通过面试,小组讨论给予第二轮综合评分,决定是否录取以及给予奖学金。当然,你如果GMAT分数高,其他能力也强,当然是最好的啦。 然后一个,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在乎Cold Call这个问题?如果你对于自己提供的材料没有信心,那么你应该慎重些寄出去。中欧对于这个情况,的确控制地很严格,即使面试通过了,也会被刷的。当然,我也知道有些人用同样的材料能得到国外学校的Offer。 对于管理经验,不是说一定要有管理头衔。我们有不少同学是纯研发人员背景。在UCD这里,和我一个小组的EMBA,有一个是兽医。另外一个MBA,以前在俄罗斯是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