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再来讨论讨论兴趣、品牌与就业、职业和事业(career plan)吧! (1)先说“兴趣”:理论上讲,兴趣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前提之一。每个人最好是早早明确。但实际上,咱20岁左右的童鞋,大多并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真正兴趣以及清楚地回答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这往往会受历史(父母、生活经历)、现实(热点、热门)和他人(同侪、自己接近的老师的个人偏好)等因素太多的影响。就像许多人选大学专业时因为爱玩游戏或热门而选择学计算机或软件专业,其实并不适合或真正喜欢,学起来“苦”不堪言。所以兴趣存在“朦胧性”和“不确定性”。不必过于“较真”,不能没有,又得“摸着石头过河”。也许只能“朦胧点”,自己的感觉再打点折是现实的选择吧。 (2)其次说品牌与就业和职业:在兴趣、能力一定,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学校品牌(排名和业内及大众心里的知名度、美誉度或口碑)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和竞争对手最大的差异化因素——竞争力。没有差异便可以相互替代。而且这还是长期影响因素,无论是就业是的“门槛”,还是授权或提职时的“当口”,往往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作为HR,同等条件下,以此为依据做出错误或失败选择的概率相对较小。 (3)再说能力、知识与课程:本家当然认同能力的绝对、长期重要性。但当下是在讨论留学择校和专业,能力如何还说不上,现实的是与项目所设课程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学习。这样就可以直接比较课程的“量化差异”了。“纯MKT”课:Rochester多于USC(30-50%);媒体整合类课:USC绝对多于Rochester(且不说没有)。这似乎不太满足希望MKT课程(或所谓“research”)比重更多的童鞋(如:“呼呼”类)。但打破惯性思维,MKT方面能力的差异不会取决于这几门基本课程的差异。何况有心于课程学习的童鞋,大可充分利用USC的Marshall商学院(全美TOP20右)完成更大范围的“充电",这恰是米国大学教育的制度性优势。要看的倒是你有多大的“胃口”、诚意和决心。 (3)最后说说城市与实习、就业:Los Angeles, CA 米国五大都市之一。机会方面的比较优势自不赘述。 (4)“八卦”一下留学的目的: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培养专业和综合能力是基本目的,而奔前沿、触文化、领世面,开眼界,破“天花板”等”软实力“的提升则是更重要的目的(无论到哪里谋职)。对于经管类、文哲类等专业(非研究类)的童鞋有条件的话,选择地理区位等软环境因素的优势价值似乎更为明显。 -- by 会员 pull (2011/4/9 12:43:52)
感谢这位同学详尽认真的回复~~对于(1)我很赞同,确实我们现在还年轻,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并不成熟;对于(3)和(4),我本人在申请USC最大的原因也在于其地理位置,但是现在想法也在慢慢改变,觉得罗村清清静静的也挺适合学习;对于(2)中课程方面,我觉得我需要在仔细研究一下~
总之特别感谢这位同学的意见,能够对我和其他纠结于这两个学校的同学们有很大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