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8063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4-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前天查成绩时真的是很紧张,因为考完后完全没感觉,除了突然发现口语第三题观点说反了之外就啥也不记得了。。。
Test | Test Date | Reading | Listening | Speaking | Writing | Total | TELXML | November 22, 2009 | 26 | 22 | 23 | 24 | 95 |
分数不高,但至少对得起这两个月的准备,二战的时候也能心态平和点。
有犹豫过这种不高不低的分要不要写,但是想想第一次影响我备考计划的也是CD上一篇名为“97,真正非牛人一个月的备考”的文章。这篇文章现在还在我的收藏夹里,还真要谢谢作者啦。因为自己也是“非牛人”,看这样的心得会比较有共鸣。英语底子还不错,但是上大学以后就基本荒废了,暑假上了新东方才慢慢找回感觉。很羡慕那些每天计划排得满满的同学,由于课还比较多,我复习的时间都是散散的,说是复习了两个月,有时一天可能就晚上做了几篇听力。。。当时很恼火这样的时间安排,但是现在想想,让我这样的懒人一天复习六七个小时,估计一下就进入懈怠期了吧。
果然说了好多废话,还是说说ibt吧。
我喜欢这个考试,说真的。考完的人应该都会有这个感觉,不管成绩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收获不少。我觉得首先你要认可你所参加的这个考试,改革后的托福对未来的留学生活有很实际的意义。在抱怨单词变态的同时,也要面对一个现实:这些单词是有用的。我一个在英国做交换生的朋友昨天还跟我说gre里的词汇并不是传说中的一辈子也不会用到,其实在文献里是大量出现的。不得不说ibt还培养了我对神奇的世界的热爱。。。哈哈。我一遇到天文、地质的听力就头痛,所以下了很多这方面的纪录片看,真是让我认识了神奇的地球啊。
对于应试,我也说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
OG里的评分标准是一定要认真阅读揣摩的。
阅读:我觉得阅读是整个ibt唯一可以用技巧的部分,也就是说,阅读的确不用看懂文章在说什么。
认真做好黄金29套就好,每道题都要能说出选择的原因和线索。最后在120或者barron上适应下机上阅读,不用纠结那上面的题。
听力:听力是付出最多的,却是分数最低的。只能说听力是需要长期锻炼的。我可能还没过量变到质变的砍儿,呵呵。
其实听写还是一个经典的复习方法,但我因为懒,直到最后才听写了五篇,时间充裕的同学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做听写练习,会发现很多
意想不到的听力盲点。
至于复习资料,我觉得120最接近真实考试,barron用于练耐力,delta有点偏简单。
平时休闲时间可以找点保持感觉的资料听听,自然科学的纪录片,TED上的演讲,Scientific American 60s,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条件的话还是要适应一下噪音干扰,我做听力的时候有几个人很大声地试音。。还是那种重复型的。。(我们考场是先到先考的)
口语:口语没有花太多时间准备,就把黄金80题每题简单写了三个论点,最后读了两遍。
段子还是自己写的好,硬背所谓的好的段子应该没什么效果,把80题梳理过一遍会发现自己思维的扩展性大大提高了,随便拿到一个题也能扯几点了。口语应该是被听力拖后腿了。。。后面几题大部分是自己编的。。少部分是真的听到了的。
休息的时候可以把后几题的模板写在草稿纸上,不是说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只是会减轻答题时候的紧张感。这也是之前在CD上看到的,真的很有用。
真实考试时还是会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所以之前就要练习大声地说。
写作:小作文没什么好说的,背好模板,余下是听力的事。
大作文是我准备过程中最惧怕的。因为我写不过300字。。。规定时间内一般只能写280左右。后来我找到一个好方法,就是背逻辑性 的句型和连接词。按内容思考时常会造成东一句西一句逻辑混乱,不如多背一些万用的句子,写作过程中提醒自己,该深入解释了,该反说了,该对比了,该举例了,这样思路会清晰很多,字数也自然增多了。考试时我写了字数最多的一次320字。。。不过大部分同学应该不存在我这种奇异的困扰。。
考前几天我看了几篇分析e-rater的文章,发现自己一直主攻的方向错了,之前总是花力气在论点上,看了e-rater的原理才明白,论点随便瞎扯只要不是很离谱就行,例子随便编个自己的朋友的也能过关。最重要的一定是单词拼写!语法!逻辑连词!我的语法一向很烂,难怪做TPO时写作只有20...我觉得阅卷中人工的参与比例一定少得可怜,所以一定要摸清e-rater的口味!
好了,废话说完了,好多方法都是考前几天才领悟的,自己都没充足的时间实践了,哈哈,希望写出来对托福进行时的同学有所帮助。本人考完gmat再决定二战的事,祝所有奋战在这条路的人都有满意的回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