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rainbowseri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式打算转商学院的PhD了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0-3-19 00:16:27 | 只看该作者
The data is there, just somebody has to collect it. I am just giving one example and you can work with the ratios as well.

那只是一个observation / sample point, 不是benchmark. star多数是来自传统背景很可能是因为来自传统背景的人基数大. 且不论哪种背景的人在finance里面比较容易成功, 用一个绝对数(star的数量)来推断一个相对的变量(成功率), 这种推理本身就有问题.
-- by 会员 neo1001 (2010/3/18 23:40:17)
-- by 会员 bernanke (2010/3/19 0:01:28)

So this is your counter-argument? Come on, it is not even a valid argument.
92#
发表于 2010-3-19 00:17:34 | 只看该作者
That guy keeps using "装蜜蜂". I hope you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l楼上怎么说着说着就来这个了,要说人身攻击也是你先攻击人家的,他只不过用了俗语,你居然骂这么多脏话,从一开始你偏离主题:帮助楼主选校到讨论 faculty 出身,然后就绕着自己的观点出不来了。

到最后更加好,一个单词绕的要骂成这样,ok,继续讨论这个帖子意义不大了,我不想在这个帖子继续回了,本来当你很牛,看看你的帖子长点自己不懂的知识,现在看来估计连我都不如。

回到正题,支持楼主转,不要理会别人。
-- by 会员 martinwang83 (2010/3/19 0:06:53)
93#
发表于 2010-3-19 00:19:51 | 只看该作者
In the future, I will hand-collect the data and prove my argument. Right now it's a kind of an impression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by luck. Anyway, my second point: job market stars are more likely to be leading scholars in the field, this one also needs data although it is kind of obvious.

The data is there, just somebody has to collect it. I am just giving one example and you can work with the ratios as well.

那只是一个observation / sample point, 不是benchmark. star多数是来自传统背景很可能是因为来自传统背景的人基数大. 且不论哪种背景的人在finance里面比较容易成功, 用一个绝对数(star的数量)来推断一个相对的变量(成功率), 这种推理本身就有问题.
-- by 会员 neo1001 (2010/3/18 23:40:17)
-- by 会员 bernanke (2010/3/19 0:01:28)

So this is your counter-argument? Come on, it is not even a valid argument.
-- by 会员 neo1001 (2010/3/19 0:16:27)
9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0:35:31 | 只看该作者
人的兴趣是会转变的。说实话那些申请理工科博士项目的人,有几个是真正喜欢做研究的?我认识的牛校理工科博士一大箩筐,90%以上(我说的是保守数字)对自己的专业根本没兴趣!!!但他们为什么申请?这又追溯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的大学教育。
我一个高中同学,成绩非常好,当初物理竞赛直接报送了top2的中国高校,他很想学经管,人家死活不录取,最后分配到了机械系。中国大学选专业难,转系更不容易。对于一个理工科本科毕业生,请问最好的选择再那里?除去那些牛的发指的人(或者有家庭背景的人),工作想挣高薪是基本不行的。再国内读研跨专业难度很大(况且光是申请商学院博士已经引发千夫所指,要是当初本科直接转岂不更是抢别人的饭碗。。。。),选择出国读书是理性思考下的最佳选择。由于背景的原因在国内很难申请,出国读书后再行思考 ,我不知道有什么错。我的行为一切都在明面上,没有欺骗任何人。我为我们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文章。我的行为并没有给中国人抹黑,相反,我比那些美国人干的要好很多。美国人通常都很重视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你丧失了这两点,你的生活就和行尸走肉一般。他们一般不希望你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我和我导师有过很多的沟通,他当初本科也是学化学的,但后来迷恋上了数学,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换了专业,为什么美国人可以凭借兴趣选择,我们中国人只能默默忍受?
最后,谈到我自身的问题,我可以向所有人保证,我的选择丝毫不会影响系里的招生。相反,由于中国学生的突出表现,他们会计划在今后招收更多的中国人。如果你背景出众,完全可以申请到很好的学校。美国理工科的研究生院永远是缺人的,原因很简单,美国最聪明的学生不读。难道他们天生就喜欢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absolutely not。 我和很多本科生有接触,他们毫不避讳钱的问题,我觉得这也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特点,务实和诚信。相对于很多中国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让我感到了人性的真的一面。金钱,地位,好老婆或者好丈夫,这个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世界是多元化的,我们鼓励人有多方面的选择。但绝对不能把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说成是庸俗。那和当年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又有什么不同呢?鹅湖之会(朱熹和陆九渊的一番论战)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从此中华大地无人在说真话,人性真实的一面被掩藏了起来。这样做的后果,大家都是聪明人,应该知道了吧。
再说一句道德问题,我想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些当初报志愿的时候填报经济,商科的人,难道都是喜欢做那些东西的?而那些没有录取到这些专业的人,难道就没有真正喜欢并且了解经济和商科的人?如果你本身只是通过道听途说,贪恋经济和商科的回报率(当然也不一定那么高),而不是真正喜欢他们。那你的录取岂不也是意味着其他人机会的丧失吗?从道义上来讲,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
9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0:46:44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觉得修课其实是一件效率很低的事情。比如学偏微分方程,那本课本如果我自己看的话,不到一个月就可以看完,习题估计也做了大半了。但上课却要讲一个学期,而且很多还讲不全。很多作业,小报告,包括presentation,绝对是没有意义的。不会对你的数学能力产生任何变化。很多人学完就忘掉了,而且是忘的一干二净。其实大多数的课程都是这样的。我本科修微观经济学的时候是和管理学院的人一起修的。大教室100多个人,我觉得基本上都是靠自学的。老师上课讲的东西能听进去的很少。如果版上有朋友高中学过理科竞赛,肯定有体会。自己看书的效率比上课强多了。一些美国的顶尖本科学府课程质量比较高,不过他们的本科生进校时的基础不如我们。我觉得修课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我原来背景是物理和化学,我上个学期也修过化工系的过程控制课,感觉也挺舒服的。只要基本的数学和过程搞清楚,其他的都好办。
9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0:53:1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其实是一个比较优势问题。我举个例子,化工领域有一个大牛叫Bird,当年是搞流体力学的,但他的水平在他那个领域根本谈不上一流。但他后来转到了化工领域,研究传递问题,立即成了化工领域的宗师级人物。
97#
发表于 2010-3-19 00:58:0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LZ的发言,支持你的选择,


人的兴趣是会转变的。说实话那些申请理工科博士项目的人,有几个是真正喜欢做研究的?我认识的牛校理工科博士一大箩筐,90%以上(我说的是保守数字)对自己的专业根本没兴趣!!!但他们为什么申请?这又追溯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的大学教育。
我一个高中同学,成绩非常好,当初物理竞赛直接报送了top2的中国高校,他很想学经管,人家死活不录取,最后分配到了机械系。中国大学选专业难,转系更不容易。对于一个理工科本科毕业生,请问最好的选择再那里?除去那些牛的发指的人(或者有家庭背景的人),工作想挣高薪是基本不行的。再国内读研跨专业难度很大(况且光是申请商学院博士已经引发千夫所指,要是当初本科直接转岂不更是抢别人的饭碗。。。。),选择出国读书是理性思考下的最佳选择。由于背景的原因在国内很难申请,出国读书后再行思考 ,我不知道有什么错。我的行为一切都在明面上,没有欺骗任何人。我为我们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文章。我的行为并没有给中国人抹黑,相反,我比那些美国人干的要好很多。美国人通常都很重视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你丧失了这两点,你的生活就和行尸走肉一般。他们一般不希望你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我和我导师有过很多的沟通,他当初本科也是学化学的,但后来迷恋上了数学,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换了专业,为什么美国人可以凭借兴趣选择,我们中国人只能默默忍受?
最后,谈到我自身的问题,我可以向所有人保证,我的选择丝毫不会影响系里的招生。相反,由于中国学生的突出表现,他们会计划在今后招收更多的中国人。如果你背景出众,完全可以申请到很好的学校。美国理工科的研究生院永远是缺人的,原因很简单,美国最聪明的学生不读。难道他们天生就喜欢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absolutely not。 我和很多本科生有接触,他们毫不避讳钱的问题,我觉得这也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特点,务实和诚信。相对于很多中国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让我感到了人性的真的一面。金钱,地位,好老婆或者好丈夫,这个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世界是多元化的,我们鼓励人有多方面的选择。但绝对不能把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说成是庸俗。那和当年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又有什么不同呢?鹅湖之会(朱熹和陆九渊的一番论战)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从此中华大地无人在说真话,人性真实的一面被掩藏了起来。这样做的后果,大家都是聪明人,应该知道了吧。
再说一句道德问题,我想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些当初报志愿的时候填报经济,商科的人,难道都是喜欢做那些东西的?而那些没有录取到这些专业的人,难道就没有真正喜欢并且了解经济和商科的人?如果你本身只是通过道听途说,贪恋经济和商科的回报率(当然也不一定那么高),而不是真正喜欢他们。那你的录取岂不也是意味着其他人机会的丧失吗?从道义上来讲,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
-- by 会员 rainbowserie (2010/3/19 0:35:31)
9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1:06:0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有一种不同的观点,背景这东西真的很重要吗?我思考这个问题好久了,我觉得一个人能谈的上背景,至少要等到博士以后。本科毕业甚至硕士毕业都不能说自己有背景。我们系有不少科班出身的人,也有一些是学化学,物理出身的人。但感觉学一些核心专业课(比如反应工程,传递现象,工程数学等)那些本科硕士科班的人并不见得有什么优势,发而是学物理化学的人学的非常好。或者说学课的好坏基本和原始背景没关系(有一个同学是学环境科学的,照样都拿了A,好多人科班出身也只能拿B的)。这个现象貌似在其他学校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也就是我对修课制度的一点质疑,尤其是中国大学里的修课质量。由于中国的特殊体制,我们不能自由选择专业。但真正两人的高下之分,其实在于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上和学习的习惯上。同样是看一本书,两个人的收获完全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一直感觉本科的背景没那么重要的原因。
99#
发表于 2010-3-19 01:36:32 | 只看该作者
转专业本身确实是个人选择,特别如果lz的兴趣真是最近才转变的,那无话可说。但如果当初申这个理科的PhD就是为了过来转专业的,那确实有占名额的嫌疑,不管有多少客观的,体制的原因。看lz的帖子我觉得你是后者。不过人生多无奈,也算是情有可原吧
至于本科背景,我也觉得有没有talent比本科学什么重要。很多Professor也有理科背景,不如多申申有类似的牛人的学校
100#
发表于 2010-3-19 01:42:24 | 只看该作者
Natur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are very different. Just like physics guys can contribute a lot in other natural science areas, econ guys contribute a lot into all social science areas. Every department in the business school has professors that hold econ PhDs. But if you want to cross the field from one to the other, the only field you can succeed is those that  you ha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like fixed income and derivatives in finance might b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field for people with a science background. But speaking of corporate finance, there is no such comparative advantage. For people educated in the U.S., there's another story. First is ,as what you said, people can freely choose courses in college and secondly, people educated in the U.S. are well trained in reading, writing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Especially in business school, the most successful person may not be the one who has the best story, but the one who can sell the story the best, which I believe is a weakness for international people from natural science backgrou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1-14 11:4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