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大家别再纠结这个排名不排名,学校不学校的问题了。 我先回答上面人的问题,哪些大学曾经培养出基金经理+行业顶尖研究员。 --国内基金经理大部分都是北大,清华,上财,人大这些本土学校出来的..顶尖研究员大部分也是土鳖(北清,复旦,交大,上财,浙大,南大等学校)。这圈子里,大部分基金经理+研究员都是土鳖,海龟很少。 你的能力跟你所学的专业和院校没有直接关系! -- 虽然有人说牛校能催生牛人。 我只能说大家对“牛人”的定义不一样吧。也许大多数人认为你能进顶级券商作研究员,能做基金经理,能进国际知名投行就是牛人了吧。 我在基金这个圈子里待了几年。我只能说,你的学校和专业并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重要。做行研或投资经理的人什么样的出身都有。一句话,只要你能推牛股,只要你管理的组合排名高,你就是这个行业的“牛人”。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生活真没你们想象中的那么光鲜。业绩好,大家都捧你,你业绩差,连前台小妹都给你脸色看!很多基金经理那个投资水平,真的是不咋滴,你们自己去看看有几个基金经理能跑赢股指的。。。~ 投资能力跟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真没多大关系,有时真的是讲天赋,讲得更玄乎点,是讲感觉的。你没天赋,不要去做投资,不然会很难受,公募基金的排名压力能把你压垮。我知道,大家学金融都是奔高薪水来的。另外还有一部分人看完巴菲特,索罗斯的投资经,就开始热血沸腾,觉得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这经历,咱当年也有过。呵呵~ 后来发现,做生意,搞投资,讲的是天赋(里面包含太多因素了,比如你的抗压能力等)。 所以我劝大家冷静,想清楚,为什么出国?为什么读这个专业? 为什么选这个学校?自己的长短板在哪里? 能否适应这个专业? IBD,我不是特别清楚他们的学术背景,不过关系真的很重要。你要能拉项目才行,不然你研究能力再高,你再懂金融,也没用。这个是事实。 算了,上面的话,我在坛子里讲了好多遍了。。。反正大家都喜欢跟风。 这大概就是羊群效应。其实,用投资学里一句经常说的话就是“等到大家都觉得这样东西赚钱的时候,你再进去,利润就已经少得可怜了,甚至会被套牢”。等到全民都觉得金融行业工资高的时候,这个行业的门槛就已经高得惊人了,你进去后,所获得收益可能会跟你想象中的落差大,甚至你根本收不回你当初投入的成本(金钱+时间)。 -- by 会员 bull113 (2012/3/14 12:44:12)
IBD是没有技术含量的部门,而行研虽然说可以算有技术含量但是这个所谓的技术和其他实业那些技术还不是一回事。因为想跑赢大盘或者指数也不是靠“技术”就行的。还不如说靠内部信息或者靠运气赌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