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76703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9-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marku 发表于 2013-3-22 06:26 ![]()
哈哈,这年头还是别定位了,不靠普。跟着感觉走吧。
同意这种说法,很有感触. 现在招生也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时期了, 虚无飘渺, 不太靠普. 简单看下这几大件吧:
成绩单: 世界上这么多学校, 没有个衡量标准. 至于美国硕士或MBA, 大部分确实很SHUI, 在班里想拿低分都不容易, 但学术价值多大呢;
GMAT/GRE/TOEFL: 全球统一, 总觉得这是个比较实在的东西, 虽然高分不一定说明水平高, 但超低分确实有问题. 不过很多学校并不看重, 基本上GMAT680 就OK, 所以高分未必是优势. 另外, 招生委员会中年龄大的老教授甚至不了解GMAT/GRE是何物;
推荐信: 从中国人思维仔细想想, 总觉得这是最离谱的东西了, 虽然这样说有点绝对. 国内研究生招生要求推荐信只是近年的事, 但基本上只是形式而已, 一和国内几个老师说起推荐信, 他们觉得可笑;
研究经历: 这和GMAT/GRE是比较实在的东西,来不得虚. 但招生委员会很多时候没时间也没心思看这些东西, 对于看了上述条件觉得感兴趣的申请者, 才可能进一步看一眼. 所以,有的时候研究经历不错的申请者可能由于其他方面不占优势而被鄙视了.
申请费: 学校竟然把这个和上述材料一起列为申请条件. 另外申请费越来越高, 动辄100, 合人民币6,7百,但有时候申请材料连看都没看, 拒信都懒得发了.
总之,觉得申请材料中只有GMAT/GRE成绩和研究经历/成果才是最实打实的东西。
所以, 有时候觉得美国这套招生制度未必是最好的. 还是国内的做法公平利索,水平高低考场上见.
The above views are my ow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