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oritak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吐槽一下MBA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2-1-3 02:05:14 | 只看该作者
“ 还是怀念当初一群mck的时候。现在一堆industry的人,虽然不是歧视industry出来的。可是确实weak点。”

看到这句话我就喷了。。楼主终于进入了吃肯德基的圈子,可以鄙视那些混四川小吃的了
82#
发表于 2012-1-3 03:02:03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给很多人连essay都得编着写的人清醒一下
83#
发表于 2012-1-3 03:13:20 | 只看该作者
Noritake说的是实话蛮好的,反映了国内所追求的满多东西,至于是否难听或者是否正确,是另外一回事情。

1。GMAT对于中国人而言,其实就是考察阅读,并不能完全反映考生的英文水准,只是突出了在英文环境里获取/分解信息这一项。标准化的考试的漏洞很多,但是对于Adcom的人来说,没有办法。高分可以告诉Adcom,至少卷面上来看,你部分适合BS的环境。至于高分是怎么来的,这个就跟国内满多的事物一样,有很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没多少人关心你是怎么拿到高分的。

2。Industry vs. Finance
行业的偏见多少代表了所知领域有待提高。个人可以以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喜欢的行业,但是以一种食物链的方式来看待社会分工,并且带着所谓的“优越感”来看待Industry,希望lz过几年之后再来看看他的言论然后再看会有什么想法。如果顺利的话,看山看水应该知道了。
部分的真实思潮并不代表是正确的。更何况在是在一个还在面临转型的中国,几千年的惯性在这几十年的开放中尤其是最近十多年的全球化中面临的碰撞,会有多少?在这碰撞当中,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历史充斥的国内思维与以人权民主为基础的普世价值,两方的融合会怎样?政治的基础上,加上经济变量的比重,加上金融变量的杠杆,这样的方程式会怎样演变?更不要说更上一层的文化软实力这样的决定变量。
回到PE,lz可以看看金融史看看双方是怎么演变的,以及PE是怎么来的。国内很多人都想做PE,很多优秀的人都想做IBD,很多很大的理由,归结起来就是:“光鲜“。那是很多国内人认为的光鲜。如果一定要用食物链,PE上的食物链上环是什么?虽然每年有固定的管理费,但是决定PE生存状况的是投资人/机构,以及PE投资的Industry. 所以从PE executive level的角度来看,一个懂得管理Industry并且实现利润增长的人远比一个帮忙作PE的associate(甚至有时是partner)还要重要,因此很多时候,这个人会成为partner专门负责一个sector. Paradox?

为什么WallStreet那么重视有家庭背景的东海岸?仅仅是关系?
为什么WASP那么尊崇罗马史?
为什么一枝独秀的德国那么重视实业?

文化的积累,来自对基本元素的看法。
有了这样的文化,就做这样的事情。

3。商学院
商学院提供的是机会。

4。排名
看你要什么。

5。国内的VC
目前真正有水平的是沈南鹏,阎炎,与朱敏。其中两位创业之后转型。


每个人都会有观点。
那么什么是重要的?
84#
发表于 2012-1-3 03:36:10 | 只看该作者
(这世界是有食物链的。  industry, 四大, 咨询, 投行, 买方。 上个商学院,即使是HBS 也就帮你上移一个环节。


我觉得lz说的更接近于中国的情况,在美国很多情况不适用,因为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比如 关于industry在美国是不是属于底层 ?
论收入,美国西海岸很多高科技公司的工程师(3-5年工作经验)收入可以直接和投行MBA毕业的associate pk,而且工作时间只有投行的一半
论对经济的贡献,硅谷的贡献不可磨灭
但是在中国 高科技行业对gdp的贡献很小 工程师的工资远不能和投行比

医生,律师在美国也有很高的位置 但是在中国地位远没有那么高

另外 买方对于MBA很难,但是对于MFE和PHD不是很难, 从industry跳到投行太多了

总之 通过职业和收入高低来判断人 我觉得非常局限 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


世界很 不能掉到钱眼
85#
发表于 2012-1-3 04:12:29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到高质量回文了。所以跳出来回复一下。

本来就是吐槽,当然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平时说话做事当然是两方面都要考虑的。Industry确实也有好的地方。不过作为吐槽,两边说就失去了吐槽的意义。就和跳出来 说 土gong不民主不自由,然后捎上说两句,其实在经济建设上还是不错的。那不就少了吐槽的精神。既然吐槽,当然是一个方面往死里说。

在中国做PE/VC 当然要Humble,因为干这行的都是 象牙塔出来的,被在中国这个大染缸里摸爬滚打的企业家玩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不Humble的主,被李亮这种人耍两次就Humble了。而且话又说回来,在中国做事的人都是各种角色扮演的很好,面对企业,官员,后辈,下属,家人,情人,一千种面具。作为后辈,你是很难知道他们真实想法的,而只能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样子。 是否真的Humble和表面是否humble是两码事。如果你被他们表面的humble迷惑了,那我也没话可说,只能说他们的戏演的很成功。 能被一个后辈在短短的日常接触中看出他们心中深处的精英想法和ego,那他们不要混了。
只是我刚好有幸见过很多大佬不同的面具而已。后辈面前扮导师,陪官员去夜总会的时候扮一个样,媒体上可以扮演个公知, 泡无知少女做情人的时候另外一幅尊荣。 只看到Humble,只看到一副面孔,说明离他们不够近,或者看的不够深。仅此而已。  当你离近了看,拨开他们演员的外皮,你会发现他们也只是一个真实的人,有欲望,有伪装,仅此而已。

同样的,我写出来的东西是这样的风格和看法,仅仅代表我想写这样的东西,想写出来这个效果,和我本人真正怎么想,我本人是否有其他的想法,并不同。 你看这篇东西,就认为写这些东西的我,浅薄不成熟,就和你看到那些大佬在你面前Humble,就认为他们真的是那样的人。 有这种想法,才是很危险的。  

我也可以写出 类似40楼风格,很均衡很中庸很老成的东西,但是那也只是我想表现出来的风格而已。看到两种风格,就判断对方是两种不同的人, 是很危险的。 我也只是个演员而已,被大家拍的越厉害说明我演技很好,仅此而已。

既然是吐槽,不代表个人全部看法,所以当然不能用真名,否则不是自己往火里跳。  既然吃到了味道很特别的鸡蛋,就不需要看是什么鸡下的蛋吧,呵呵,过于执着,反而是着了相, 堕了格局。 同样的,我写样东西只写到一,不代表我不知道二三四五六呀,呵呵,只是大家喜闻乐见一而已,娱乐一下大家,挖个坑,何乐而不为。没有我这种极端的发言,怎么会有40楼这种反方向靠谱的评论。我花时间写东西,能激起大家的讨论,就算付出了。让我用真实身份写,那真的是把我当脑残了。谢谢,演员总是要分清楚自己和自己演的角色的区别的。



-- by 会员 Noritake (2012/1/2 23:54:39)



这兄台跟2012MAN, HI CD 一样耿直了 !
罕见!
86#
发表于 2012-1-3 04:19:15 | 只看该作者
工蜂对蜂皇说,我们工蚁是创造价值的,凭什么你这种少数蜂皇去享受蜂王浆?你凭什么看不起工蚁?
看了一下industry人的回复有感而发。另外别拍我,我也是industry背景。
-- by 会员 CharlesWong (2012/1/3 0:17:28)



蜂皇: 先把你生育能力培养出来再来跟我抢王浆。
87#
发表于 2012-1-3 05:29:52 | 只看该作者
哎。你自己再过些年就能理解我说的话了。看来你现在还理解不了。

我打过交道的胡润富豪榜上榜的很多人。基金合伙人什么的就不说了。
人都是复杂的,真的。 你想看到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也只能看到什么。 当你用心眼看而不是肉眼的时候,才能看到真实的而非别人掩饰的东西。
我见过太多 著名企业创始人,基金合伙人当着大家吃饭的面 说假话说的特真诚了, 这种人估计把你卖了你还会替他数钱。
名声,名声算什么,没什么人是没有争议的,当年就算再黑的人,都有洗白的方法。


另外,张帆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无论是deal上还是私生活上。 你居然会提给他写推荐信的人。我挺无语的。

灌水到此为止,闪了。
-- by 会员 Noritake (2012/1/3 1:58:43)



-------------lz是典型的banker吧,倒不知道是第三年还是第四年的?sell side都是看entrepreneur和buy side脸色的,跟胡润榜富豪交道打得多,不值得有啥炫耀的。
的确,张帆的水平和为人都不怎么样。因此他也很难长久混下去。不懂的是,在中国,associate级别的banker们有什么好骄傲的,到买方也就做做dd,source 不到deal,分析行业也止于皮毛。

一个马甲来教导大家用心眼肉眼,什么“看到真实的而非别人掩饰的东西”,有趣得紧。
88#
发表于 2012-1-3 05:30:54 | 只看该作者
THIS BEIJING NIGHT IS SO AMAZING WITH MANY GREAT INPUTS ON CHASEDREAM NORTH AMERICA BOARD....
89#
发表于 2012-1-3 07:23:19 | 只看该作者
吐槽归吐槽,但是我只能说楼主只能代表一部分top MBA的想法。确实,很多人去M7, top 10是为了毕业后去PE, 很多industry 的人去top mba是为了事业的转型。但是,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难道真的仅仅是以钱来衡量的吗?
之前听到这么一个笑话:
湍急的河流上有一条小船,小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船夫。
哲学家问:“船夫,你学过外语吗?”
船夫答:“没有。”
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历史吗?”
船夫答:“没有。”
哲学家摇摇头说:“那么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接着哲学家又问:“你学过数学吗?”
船夫答:“也没有。”
哲学家说::“你简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这时候,刮来一阵大风,把船吹翻了。
船夫喊问:“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答:“不会。”
船夫说:“ 那你就要失去整个生命。

其实,技能是否有用,处于你所在的位置。而不是光鲜度。楼主把Stanford 跟Wharton, Colombia 比finance, 这个也不太公平吧。为什么不比entrepreneurship呢。而且,很多人去Yale,为的不是去PE,而是打算做social enterprise。

真心的希望楼主能从看银行存款来定义elitism范围中跳出来,看看整个世界。就像HBS说的一样,To educate leaders wh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这种人是存在的,而且很多。

no judgement, just my 5 cents
90#
发表于 2012-1-3 09:28:5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对于lzgmat的观点基本都认同了。主要还是围绕在industries的讨论,其实不妨作如下众生相:1.mba以industries为背景的人有多少比例的人想进咨询投行买方?(真心想法忽略essay的水分)转行成功的难度如何?2.而以咨询投行买方的为背景的人毕业后有多少比例想转行去industries?这个转换的难度又如何?3.两个pool的人如果都格守本分,各找各妈的各自难度又有多少?假设,industries的人高比例往投资咨询进入,里面不乏成功案例,但是大部分人现在都有“转行难”的心理准备,那么大不了回到原来industry行业back up。但是,投咨的人会有多少人会转行到industry?假设很少,或者即使有也并不如原先即industry的人有优势,那么岂不是会出现实业背景的人可进可退,压力不大,而投咨背景的人却只能维护主场优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1-19 21:2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