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学年开始贯穿到学年结束的各种 recruiting event,那是 banking特色,对学生来说很 painful,但是绝对是 make sense的。就好比我前面说的,只有真正对 banking有兴趣的人,才能在这个行业做下去,也才能做的好,这绝对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而且 banking对能力的要求很杂,美国人爱用 quarterback来形容 associate,意思是你就是一个项目的轴心,你得有战略部署,你得和各个成员都沟通顺畅,你得应付客户,你得检查 model。 Technical要过关, people skill也要过关,还得非常稳重仔细,不能出错。一句话,你就得是万金油。你性格还得好,得讨人喜欢,不然谁高兴一周对着你100个小时啊。这样的“人才”,光凭一个面试当然不够了,面试就半小时,问题就那么些,完全是可以准备的。所以就需要平时观察。你装一次可以,装一学年就很难。再说,好的 candidate就那么几个,那么多 firm抢,不多来几次哪行啊。从另一方面说,每家 firm的风格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每个部门也是。你要从这些 events中,看看哪些人你喜欢,哪些你不喜欢,哪个 firm跟你更 fit。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归根到底你是跟 people工作,他们决定了你将来生活的悲惨程度啊。 至于 informational interview,其实是双向面试。一方面是给你机会让你真正了解 banking和 firm,确定你真的想进这个行业这家银行这个部门,另外一方面, firm们也在看你是不是真的对 banking很感兴趣很 dedicated(从你问的问题做的 homework就看的出来),你这个人沟通怎么样,说话好不好玩,是不是一个好的 candidate。如果利用的好,这绝对是你能够比别人得到更多 insights,最后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机会。 给了 offer以后,多数是有足够时间给你好好考虑的,一般接受不接受 offer的 deadline是在招聘季结束之后。不过竞争的关系,校友们都会不停打电话给你催你快点接,但是这时候要作出选择已经很容易了,因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招聘,你已经对各家风格很了解了。 S&T, asset management还有 research和 banking完全不是一回事,有兴趣的要多下点功夫自己做 home work,我就不多说了。 -- by 会员 携隐 (2009/10/28 8:01:00)
有前辈可以介绍一下research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