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极海的深水域,栖息着一种嘴里长着獠牙的怪兽,那根牙长足有2米~3米,从嘴唇上向前翘出。从牙根到牙顶还有一条螺旋状的沟,自右向左旋转而上,很像矿井里使用的风镐钻头。由于乍看上去很像长在头上的角,所以,人们把这种属于鲸类的海兽叫一角鲸。
一角鲸属于齿鲸类,一般体长4米~5米,体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鲸类。它的繁殖率较低,一般3年产一仔,孕期15个月,哺乳20个月。在胚胎中,一角鲸本有16枚牙齿,但都不发达,至出生时,多数牙齿都退化消失了,仅上颌的两枚保留下来。而雌鲸的牙始终隐于上颌之中,只有雄鲸上颌左侧的一枚会破唇而出,像一根长杆伸出嘴外。 不过也有人偶然发现有两枚同时长出的,但数量极少。
一角鲸常是雌雄和幼鲸一起活动。从数头到十几头不等,有时也有数百乃至数千头一起的大群。每年当冰雪消融以后,一角鲸会成群结队进入海湾觅食、交尾、嬉戏。也正是此刻,它们往往要遭到当地人的捕猎。
一角鲸最诱人之处,是被称为“角”的獠牙,它在人们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欧洲的王公贵族把它看成宝物,用鲸牙做成酒杯以检验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家具、饰物以显示华贵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灵丹妙药,用它医治百病。其实,最终其使用价值的,还是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他们用它做鱼杈和矛头,用来捕猎。由于人们对鲸牙的迷信,从而使鲸牙价格昂贵,求之难得,同时也成了一角鲸灾难的根源。许多人为得到獠牙,对一角鲸大肆猎捕,使其数量大减,以至有关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其实,一角鲸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并非是牙,而是皮肉。它那肥胖的躯体皮下,有5厘米~10厘米厚的脂肪可提炼大量鲸油,当地爱斯基摩人以它为食或用来取暖;它的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又不能合成的物质。据分析,每100克鲸皮中含维生素C31.8毫克,而一个人每天只需要50毫克。其他地区的人大多从鲜菜、水果中摄取,北极高寒,果菜奇少,当地人就生吃一角鲸的皮和肉来作补充。有人译出“爱斯基摩”就是“吃生肉”的意思,所以爱斯基摩人吃生肉就不足为奇了。 (正 冠)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报》
在欧洲中世纪时,公爵和有权势的人对一种“角”着了魔。近100年以来,有钱人和贵族们为了获得这种富有勉力的“角”,付出了大量财富。据说将这种“角”浸人有毒的食物和酒中,会使有毒物质的颜色变黑,并会发出“噗噗”之声,又能使毒效丧失。 其实,这种有魅力的“角”就是一角鲸的一枚畸形生长的大牙,因此,叫它一齿鲸或许更为恰当。但是,人们对一角鲸的了解很少,目击这种动物的人更少。甚至在今天,尽管人们努力跟踪观察,想进一步了解这种神秘动物,但是一角鲸的真面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个谜。 一角鲸,人们又常叫它冰鲸,这是因为它总是跟随着由季节推进和退去的冰原。这种生活习性可能与一角鲸的主要天敌——虎鲸有关。因为虎鲸的背鳍很高,必须避开浮冰的撞击,而一角鲸的体形似乎是为在冰块中活动而设计的。它们没有背鳍,只有一条高5厘米、长10厘米的前脊。它们生活在楚科奇海、北冰洋、巴芬海湾、格陵兰海等冰天雪地的地方。 成年雌一角鲸可以长到4.5米长,体重很少超过745千克;而成年雄性,身体呈导弹型,体长可达5.2米,只有一部分雄性体重接近1500千。它们的头呈半圆形,嘴巴小,无表情,眼睛深褐色,斜眼形。 事实上一角鲸的长牙十分脆弱,并不十分坚硬。雌一角鲸也有20厘米长、手指那样粗的牙杆,不过隐于上颌而不见,当一头雄性幼一角鲸长到一岁时,左牙便刺破上唇向前翘出,最后长出一根长达3米,基部周长为20厘米、空心、螺旋形的长牙,在自然界独一无二。 一角鲸的长牙对一角鲸来说起什么作用呢?对此人们纷纷提出假设或推测:有人说它是进攻或防御的武器;有人说那是凿冰用的冰凿;有人说它是雄性一角鲸的第二性征;有人说它是雄性一角鲸“声音决斗”的工具……种种猜测,目前尚无法实验证实。不过一角鲸的角的药用价值却广为传颂并得到认可。一角鲸长牙的价格因此而急剧上升,同时也因此而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
---摘自《海洋世界》1999、12 (作者: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