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晴握个手先,先看我前面作cxd的日记,就是归纳那章巨恶~ 我后来三道题看中文作的。好像有几道答案有问题(三道还是几道),但没有人说我不敢确定。在网上问了没人理~
我觉得那本书给我的收获不是做题的时候产生的。 是在做完后,偶用一天(超了一点)用看着中文把7百多道题从新过了一遍。看中文题干和正确英文选项,不推理。每过一章对正确答案产生一种强烈的意念,说不清,但是感觉每个正确答案的语法结构是很相似的,有些即便不是形式上的相似也是方向上的相似,偶还发现一点就是混淆选项的出错方向也是有规律的呵呵。每种题型的典型答案的结构不同。七章看后,对归纳,演绎中的asum/sup/wek 题型感觉较强。其他题型好像没有什么定律(可能还是题量不多,一时间找不到他们的共性)。
当有了一定感觉了后偶开始用这个顺序做题:先看Q再读原文,然后脑子中反映可能的答案形式,开始的时候我是预先反映一个,去5个选项里一瞥,看那个结构象 锁定那个先看(举个例子:对比题的答案大概55%是统一的than出现)。这样的第一次正确锁定率是大概60% -70%左右,后来速度快了点,改进了一下,看原文后,脑子中马上蹦出123,三种可能答案方向(当然有时候大脑短路只有两种或者一种),偶发现这种方法特别是对演绎的3种题效果显著:举个例子还那对比题来说吧:文章中出现对比的题。答案出不了三种方向:1时过境迁(就是本体不变,客观因素改变)2 参考对照物(用另一相似物对比,什么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等)3 针对变化的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包括可比性)。) 。当然陈向东总结的更简单:它因/非AB之类的,但我觉得太抽象了在做题的时候需要先转化成适合该题的信息再想可能答案,后来我就把它具体化成上面的形式,直接套 速度好像快了点 好像把~~后来这种方法统计了一下三种预测有一种为正确选项的百分率大概是85%左右。
总的来说,我做完陈向东可能没有什么其他逻辑阅读上的提高,但是发现自己感觉选项的能力有点进步 呵呵 ,不好乱说了,也许能为你带来一点借鉴。
对了你问的归纳题我再作的时候就是浮光掠影一遍看过原文,不懂的直接反映答案形式去对,懂得想象多一点的可能。 集中题型总结一下, suport题的答案最不正规,形式很多没有定式比较难套。其他题型还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6 12:26: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