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其实这样的MSF班就是个纯粹的中国班,无论是在中国学习还是之后去美国进修。 其实,读个master,尤其是金融的,光靠老师那点教学是完全不够的。 个人认为,关键的关键还是在于在教学中学生的互动,以及在金融市场中的切身实践。 设想一下如果去1个全部由中国学生组成的MSF班级读书会怎样?我想你能学到的大都还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对你今后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是不利的。 再说到市场实践,想要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一定不能架空于现实。也就是说,理论结合实际(老生常谈了),并通过自己的消化,才是高效的学习。 想想你在中国学了一堆美国人的东西,而由于我们的市场尚且处于发展阶段,很多课本知识(GWU教的)将难以运用于实践中(可以使自己参加市场运作,也可以是自己的观察或调查等等) 再换个角度来思考。为什么老美打算在中国开个GWU班级呢? 校方说,他们DC校区今年只招6个,而事实上有1000多个中国申请者。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他们要严格限制6个中国学生的名额,而不扩招呢? 事实上,近年,有很多其他学校都呈严重扩招趋势(对中国学生也一样),我就不举例子了。 这里个本土(US)打死都不扩招(至少对中国学生来说)的情况一定有其原因。 我想,这很可能是为了保证DC校区MSF项目学生的diversity,从而确保搞教学质量。 插一句,GWU的MSF很重视WE的。去年的时候我查阅他们MSF的student body, 平均工作年限貌似是2年还是更多(记不清了)。 而多数申请,MSF的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全职工作经验。 然后,谈谈为什吗他们要来中国开班。 我想你多少也能猜到几分答案了。 对啊,赚钱呗!为神马不是印度或是在米国的其他地方开? 很可能因为中国申请者多,1000多个呢。 这个数字是神马概念,也许GWU商学院11FALL的MASTER都木有那么多额。 那也许你会追问:“不对啊,那为什么GWU在中国之找40个而不是400个呢?” 好吧,我告诉你我的看法。 GWU脱掉学术这件外套,它就是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盈利企业。(私立的么没政府支持) 如果你本科学过金融方面的课程,那一定知道”利润最大化“原则。 作为一个以营地为目的的企业,在争取利润增长的同时,它不得不考虑到利润的稳定性(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利润增长)。 GWU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教MSF的老师就这么几个。现在冷不丁多了个MSF班,理论上faculty staff的教学负担重了一倍,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是他们选在让自己的老师少教一段时间——让中国班的学生在国内先读一年。(这是我猜的) 说直白点,GWU为什么目前招40人的中国班级,主要有2点原因:1. 给人以一种享受与美国同样教学质量的感觉,录取率低啊,竞争节烈,也小班级教学。 2.在尚不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这稳定得赚取越来越多的钱——这一点在学费政策上就能看出。 3.他们的风险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来承担,因为GWU很聪明,找了个中国伙伴,而且还是响当当的人大。 人大可以说是经验丰富老牌本土名校了,找到这样的合作伙伴米国人放心,同时也能给GWU借点光。 同时,我i想在剖析一下上一段的第1小点。 虽然,GWU承诺会派”好师资”在加入中国项目的教学,但为神马不直接说中国MSF的师资跟米国那边校区的是一模一样的呢? 难道心里有鬼? 即使任教2个班的教职员工都一样,中国班的学生实际只享受了1年的资源。(这1年和2年的区别可是很大的) 同时,从经营策略的角度来看,GWU肯定是优先保证DC班的教育质量,才会考虑保证中国班的质量的。 毕竟中国班只是个试点,对GWU来说,可有可无。(当然能开起来对他们的是最好的,不过即使不成他们也不一定会再争取) 所以,在教学方面是否真能够保证与米国的达到同样的水准,至少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看好。 顺便提一句,GWU说中国游1000+申请者真都是申请MSF的?还是total number。这可存在比较对象不对等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这1000个人里面,真正有多少人又是把GWU座位自己的首选呢? 我觉得,对于GWU拿出来的数字,我们很有必要用GMAT的逻辑来思考一下。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吧。 对于真正想去米国学点东西的同学来说,GWU的中国MSF还真不怎么样。 -- by 会员 stevenvboy (2011/7/28 9: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