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多是因为: 1.很多公司不见得会飞到北美招人, 中欧面试/实习的机会都会多一些; 2.对大多数公司来说, 并不一定认可海外学校相对中欧的"比较优势" 机会对中国学生的含金量举例来说就是: 有IB;有MCK, Bain这样的咨询公司; 有Global Pay;有中国学生去海外的工作机会;有和北美Top 10 回来学生完全一样待遇的Corpoarte 职位. 前面几种加在一起不到10%, 最后一种就可能比较多了, 主要看Offer怎么谈. 换句话讲,可能有一半的北美M7/Insead/LBS 毕业生回中国就业不会比中欧学生好到哪里去. 中欧相对于M7/Insead 的主要劣势: 1. 申请人的背景. 大部分国内申请人还比较年轻, 普遍还是认为M7/Insead比中欧要强, 所以平均来说这些学生本身的背景优势会给就业带来更多机遇. 换句话说,如果这些申请人都留在中欧, 用不了两年, 中欧的就业报告可以上一个大台阶. 就业市场本身会对人才做出及时相应. 当然金融危机之后,“盲目出国”的人越来越少了。 就业市场已经在持续反应中。 2.一些专业领域, 比如Wharton 之于Finance. Insead 之于Consulting, Kellogg之于Marketing等等. 中欧更多时候是一个GM School.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的商业环境不是西方式的市场经济。西方成功的商业模式,如Ebay,Bestbuy,Google,Facebook... 在中国要么无法成功,要么不给成功。只学西方模式回国套用的想法...很危险 -- by 会员 卓如 (2011/2/23 15:31:11)
真透彻,赞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