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uclasds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清华TU博士浙大跳楼谈商科申请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12-29 09:00:3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一直觉得ucla和大本哥是一个人~`我错觉了么
-- by 会员 isn (2011/12/29 5:29:08)





到底什么是大本哥啊。。。最近老是听你说这个人捏
-- by 会员 kikisunflower (2011/12/29 8:08:53)




去年大红人。。。披着马甲的神。。。~`说话感觉就跟这个ucla一样,各种黑。。。
-- by 会员 isn (2011/12/29 8:54:11)



我觉得有耐力做专业黑的人,心理素质都好好啊。。。
12#
发表于 2011-12-29 09:05:59 | 只看该作者
形式是如此,环境是如此,如果改变不了环境,是不是该改变自己,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好就业,但是没有任何人是承担你找工作的责任的,不是说出国,你付出了金钱,就得有好工作、好职称,如果很多东西没有想得到得那么好,心态是不是该调整一下,所以说知识的积累,一定要伴随良好的情商的提高,才能更加积极得面对人生。
13#
发表于 2011-12-29 09:47:18 | 只看该作者
LZ似乎对出国念书持非常消极的观点
其实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算回报率,算投入产出比的
如果每个选择都这么战战兢兢,哪还迈得出步子呢
LZ说的是不错,很多不出国的,相比出国的混得好得多
但同时LZ也不能否认,很多出国的,不管回不回来,混得好的也不再少数
至少有international exposure,全球化从这个世纪开始就提了,怎么体现啊
最简单的例子,我们team现在做的项目跟加拿大的office合作,两地刚好差了12个小时左右的时差
于是,工作的节奏就是,每天我们做完的东西传到intralink上,下班回家,
对方上班之后从intralink上下载,在我们的基础上继续做,真正实现了24小时都在工作的模式
本来四周的项目,两周就完成了,而且报告中多了很多两地工作人员灵感的互碰,双方都觉得学到不少东西
(PS,这是一个MA deal,中国企业收购加拿大企业)
我是team里面唯一没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明显感到在交流跟思维方面比不上我的海归同事们,仅是语言运用就没有他们熟练
再从我从事的行业来看,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没有海外背景单纯在国内学会计的同学,就很难理解PRC GAAP IFRS US GAAP之间的转换
现在的跨国并购也越做越大,billions级别的案子每天都在接触,一个只在国内念书,没有海外背景的人,也不是说不能去驾驭可能涉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并购案,但是至少没有一个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来得快,因为可能几年前这个人就跟老外们在一起上课的时候讨论过各种case

LZ提到的,可能出国回来发现本来可以获得的位子被占了,而不得不从更低level开始。可能有的行业等级制度仍然明显,但也在慢慢改革。现在即使是国企,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rigid,量才度用,能者胜任。我有很多海归的师兄师姐也进入到了国企核心岗位,完全凭靠自己的努力。

出国可以带来什么,我在PS中提到的是,一流的教育环境,全球化的学习氛围,以及置身于世界上最先进的金融市场得到的感受。至于能给自己职业增加多少砝码,毕业后薪水能比现在涨多少,who knows?就跟你我都不知道2012是否是世界末日一样~

follow your heart
14#
发表于 2011-12-29 09:54:32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太棒了~~~~
LZ似乎对出国念书持非常消极的观点
其实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算回报率,算投入产出比的
如果每个选择都这么战战兢兢,哪还迈得出步子呢
LZ说的是不错,很多不出国的,相比出国的混得好得多
但同时LZ也不能否认,很多出国的,不管回不回来,混得好的也不再少数
至少有international exposure,全球化从这个世纪开始就提了,怎么体现啊
最简单的例子,我们team现在做的项目跟加拿大的office合作,两地刚好差了12个小时左右的时差
于是,工作的节奏就是,每天我们做完的东西传到intralink上,下班回家,
对方上班之后从intralink上下载,在我们的基础上继续做,真正实现了24小时都在工作的模式
本来四周的项目,两周就完成了,而且报告中多了很多两地工作人员灵感的互碰,双方都觉得学到不少东西
(PS,这是一个MA deal,中国企业收购加拿大企业)
我是team里面唯一没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明显感到在交流跟思维方面比不上我的海归同事们,仅是语言运用就没有他们熟练
再从我从事的行业来看,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没有海外背景单纯在国内学会计的同学,就很难理解PRC GAAP IFRS US GAAP之间的转换
现在的跨国并购也越做越大,billions级别的案子每天都在接触,一个只在国内念书,没有海外背景的人,也不是说不能去驾驭可能涉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并购案,但是至少没有一个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来得快,因为可能几年前这个人就跟老外们在一起上课的时候讨论过各种case

LZ提到的,可能出国回来发现本来可以获得的位子被占了,而不得不从更低level开始。可能有的行业等级制度仍然明显,但也在慢慢改革。现在即使是国企,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rigid,量才度用,能者胜任。我有很多海归的师兄师姐也进入到了国企核心岗位,完全凭靠自己的努力。

出国可以带来什么,我在PS中提到的是,一流的教育环境,全球化的学习氛围,以及置身于世界上最先进的金融市场得到的感受。至于能给自己职业增加多少砝码,毕业后薪水能比现在涨多少,who knows?就跟你我都不知道2012是否是世界末日一样~

follow your heart
-- by 会员 Edmond1987 (2011/12/29 9:47:18)

15#
发表于 2011-12-29 10:08:17 | 只看该作者
泡cd,我最敬重的就是edmond前辈,由衷的敬重。但愿有一天我能面对面地与你聊聊
LZ似乎对出国念书持非常消极的观点
其实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算回报率,算投入产出比的
如果每个选择都这么战战兢兢,哪还迈得出步子呢
LZ说的是不错,很多不出国的,相比出国的混得好得多
但同时LZ也不能否认,很多出国的,不管回不回来,混得好的也不再少数
至少有international exposure,全球化从这个世纪开始就提了,怎么体现啊
最简单的例子,我们team现在做的项目跟加拿大的office合作,两地刚好差了12个小时左右的时差
于是,工作的节奏就是,每天我们做完的东西传到intralink上,下班回家,
对方上班之后从intralink上下载,在我们的基础上继续做,真正实现了24小时都在工作的模式
本来四周的项目,两周就完成了,而且报告中多了很多两地工作人员灵感的互碰,双方都觉得学到不少东西
(PS,这是一个MA deal,中国企业收购加拿大企业)
我是team里面唯一没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明显感到在交流跟思维方面比不上我的海归同事们,仅是语言运用就没有他们熟练
再从我从事的行业来看,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没有海外背景单纯在国内学会计的同学,就很难理解PRC GAAP IFRS US GAAP之间的转换
现在的跨国并购也越做越大,billions级别的案子每天都在接触,一个只在国内念书,没有海外背景的人,也不是说不能去驾驭可能涉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并购案,但是至少没有一个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来得快,因为可能几年前这个人就跟老外们在一起上课的时候讨论过各种case

LZ提到的,可能出国回来发现本来可以获得的位子被占了,而不得不从更低level开始。可能有的行业等级制度仍然明显,但也在慢慢改革。现在即使是国企,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rigid,量才度用,能者胜任。我有很多海归的师兄师姐也进入到了国企核心岗位,完全凭靠自己的努力。

出国可以带来什么,我在PS中提到的是,一流的教育环境,全球化的学习氛围,以及置身于世界上最先进的金融市场得到的感受。至于能给自己职业增加多少砝码,毕业后薪水能比现在涨多少,who knows?就跟你我都不知道2012是否是世界末日一样~

follow your heart
-- by 会员 Edmond1987 (2011/12/29 9:47:18)

16#
发表于 2011-12-29 11:22:3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楼主倒不是来黑什么的,只是一种观点而已。
给大家泼点儿冷水也是OK的,让人仔细去思考这个问题。

个人的抉择还得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做出来。
17#
发表于 2011-12-29 11:35:51 | 只看该作者
多少人不也还是考研,在国内读硕士为了找好工作。且不说花费和出国相差很大,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样的。多上一个台阶,总是有意义的。
而且,大家都不出国都不读研了,都去找工作,那job mkt不是更要火爆,到时候大家被逼要比什么呢?可比的不还是那几样。竞争更惨烈。
18#
发表于 2011-12-29 12:07:17 | 只看该作者
UCLA, 心情不好,说你两句。
你发帖要是善意提醒这些师弟师妹,那我没意见。可是你每篇帖子都是给她们泼冷水,这是要干嘛呢?吓唬师弟师妹有意思吗?
我这个人记性比较好,你的回帖我都能记个差不多,你的背景大概是。本科可能是北京大学数学的,可能在UCLA读过书,目前正在申MSF,并且申请了UB的MSF。真是瞧不起你这样的。
你拿西北的PHD说事,忽悠那些没读过工科的文科生,手法当真是太天真了。我就是工科毕业的,西北工科PHD毕业后难道在US混不下去吗?起码的水校总能进去混进faculty吧。你看看那些工科大学的faculty介绍,PHD不如他的中国人大把的是,他们难道都是走后门进去的?
要是说他回国因为职位郁闷就跳楼,那你真是小看同学们智商了。他国外top工科phd毕业,还post过,回美国进水校很轻松啊。我们学校的北大博后都能出国,何况他呢??
真是觉得你很悲哀,BG不够就来忽悠小同学,真是鄙视你
19#
发表于 2011-12-29 12:20:4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楼主倒不是来黑什么的,只是一种观点而已。
给大家泼点儿冷水也是OK的,让人仔细去思考这个问题。

个人的抉择还得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做出来。
-- by 会员 siriusalive (2011/12/29 11:22:34)



点它名能看他以前发了什么。
20#
发表于 2011-12-29 13:53:11 | 只看该作者
UCLA前辈,你好。

又见面了。

作为一个天天逛论坛,水军中的水军而言,对你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你发的那么多帖子里,有三个我记得很清楚,一个是你以北大学长的身份给那个被雪城拒的北大孩子写的一封信,一个就是提醒大家会计不好找工作,还有一个是关于美国学校的排名。
你发的其它帖子我没看到也没注意。我依旧相信你有你的考虑,并且是出于好意。我希望,你发这些负面的消极的对立观点的帖子,你是出于好意。希望让我们这群没经验没资本的孩子更加理性得考虑出国这个问题。我也见过你在多个朋友发的疑惑帖中发表你的观点,先工作几年然后再出国。
事实上,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这个问题在本人参与的很多水帖中,有大量的过来人和前辈都发表过高论,也有不少和我们一届申请但已经决定先工作的人说过自己的想法。我们谁都知道,大学毕业先工作几年,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缺什么,然后能够理性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再准备出国的时候考虑问题会更实际更成熟,不至于浪费这么多钱。
废话,我们谁不知道出国这是个砸钱的活儿?我们中有多少个富二代官二代啊?我们基本上都是穷学生,拿着父母通过各种途径攒的钱出国的。我们不知道读个垃圾master怎么比也比不上MBA的平台和资源么?我们不知道做个基础工作但人家要个本科就够了么?我们不知道回国又高不成低不就,处于那么个尴尬的位置么?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苦苦地追求高排名啊,高GT啊,非XX分不停,非XX校不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去年认识的一大拨人,今年还在,因为没有高GT,因为没有超牛校,因为感觉出国读个烂校不甘心,花父母钱,所以就先工作以至于滞留至今。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准备2012FALL的一部分人在出国和工作中徘徊不定,拿不到满意offer就加入了找工作大军。
哎……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的话题,我不想再谈。每个人出国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我相信和我一样的所有穷学生,尤其是我们这种双非,没高GT,没牛推,没牛实习,没牛校offer的弱背景草根们,都肯定考虑过这个。相信我,我们没人是傻瓜蛋子,现在还对出国抱有多么美好的幻想,以为出个国就能留下来找工作了,然后回国凭个洋背景就能比别人多赚一毛钱了。除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牛的牛人在步步为营得谋划着那些超级牛的投行工作然后赚大钱然后提前退休吃喝享受以外,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没想过那么好的事,我们自己几斤几两,我们清楚地很。国外的工作压力,工作困境,我们不是不知道。当然,对于你,前辈,这样的语重心长旧话重提老生常谈地泼冷水,我谢谢你,让我更加理性并抱着最坏的打算,努力做最充足的准备继续准备我的出国。

我其实还想说什么呢。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对手,也是自己。人这辈子干的最多的事,最屌的事,我觉得,其实就是不断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永远永远不要被自己已有的过往给限制住。永远永远要跳出过往已有的框架。否则,会活得很累,很悲惨。起点高永远不代表这辈子就一马平川,对自己期望高也不代表就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去支付那些牛逼的梦想。真的,做一个起点高期望高的人,很累。有能力有资本还好,可以在屡屡不得志后,依旧能够苦逼到底咸鱼翻身。但如果能力不够没那个资本,还不正视自己的悲剧,摆正位置,接受现实,调整心态。这就太悲哀了。你不觉得?你北大毕业,你天之骄子,你去了UCLA,然后你现在还读MSF还选择UB。。。前辈,你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自己到现在还这么折腾,然后继续努力奋斗。你不是要转行么?那就做好充足准备,好好干吧!

你知道我在你屡屡发帖的行为上,我学到了什么吗?
1、永远认清我自己。我是几斤几两,我就做几斤几两的事情,我能做什么,我就去做。我没有什么牛逼的梦想,我只要达到我的每一步目标就好。
2、我,再也不会名校控,排名控。我再也不会认为去了个排名牛的大牛校就一牛冲天了。之前看到一个去康奈尔读MBA的大牛时隔多年,又回头在剑桥和哥大之间纠结读master,就已经让我非常shock了。说真的,有能力,早就在社会上混开了。不会一直读书。早就出人头地了。何苦再继续读书呢。
3、起点永远不等于终点。就算在某个阶段的起点,我输给了别人,不意味着我这辈子走到最后会比别人有多差。就算是清华北大复旦浙大毕业又怎样?就算是常春藤牛校毕业又怎样?我就算上了个排名靠后的所谓的烂校,又怎样?一切都说明不了什么,一切也都决定不了什么,人生路很长很长,在某个阶段可能笑得灿烂,但是接下来不一定就是常笑冠军。人生无常,大起大落,谁都无法预料。
4、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切事在人为。这是近两年我想通的。在北京实习的时候,有次和前辈吃饭,前辈就和我说凡事不要太过纠结,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他说他现在人到中年是看明白了,向左走也行,向右走也行,向前走也行,向后走也行,不走,也行。路,一直都在,就看个人,看本心,你想不想走。本来这世上就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想走的人。找工作是很难,压力是很大,竞争是很残酷,但不代表没有希望。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有机会,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5、人比人,气死人。错误类比要不得。某人出国去了个牛校就怎样飞黄腾达了,我出国读个牛校却不一定就能够这样。因为各人水平在那放着呢,《教父》里说,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这句话特好。我们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走好自己的路,过好自己的生活。前辈也考过GMAT,该知道AA的七宗罪吧,前辈一直在说国外工作的形势严峻,前辈自己也其实不太顺利,但是不能说大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所以,我们,就找不到工作。对吧!
6、是天堂还是地狱,只在一念之间。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个心态看问题,或许会轻松些。摆正自己的心态很重要。我觉得前辈你的心态不对,你在多个帖子中都在强调工作,强调薪水,可见你是一个非常注重实际的现实主义者,大概因为您是北大毕业,天之骄子,然后去了UCLA,感觉就挺牛的样子吧,当现实没有按照自己的期望走,会不会很痛苦?那既然如此,有没有问问自己为什么现实是这个样子?不要太过于患得患失,也不要因为一些打击就这么消极,还将你的观点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加给我们这些穷学生们。假设当年,回到当年,你北大毕业出国读UCLA时,你有没有想过今天你还在这苦逼得倒腾申请UB?而且还要转行?回到当年,你北大毕业准备出国时,有前辈和你说别出去了,出去找不到工作,你会不会听?有前辈告诉你在国外找不到工作,在国内找不到好工作,你会不会接受?我相信答案应该是和我们现在的行为一致吧!你知道为什么么?因为我们年轻。

因为我们还年轻。我发过一篇帖子,廖一梅写的新书《像我这样笨拙的生活》,她曾经在《悲观主义的花朵》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从来不屑做对的事情,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勇气的时候。”

就说这么多吧,前辈也别见怪。我觉得前辈应该寻找一个自我的出口,因为你的内心想必压抑了太久,感情长期无法宣泄,内心积攒了太多的苦和伤。凡事想开点,乐观点,

最后,祝前辈申请顺利,找工作顺利,事事顺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商学院Master申请区

NTU MBA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8-11 18:4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