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22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总结] GPA2.67,2012秋入学申请人的一篇迟到的申请总结,欢迎提问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06:5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序:2014年最后一天,毕业后的半年,我收到了工作Offer,在一家投行做行业研究。松了口气,也算是终于将2年的MBA生涯收了官。回忆起出国前申请时没少得益于Chasedream的分享,当年录取后就一直想写些什么来作为回报,却一直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耽搁了,没想到这一耽搁就是将近3年。所以今天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关于申请的一些想法和经历(算不上经验),我会以过去作为看帖人时关心的角度来写,希望多少能帮到后来的申请人。

申请时我的背景:
我以前看坛子里过去的申请总结时,做的第一件事永远都是先看一下发帖人的背景,背景和我越相似那对我的参考意义也越大。所以我也先来交代一下我当时的背景,2011年下半年11月左右我开始准备我的申请材料时,硬件条件如下:
国内非Top 的985大学,本科,GPA 2.67。G690, T96,后T考出104,不过是在过了截止日后寄出的,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认可这个成绩。工作经验为两年半,主要是在商业银行里做零售销售。
总体来说,我觉得和坛子里的其他申请人比较的话,我属于背景偏弱的,尤其是这个GPA。所以希望那些像我一样硬件条件不那么出众的申请人能从我身上找到些信心。

申请结果:
我知道自己的背景偏弱,所以我采取的策略就是广撒网,目标仅限于排名前50的学校。一共申请了24所大学,US News排名在20到50名之间的学校除了几所我肯定不会去的,我几乎全都申请了。最终收到了5所学校的录取,1所当年排名Top25的学校,无奖。还有4所都是当年排名30到50之间的学校,有两个学校给了半奖。在waiting list上的有UIUC,Georgetown,Notre Dame和Boston College。
从结果看,凭我的硬件条件基本就是排名40靠后的学校把握较大。排名20到40这一档的学校要冲一冲运气好还是有希望的。而前20的学校我申了3所,不出意料全都ding了。大家可以拿我的结果在选校时做个参考。

关于选校,排名和地理位置:
正如前文所说,我当初选校时的主要依据就是US News的MBA排名。现在看起来,我觉得当时考虑的并不全面。
除了学校排名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就是地理位置。为什么地理位置重要,这首先来自楼主的直观感受。楼主是做金融的,最后去了一所位于中部的学校,也算是二线金融城市,但是后来有一次去纽约参加一项活动,才发现工作机会和金融氛围真是差太多了。
另外,MBA是一个注重Networking的地方,有些学校虽然学校很好,但是地理位置偏僻,这就造成了Networking非常困难。毕竟我们不是美国人,随便一个电话就能Networking。这也是为什么,在哪读书,工作往往也在哪个地方附近的原因。
最后还有一点,这个可能仅限做二级市场金融的同学,因为美国是有时差的。楼主因为在中部,每天8点半开盘,6点半就得到公司准备晨会,所以每天5点半就得起床。那如果换在西部就变成6点半开盘,1点收盘。举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明地理位置对找工作和将来的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于面试
对于面试,我没什么特别好的建议,论坛上多看一些面筋总是没错的。不过,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MBA是一个非常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现在回想当初的面试,其实就是之后找Intern或者full-time时候面试的预演。所以想通这点,结合你的过去经历以及将来的目标,把招生面试当做是一个求职面试来准备。

关于面试时的一些插曲:
1)  不要相信“小广告”。申请期间我曾收到一所大学寄来的广告邮件,说我是合适的申请人云云,结果我刚交了申请费,隔天就收到了拒信,纯粹浪费了申请费。
2)  要看清面试时间。大家收到面试邀请后一定要看清时间,美国有好几个时区,这是需要注意的。楼主曾有一次错过了IOWA大学Tippie商学院的面试,因为我没注意到他们家发来的时间竟然是香港时间。后来再约第二次的时候,他们竟然也没出现,我感觉是故意的。当然后来也收到了这家大学的拒信。
3)  要和学校保持沟通。楼主在面试完有一所学校后,一直没得到音讯以为就这样了。结果后来一次发信问了才发现,原来那家在面试后的一周就发了录取邮件,但我一直没收到。所以和学校保持沟通很重要。
4)  小心在校生面试。楼主遇到过3次在校MBA学生的面试,UIUC,USC和Georgetown。这3次校友面试,无一例外网络连接都不好,特别是Georgetown那次,从头到尾几乎无法正常沟通,最后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我感觉可能是因为校友是在自己寝室用Skype,所以连接不如那些在办公室的正式招聘官。希望遇到类似面试的同学可以有一些准备,比如备用国际电话卡之类的。
5)  面试后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有时候面试的感觉和实际的结局会相差很远,我有一次面试完后对方直接把我的Skype删了,我以为没戏了,结果拿到了Ad。而有一次,面试时候被人夸了又夸,以为很有戏,结果意外收获一封拒信。所以不要随便去估计面试的结果,不要以为这个面试不错就不好好准备下一个,在拿到录取前,每一次面试都要好好准备。

关于中介:
要不要请中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说法。对楼主来说,中介还是帮上忙了,主要是在于两点。第一,楼主因为家庭原因,零时提前一年要出国读书,所以时间非常紧,而且申请量大,有中介就帮我完成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可以把经历放在考G和 T上面。第二,楼主当时对出国的概念比较朦胧,只知道想出国,其他一概不知,曾一度想申请MSF,中介的一些建议对我来说比较有用,最后也改为申请MBA。但如果我觉得如果自己有充足的时间的话,中介其实并不是必须的。
总体来说我对我找的那家中介非常满意。对于那些想找中介的同学,我在这里并不具体推荐哪家好,但你一定要看一下我找中介的过程,我认为是有参考意义的:
1)  多搜集一些中介的联系方式。
2)  一家一家打电话联系,我当时每家都提问说“我想报考波士顿大学的MSF专业,不知道有没有希望?”凡是说我有希望的全部从名单上删除。因为波士顿大学没有MSF专业,只有金融数学和国际贸易的master,这些中介业务不熟。很有意思的是,一些所谓的有名中介在这步就被删掉了。
3)  在剩下的名单里,我会和中介约定一个时间,比如两周后等我GMAT成绩出来后让中介打电话给我。凡是没有按约定时间当天打电话给我的中介,也全都删除,因为我觉得没有责任心。
4)  剩下的三家,我就每家去详谈,此时重点是保底学校和费用。

结语:申请过程能回忆起来的也就上面这些。当时觉得申请很痛苦,因为一边工作一边还要准备考试准备材料。后来过来读书了发现读书更痛苦,英语不行,每天晚上都只睡3个小时,只求在课堂上能回答出几个问题。再后来发现读书也不是最痛苦的,Networking、找工作、工作,一样比一样难。不过也正是当克服了这些难关后,我们才会发觉自己正在进步。看看日历,现在大部分论坛上的申请者都要完成第二轮材料的投递,等待面试和结果了,祝愿每一位申请者都能顺利拿到心仪的Offer,新年快乐!


收藏收藏5 收藏收藏5
沙发
发表于 2015-1-4 08:56:4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恭喜拿到工作 offer!
板凳
发表于 2015-1-4 11:02:14 | 只看该作者
好真实,凤凰总有涅槃时
地板
发表于 2015-1-4 12:02:39 | 只看该作者
很受用~坚持下来~就能收获
5#
发表于 2015-1-4 23:14:47 | 只看该作者
equity research机会多吗?
6#
发表于 2015-1-4 23:40:3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些,觉得楼主确实付出了很多,这些结果和成绩都是楼主应得。反观自己,真的有些惭愧~没有楼主那么尽全力,却也希望着好结果~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01:26:46 | 只看该作者
alexsunrise 发表于 2015-1-4 23:14
你们学校equity research机会多吗?


你看楼主是不是故意没有写自己的学校名?实话实说有时候毕竟要避讳些。所以麻烦看到这个回帖把楼主的学校名给去了,谢谢!对于你的问题,我先给你个我的答案,“总体来说机会不多”,然后我会从正反两方面来说。

Cons:
首先是整体金融氛围,我们学校或者这个地方的整体金融氛围不是很强。我们一个班一共107个学生,对于从事二级市场有热情的加起来大概不超过20个。我印象深刻的是,2013年我们MBA获得一次和巴菲特见面吃饭的机会,只有20个名额,但结果竟然没招满人。金融氛围差,有时候就是比较寂寞,没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准备,互通有无之类的,只能孤军奋战。
其次是从就业机会来说,我所在的这个地方虽然被称为二线金融中心,但机会肯定和纽约没法比的。但是去纽约的话,学校就变成是劣势,因为在那边认可度低。一般来说中部地区可以试试芝加哥,不过原本芝加哥好学校也多,竞争也比较激烈。
最后从行业来说,行业研究本身流动性不高,所以需求不是很大。现在有个趋势就是外包给印度人去做入门级别的活,比如建模型和报告的后几页(10K Part),所以工作不好找。据我所知,我们班毕业后做卖方行研的就我一个。

Pros:
前面也提到了,我所在城市是二线金融城市,所以有不少小的投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但大都没有Sponsor中国人的先例。就我们学校来说主要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竞争少,一个是Networking机会多。
竞争少:我们学校有个好处就是区域老大,所以我们这个区域没有其他特别好的学校,学校间的竞争少。大部分学生对金融的热情不高,同学间的竞争少。学校每年招的中国人,一般控制在10个以下,常年4、5个,中国人之间的竞争少。
Networking机会多:我们学校的校友遍布在我们这个地区的金融界,所以Networking机会多。学院有一个接近4000万美元规模实盘的MBA学生基金,是由学生来操作,由业界的Professionals一对一当你的Mentor,所以一上来可以从这些Mentor下手开始Networking。学院会时不时组织酒会或者去企业参观,来增加Networking的机会。特别是酒会,每年两次,这个地区从事金融业的校友都会聚集过来,是个非常好的Networking机会,但从结果来看,中国人,包括我自己,Networking的效果都不怎么样。


一句话总结我个人的观点:做金融的,在纽约,机会多竞争多;在我们这,竞争少但机会更少。
8#
发表于 2015-1-5 13:56:16 | 只看该作者
好励志,好样的楼主~~~~~
9#
发表于 2015-1-5 19:52:48 | 只看该作者
bibiduck 发表于 2015-1-5 01:26
你看楼主是不是故意没有写自己的学校名?实话实说有时候毕竟要避讳些。所以麻烦看到这个回帖把楼主的学校 ...

楼主 一看你回这么多字...感动的哭了啊!!学校名字已经去掉了
分析得实在太到位了!太感谢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00:17:32 | 只看该作者
alexsunrise 发表于 2015-1-5 19:52
楼主 一看你回这么多字...感动的哭了啊!!学校名字已经去掉了
分析得实在太到位了!太感谢了! ...

不客气,当初申请时得益于CD,饮水要思源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4-24 21:5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