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unstead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香港金融业发展,想请问CUHK&HKU&HKUST的前辈们(选校问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3-30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我打算申请2010年入学的香港科大的MBA,自己是两年SOFTWARE和一年SALES ASSISTANT背景,对金融方面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对OPERATION MANAGEMEMENT方向比较感兴趣。

miraere(A) hotmail.com

LZ可以加我MSN,一起交流些问题。

12#
发表于 2009-3-30 16:40: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话台湾腔好重啊...

我是UST今年新入学的...

UST是三所里面最贵的,也是相对而言给钱比较少的...

说实话,我现在觉得还是尽量权衡一下成本与收益...

这么糟糕的年景,香港三校我觉得结局应该差不多...

应该说LZ有finance的背景,不过LZ应该思考一下,在去杠杆化的今天,在二战结束后全球经济最萧条的时代,毕业后有很大可能不得不回到之前的function,而商行operation我印象中并不是那么value MBA.即便HK还算是金融中心,IB/PE/VC这种MBA学生以前向往的职位可能都不太有了,仅有的几个,今年去读书的人中很多背景,工作经验更契合的MBA也会极大的降低你的胜算。

华尔街日报早就说过亚洲雇主不如欧美value MBA,这很符合中国目前的现实。

为获得一个career break以及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各方面素质而言,香港三校的师资都是很不错的,至于那所更强,我想无论局中人和局外人都无从评论。

CU 3个out of 11找到工作, UST 07 intake貌似三个月就业只有25%,似乎还不如中大。找工作我想在HK,由于学生人数少,不太可能有很大规模的campus talk,所以还真的是满个人化的一件事情。

主要还是看你有多大的决心留在HK以及你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了。

说实话,我很喜欢HK,欣赏HK人的professionalism,所以很大程度上看淡香港经济对内地的高依存度,香港恶劣的住房环境,香港相当高的生活节奏。但很多人去过HK之后跟我的观感完全不同,甚至很厌恶。我说这个也是建议你亲身去看看,和这些学校的眼缘了。当初我去CU,刚出大学站就看到草坪上耸立的no smoking,作为一个烟民,我立马打消了来CU的念头,呵呵,不过貌似HK三校都禁烟的,这是后话了。

如果一个人不是有很强的做点事情的意愿,其实不一定非要去HK.香港虽然收入比内地高,但香港的平均GDP和收入低于很多国家,譬如比德国低出近1w美元。世界上很多国家留下来的难度不比HK大,虽然税制方面HK更有吸引力,但是HK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强积金制度施行也较晚,并无积累可言。更重要的是,HK是一个贫富比较分化,社会分层比较明显的社会,这两年更加明显了。HK的平均净财富在世界名列前茅,但是大学毕业生的薪金收入却乏善可陈。

说了这么多,好像是劝你不要去HK一样。对不起拉,我离题有点远。

其实我就是想说,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各花入各眼,三个差不多的MBA项目,就像三个差不多的对象一样,别人可以给你参考意见,但谁最适合你,还是得你自己决定。

就finance而言,在目前(09 intake)的年景下,我感觉就业是相对无差别(indifferent),反正都做好找不到实习和失业一段时间的准备吧。

师资力量不必担心,香港三校的faculty quality在华人地区还是处于比较优秀的地位。

至于说MBA学生能多大程度上受益于教授的研究能力,我只能说,我更希望教授有一些industry experience,毕竟再卓越的发表在Journal of Finance之类的杂志上的知识,讲了MBA的学生也听不懂,别忘了,你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不是金融行业的,要从简单的会计恒等式教起,另外一半,可能也没有受过很好的数学和经济学的训练,需要恶补统计知识和基本的经济学,最后一半,即便具备了某一领域的hands-on experience,来学教授所研究的东西,也无异于看天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0 16:42:56编辑过]
13#
发表于 2009-3-30 21: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alphdu在2009-3-30 16:40:00的发言:

楼主说话台湾腔好重啊...

我是UST今年新入学的...

UST是三所里面最贵的,也是相对而言给钱比较少的...

说实话,我现在觉得还是尽量权衡一下成本与收益...

这么糟糕的年景,香港三校我觉得结局应该差不多...

应该说LZ有finance的背景,不过LZ应该思考一下,在去杠杆化的今天,在二战结束后全球经济最萧条的时代,毕业后有很大可能不得不回到之前的function,而商行operation我印象中并不是那么value MBA.即便HK还算是金融中心,IB/PE/VC这种MBA学生以前向往的职位可能都不太有了,仅有的几个,今年去读书的人中很多背景,工作经验更契合的MBA也会极大的降低你的胜算。

华尔街日报早就说过亚洲雇主不如欧美value MBA,这很符合中国目前的现实。

为获得一个career break以及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各方面素质而言,香港三校的师资都是很不错的,至于那所更强,我想无论局中人和局外人都无从评论。

CU 3个out of 11找到工作, UST 07 intake貌似三个月就业只有25%,似乎还不如中大。找工作我想在HK,由于学生人数少,不太可能有很大规模的campus talk,所以还真的是满个人化的一件事情。

主要还是看你有多大的决心留在HK以及你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了。

说实话,我很喜欢HK,欣赏HK人的professionalism,所以很大程度上看淡香港经济对内地的高依存度,香港恶劣的住房环境,香港相当高的生活节奏。但很多人去过HK之后跟我的观感完全不同,甚至很厌恶。我说这个也是建议你亲身去看看,和这些学校的眼缘了。当初我去CU,刚出大学站就看到草坪上耸立的no smoking,作为一个烟民,我立马打消了来CU的念头,呵呵,不过貌似HK三校都禁烟的,这是后话了。

如果一个人不是有很强的做点事情的意愿,其实不一定非要去HK.香港虽然收入比内地高,但香港的平均GDP和收入低于很多国家,譬如比德国低出近1w美元。世界上很多国家留下来的难度不比HK大,虽然税制方面HK更有吸引力,但是HK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强积金制度施行也较晚,并无积累可言。更重要的是,HK是一个贫富比较分化,社会分层比较明显的社会,这两年更加明显了。HK的平均净财富在世界名列前茅,但是大学毕业生的薪金收入却乏善可陈。

说了这么多,好像是劝你不要去HK一样。对不起拉,我离题有点远。

其实我就是想说,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各花入各眼,三个差不多的MBA项目,就像三个差不多的对象一样,别人可以给你参考意见,但谁最适合你,还是得你自己决定。

就finance而言,在目前(09 intake)的年景下,我感觉就业是相对无差别(indifferent),反正都做好找不到实习和失业一段时间的准备吧。

师资力量不必担心,香港三校的faculty quality在华人地区还是处于比较优秀的地位。

至于说MBA学生能多大程度上受益于教授的研究能力,我只能说,我更希望教授有一些industry experience,毕竟再卓越的发表在Journal of Finance之类的杂志上的知识,讲了MBA的学生也听不懂,别忘了,你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不是金融行业的,要从简单的会计恒等式教起,另外一半,可能也没有受过很好的数学和经济学的训练,需要恶补统计知识和基本的经济学,最后一半,即便具备了某一领域的hands-on experience,来学教授所研究的东西,也无异于看天书。

精辟!
14#
发表于 2009-3-30 22:23:00 | 只看该作者
他们在北京和天津分行。sales地位不错,不知道他为什么来。但是现在他们在努力的找工作,也在积极的联系回国有银行。我估计他们想通过一个排名好的mba来包装到投行做sales和trading吧。我们来的时候没有人预计到5大投行倒了3个,美国需要印钞票来对付经济危机,3大汽车商也要倒了。你想想1年前谁会预料到这些事?  金融危机是最主要的原因。当银行都没有活干的时候,谁会招intern或full time?

ralphdu说的对,在年景糟糕的情况下,哪个mba找到工作的机率都不大。想想你如果花了100万去了harvard,还是没工作。如果结果是相同的,香港起码还便宜。CU的11个人毕业了,剩下的40个拖延下去了,如果你算这40个,你看看他们的就业率= 3/50.  ust的30%是毕业和拖下去都算的。但我相信这3个和30%中大部分都是回自己以前的行业。

香港的3个mba在一个企业HR的眼里差不多,更多的是看你自己的实力。你要是李嘉诚,不需要mba也能成功。你要是George W. Bush,有个harvard mba还是笨笨的。

香港3个学校因为互相挖人非常频繁,所以师资不能说谁好过于谁。

对于所有今年想来香港上mba的同学们,一定要做好毕业就失业的准备。我估计对大部分人来说,在近2-3年不会有大批理想的finance工作出来。

15#
发表于 2009-3-31 00:00:00 | 只看该作者

Oh, Please! Why don't u get yourself a room? Mr. Blah

16#
发表于 2009-3-31 00:27:00 | 只看该作者

超感謝薛峰装修差幫中大的宣傳

6%的就業率  真的真的奉勸大家不要來念  投資報酬率真的很差

這樣子 明年我們就可以有更多的國際學生在班上了

呵呵

17#
发表于 2009-3-31 00:31:00 | 只看该作者

Yes! I agree!

I think diversity will make the MBA program in HK more enjoyable for everyone.

18#
发表于 2009-3-31 00:50:00 | 只看该作者

先赞一下ralphdu, 帖回的很真诚很有营养。 建议今年的申请人都看看。

至于cjdong的高论我实在不敢恭维。你自己自豪UST的身份也就罢了,何必非要对别人的选择说三道四。CU你看不上,Harvard也因为有毕业生一时找不到工作就连这学校也不入你的眼? 我说句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对大陆学生来说,上北美top15的学校对自己的提高绝对比读HK学校大。

凭一片小新闻能算出CU 3/50就业率,我也真服了你的逻辑。首先CU没有拖延毕业的传统(说实话UST的这个其实我还蛮羡慕,有便宜的宿舍住啊),去年所有50来个学生都已经按时毕业了。其次大陆学生3个就业这个数字是老黄历了,而海外和香港同学的就业比例只高不低, 这个月Mizuho bank和McKinsey都有人FullTime进去。UST的就业也没你说的那样都是回自己以前的行业,建议你加强networking, 多认识几个师兄。

再后面那位乱叫的我懒得评论了。大家应该不是一个level上的。

19#
发表于 2009-3-31 00:55:00 | 只看该作者
clarkchan讲的没错,香港学校的diversity才算是个问题。按他们的算法国际生不少,其实华人绝对占1/2以上。再多就和国内念一样无聊了。
20#
发表于 2009-3-31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Leoleo 啊 你自己当cu的托就算了。拿了CU多少钱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客观的评论今年市场情况。你的假设太多了。你说我看不上harvard的了吗? 我只是说聪明的人去哪个MBA都没关系。不灵的人去哪个MBA都不管用。是你的脑子出问题了呢?还是你笨得要死听不懂MBA人的逻辑?还是CU给你的“奖学金”太多了,所以你来这里当托。你们CU的数据是你的同学在cd上说的,不是我说的。如果你前辈没说清楚,你自己找你师师兄去吧。

你们的diversity我太欣赏了。一半印度人,在hk的networking真是太好了。应该多多学习。我是应该多认识几个CU的印度兄弟。以后好去印度的大公司啊。

至于mckinsey的full time offer,你这可是问对了,我以前咨询的。McK HK的office head 我认识。没听说有CU的进啊? 能报一下此人的背景和McK的职位吗? Mizuno Bank的management trainee对你来说也算是个工作。CU真是可以感到自豪了。

大家当然不是一个level的。世界11名和你们多少? 怎么比啊。连我不认识的google哥们也看不过去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22 10:1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