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大学里,自信满满的等待一个AD,结果却是一无所有。送走一个又一个朋友,看着当年一起申请的他们纷纷登上前往世界各地的飞机,挺难受的。之后开始找工作,入职,纠结要不要申请,然后进一步退三步的申请着,收到这个通知的时候,自己尚在一种复杂的情绪里面。从大三开始准备出国,CD就一直陪伴着我,所以我决定写一些话,特别想给走过,打算走,即将走或者被迫走上再次申请的你们。
我的背景实在普通,一所可以用不错定义的大学,一个学了四年满眼都是公式和经济理论的专业,一张上三的成绩单,69族,半年非美国交换经历,一份500强非金融非会计类实习,一份非四大非500强非跨国企业的普通工作。怎么样,在CD上,我这么普通的人估计不多吧。不是没想过刷成绩,不提各种理由了,总之在职申请的这半年,我刷过,却越刷越低。。。所以,我想说,如果你还在学校,你不知道要不要出国,那么考吧,把需要的都考出来,走不走是一回事,考了,至少可以给自己多一个选择。而且,在学校的时候就有成绩了,在职申请会从容很多。
第二次申请自己能成功,想来其中蛮重要的一点是坚持吧,我的坚持有两层含义:在不知道想要什么的时候,坚持给自己多一个机会;在明确了想要什么之后,坚持去做并享受这其中的曲折。此处略去千百字吧,不然故事就太长了。其次我想是踏实,其实我性格上是个特别不踏实的人,但是我信奉的观点是要么不做,做就做足。所以写essay的时候,我的每一段经历都很有话说,有故事讲,很真实也很充实。举个例子吧,我没有很牛的实习,但唯一的实习确做的实实在在——四个月的实习期,我几乎是一周五天天天出席,加班加到爆,跟完一个项目的时候同一个办公室不同部门的人一直以为我是正式员工。由于自己的硬背景实在不怎么样,所以我想,自己多少应该是胜在文书上吧,窃以为文书不是秀经历而是讲故事,你踏踏实实的做过一些事情,就能很从容的将它陈述出去,你做过什么才是最能凸显你是怎样的人的东西,有故事的文书就变得有说服力了,也更吸引人。千万不要把文书变成一个简历升级版,这样,不会add value。
其次就是推荐信了,我做过助研,所以可能我来自大学教授的推荐信不是简单的这个人上过我的课是个好学生这么平白。我帮教授做过很多事情,对我,事无巨细的他们似乎都很了解,甚至没有邀请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我的推荐人。再其次就是我实习时候的老板。回到一句老话,你有过付出,那么当你需要一点回报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超级值得。连续两年的申请,折腾自己尚在次要,最过意不去的是也连续的折腾了我的推荐老师们。申请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战斗,有这样一些老师、老板愿意为我付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并及时的给与指引,是我的幸运。
其实我最想说的就是,如果不幸你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申请成功,那么千万不要gap一年,什么都不干就是刷成绩准备申请,一定要尝试去工作,因为只有工作能让你更清楚自己要什么。诚然,我也想说什么诸如工作了难有动力申请了之类之类的,当年我也颇为纠结了很久,但是作为决定走上商科的学生,工作经验真的很重要!!
最后,我想呼唤一下同样拿到Brandeis ad的各位,说不定将来就是校友了,求交流。一直没有找到2013 Brandeis的群,如果你也准备去这里,不如就给我私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