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一是对的,所以选校帖应当简述自己在各方面的general preference。但将这些preference落实到具体的学校综合考虑后却不能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此时才有必要征求他人的意见,以拓宽视野。
论点二例证是对的,论证逻辑是错的。别人给的信息不一定客观和专业,不代表别人给的信息一定都不客观和专业。谁告诉你发帖人都觉得这个论坛上的人都很专业?但是不都很专业就代表没有专业的?只要你自己不NC,就能自己判断他人的建议是多大建设性,去伪存真,并判断投票的置信度以及进行修正。发选校帖,不是为了被动机械地获得某个结果并就此从了某校,而是创造一种新的可能性,广纳箴言,在自己已有的思考基础上有所扩宽而已。说白了:聪明人独立思考,理性讨论。傻逼说风就是雨。
更有意思的是,选校帖下总会出现一些搞笑的观点,但很快就有人来批评与指正。所以在很多general的方面,即使是最傻缺的选校帖A vs B,也可能成为了后来新人们对学校了解的一种途径。楼主可能看下面一些回复觉得老生常谈,但是2013fall的同学们兴许会学到很多。
所以,选校帖存在并不是那么槽点满满。尤其是对于发帖人以外的人。
有两个回复很值得回味
有位同学表示:看选校帖下面的高人回复很长见识。楼主留了个非常有趣的回复:(27楼)
“Baby,let me tell you. 如果你想获得一个学校或者几个氛围的准确信息,请去联系校友,去官网查看,请自己直接努力获得一手信息,这样才最精准。
听到别人的二手甚至信息1你没办法保证被人是不是足够专业;2那是嚼过的馒头,已经加入了别人的思想和情绪在里面。你没办法保证它足够客观!!!!!!!”
其一,努力联系校友查官网和获取二手信息是mutually exclusive吗?非也。对一手信息进行高加权,再来论坛上听听二手信息作为补充,何NC之有?
其二,你怎么知道二手的/主观的就是不好的?在有效市场,大多数信息都是公开的,这些都是一手信息,但是它们不产生价值的。产生价值的环节是针对信息的加权,汇总与编译,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甚至是直觉做出决策,也就是我们做的分析。但是作为应届申请者,局限于自己的背景和阅历,我们的分析往往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此时,“别人的信息”便会提供新的视角,融合建议人自身的背景与理解,为我们带来非负的效用(之所以说非负,是因为有健全思考能力的投资者,是不会屁颠颠地去一味相信某个傻逼股评家的话,让怎么操作怎么操作的:最多也就是零效用。往往聪明人都是从他人的论证出发,再次独立思考论证的严密与理性,集众家所长。)所以,嚼过的馒头,未必是坏事儿。
其三,你怎么就知道官网和校友作为第一手信息渠道就是精确的?恰恰相反,屁股决定脑袋,往往校友和学校都会对自己的education和placement情况玩玩tricks,以一种不说假话的方式美化自己的项目,信息是有偏的。这是,匿名发帖的论坛就给言论更大的自由,一些负面的评论更容易显现,从而对官方/熟人言论进行一个修正与调整。当然,你可能会说,你怎么不知道人家是高级黑呢?这话说的对,所以:一,还是要提倡一个理性发言,讲究诚信的氛围。但更重要的是,还是那句话,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多问一句:“你的数据从哪儿来”“给个链接呢”等等。可以发现,外国人的论坛在这方面确实好过我们,大家对自己的发言比较谨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但是指望别人负责,不如明白别人并不对自己负责——只有我们才能对我们自己的选择负责。
以上楼主指出的现象还是很引我思考的。但楼主另外一个回复,就比较汗了。。。额(3楼):
“炫耀贴也有。。。经常手中一把一般的学校还来求比较,纯脑残”
我一看,心里咯噔一下。。
查了一下楼主的发帖记录,发现楼主在WES和要奖方面还是给大家带来了很多非常有益的信息的,其水平不至于。。。嗯,肯定是我理解错了。
所以打消了对楼主此贴的第一印象后,在这里我诚求楼主给我普及一下:
1. 为什么“手中有一把一般学校还来求比较”就是脑残?
2. 手中有一把“顶尖”学校来求比较还是不是脑残?

谢谢

-- by 会员 曹飞机 (2012/4/13 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