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6547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8-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路选择》讲座笔录
“推进行政改革,减少市场职能” ----开场语 2010年12月 资本市场20周年纪念. 90-97 资本市场的建立----金融危机 关键词:探索 由于当时”降低标准才可生存”理念兴盛,通过增资扩股,造成市场不稳定,引发危机 98年全面整顿 “深圳810事件”?中央19条清理整顿,而这实际上还是一次行政化整顿,并没有形成机制 98-04 规范期 市场从狂热趋于冷静,带来新问题,就是严重的不活跃 04 “国九条”出台?健全机制 05 股权分治改革,市场转折性变化 2010比2005总市值增加7.2倍,71%的市值进入流通.十二五:新形式,新要求.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多层次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结构化安排,横/纵向结构) 横向:按照产品划分,纵向:对各类产品进行风险管理. *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Pre-1978 全额财政供给,收入全上交,亏损国家包,缺欠伸手要.而当时没有商业银行,改革后企业融资靠银行,财政部脱离出去. 当时有著名的沈太福非法集资案例 “企业给银行打工” 1990s 间接与直接融资并存. 提高直接融资:从银行体系转移风险 *积极推进债券市场,积极推进场外市场的建设 目前国内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于是便要求TG转变发展模式----科学发展 目前中国城市化48%,处于城市化进程中期,工业化进程中期,尚未摆脱投资拉动,科技影响小,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离不开资金供给. 投资拉动在09-10年仍然是主流 目前必须保持经济增速,方可保证可持续资金供给,但是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资本市场需要契合实体经济
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服务”,这是1990年中国资本市场建立的目的,或者说服务着眼点 *十二五要求从重视首发(IPO)向重视首发和再融资转变 *由更加重视大型企业到更加重视中小型企业转变. 中小型私企没有国拨资本 风险投资是资本市场的特质 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发债卷这一手段达成直接融资 *制度体质由单一标准箱多元化标准推进 创新: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科技创新 传统加工业考察规模,而新型业态将融资投入研发周期,而研发周期之内,则是一个沉默期,需要投资者沉得住气 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多元标准” 国外更加关注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边线能力)和资产估值 而国内则要求上市公司不能连续三年亏损,要发年报,不能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否则摘牌 FSAP评估团评估得出结论,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优于美国,之后TG也将渐渐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十二五期间:发展债券市场和场外市场 美国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比例约为2:1,而TG则为1:1 TG国债至今为止仍作为平衡预算工具,而公司债券市场不发达则因为市场化信用基础不健全 债券市场分割:银行间/交易所市场 后者更能吸引投资人 设立“再评估公司” 形成多信用等级的债券市场 贷款针对性方向有误,所以推进债券市场 多层次资本市场里的场外市场:中关村试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国外场外市场:梧桐树协议 场外市场对于场内市场而言,为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分为公开市场和非公开市场 “市场演进”中西方不同
*场外市长的首要功能:提供股权流动,还权于股东 *价格发现:在交易中发现价格 (股价是未来收益的预期) *财务信息的公信力 以上,形成对民间资本的吸引机制
目前市场没有公共融资的功能 发行和上市脱钩?公共发行的形成 多层次市场的体系建设:制度保证是关键 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提高定价有效性,流动性,稳定性
创业板市场,针对其定位,制定规则需要有弹性 十二五期间,针对债券市场和场外市场,相关配套的法律支持也需要进行讨论,建立不同的眼光,新格局下会出现新问题 之前的问题在于规模小,之后的问题是机制的建立健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