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9583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背景—MBAI am in!
很久以前就决定在考完GMAT之后要做一次回顾贴,首先申明本人不是什么大牛,6月10日 的GMAT一战为M50 V27 650,对于700+众多的CDers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有的也许是一个在职者梦想实现的第一步,一种“心路”。 本人工科背景,硕士研究生,保送。目前在全球500强企业从事技术类工作。在刚入职的时候一直在纠结是否要考MBA,因为学位对我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读与不读的关键就在于我能真正学到什么。陆陆续续地我开始关注MBA教育,由于在金融行业有一些同学,平时聚会的时候也会相互交流下目前正在从事的一些事,其中有一位朋友正在准备CFA二级(当然,目前他已经通过了二级考试,正在准备三级),攀谈中,他向我推荐了一本CFA教材是有关财务报表分析的,800多页。两个月的时间我居然也读了下来,还整理了一些问题一同讨教了一番。也许性格如此吧,对于知识总是充满着“饥渴”,呵呵。也许正是那个时候我发觉MBA可能是可以提升我的,毕竟对于公司运营,我还需要许多知识。
GMAT准备之路
从09年2月开始我开始背GMAT单词,用的是新东方背单词4,每天40个,一共2000多个吧,在5月下旬结束背诵。这时还没有正式进入备考状态,然后就是每天下班后的时间基本都在看书,有关技术的,管理的,还有那个800页有关财务的。总之陆续就啃了有七、八本书。到2009年末,我正式决定参加GMAT考试。做了决定就严格执行,每天下班回来就开始看GMAT,基本过程如下,
1.先是看从VC上载2008版的新东方GMAT网络视频,大约看了2个月。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78487/
总得来说这个视频还是不错的,有关语法部分的一些规则可能有些老套或者不适用,其余部分还是很有帮助的,至少我是那么觉得的。
2.从10年春节开始做OG12,并且仔细看上面的说明,这时我还是以正确率为主打,很少考虑PACE的问题,这也是我失策的地方,大约一个月
3.之后开始做老Prep破解,花了不到两个月,在4月初的时候报名参加5月中旬的考试。
4.我并没有做GWD,因为之前对想报的学校做了了解,基本上650就可以了,所以之前我就定在这个分数段了
这段时间基本上是下班到家吃了饭就准备GMAT,10题SC,5~8题CR,1篇RC,然后大量的时间都在推敲其中的原因并做好笔记,每天大约2~3小时。
5.备考之前把原来做错的题目再做,再反复推敲,尤其是SC。
百密一疏
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我明明报了5月中旬的怎么会在6月10日 才考呢?在5月上旬的时候我做了第一套prep题,考下来几乎崩溃,这时我才发觉之前一直被忽略的pace问题是如此之重要,第一套prep我几乎连数学部分也是卡着时间做完的。而语文部分根本做不完。后几天我的心情还是十分低落的,发觉这样的pace是会有问题的。 后来在CD上载了一个计时软件,在备考的几天内就是狂练PACE,每天20~25题SC,15题CR,再加3~4篇的RC,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时才感悟到GMAT考察的是什么。GMAT在很大程度上也许考察的是一个考生quick response的能力,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在多重压力下(资源,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但那时我也许知道的太晚了。
考试日如期而至,我怀着矛盾的心情踏上征途。我对自己说无论如何我只想参加一次GMAT考试,而然到了那里由于护照的问题,我的考试资格居然被取消了。当时我闷了好久。事后想想这也许是好事。
(这个是从CD上载的,原帖找不到了,再贴一个吧,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
再备一个月
愿意不愿意,我都不得不把考试推迟一个月。这一个月对我来说也许是一个再次提升的机会吧。这一个月PACE成了我的头等大事,每天上班回来就是联系PACE,20题SC,10CR,2篇RC,基本每题都必须在2分钟内作答完毕,并且严格对对错数据进行统计。这样我又把OG12和Prep题做了一遍。
人在考场
考试那天,我觉得自己异常从容,看到一些同考的学生,有些都逼近90后了,发觉自己真的有点老了,呵呵。AWA和M部分都比较从容,几乎都有10分钟左右的剩余时间,中间8分钟休息的时候还在休息区域伸伸懒腰,放松,放松。在做V的时候还是比较紧张的,在最后8题的时候我还有10分钟。不过一定记着GMAC关注的是一个考生的抗压能力,关注的是正确的判断力,所以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要乱选。当然我的V考的不好也就不说了。
总结
再次申明我不是牛牛,这个分数只能算不低,但是之前也就决定了这样一个分数档次,所以考到了也要稍微偷笑一下。整个GMAT的复习过程,确实是一次对于英文能力的提升,优于工作中基本工作语言是英语,平时也要写较多的英文邮件,通过GMAT的标准化英语训练,确实让我在此提升了不少。
此处CDers,700+的牛人居多,当然能够考到700以上一定是好的,但是对于一些在职的朋友来说这样的付出可能未必值得。在备考之前确定一下自己的目标,少花些冤枉时间也许更环保吧。
我是谁?一个好学的人,拥有梦想,并想为之奋斗。之后的申请之路也许会更加坎坷,不管怎样,我来了!
最后希望所有CDers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许你不认识我,也许我不认识你,但顷刻间的一席话让我们向着同一个目标奋进!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