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CEIBS MBA2004的毕业生(FT的排名今年的样本是我们这届,呵呵),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个排名说说我的看法: 我想中欧全体师生对这个排名是很务实看待的。这个排名不能说完全客观的反映一个学校的实力。可以说是FT的一家之言吧。中欧还是个非常年轻的学校,我们比很多的老牌学校还差得远,还有漫漫长路要走。做为校友,我们只能一走,用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争光。至于别人怎们评我们,就先不要在意了。提请各位注意的是,这个排名是FT做的,有意见去 FT提,别针对中欧,逻辑上的事还是要分清楚了。 关于争议最大的工资问题,PPP的算法定义决定了这个工资方面的排名。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北京的工资8000过得不一定比在东北4000过得爽,这个情况全世界都存在,但是怎么样能公平的计算出来,是不是有偏颇?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意见到 FT和世界银行提,别针对中欧,这也是个清楚的逻辑问题。 我得说我非常幸运走进了中欧的校园,可以说,是我人生中到目前为止最值得的投资,进入中欧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颇为自傲的人,走出中欧,认识了很多有才华的同学校友后,越来越觉得自己渺小。MBA2004,可能是比较幸运的一届,经济整体形势非常好,所以就业形势也好,当时平均工资的数一出来,就听说外面的人一起觉得不可置信。而我们做为局中人,丝毫没觉得有什么奇怪,其实可能是还偏低,(出于各种考虑,有些同学的工资额会偏于保守,比如我,呵呵)。到今年,我的年薪接近100万的时候,发现我可能在同学中还排不到前30名。我们班最高的同学,应该在200万左右。读MBA之前,我说“我不相信,因为我周围的人没有这样的…”,读了MBA之后,我说“我不知道,所以我要努力的多知道一些”。为什么要学习呢,就是因为你有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但是不代表你不知道,这些事情就不存在。当然年薪这个东西不能简单衡量人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想去创业,说不定要很穷了,可是做点自己觉得有趣的事,也许更有大的发展,谁也不知道。 我非常关注中欧的每一步,每天我都要去学校的网站看看最新的新闻,校友活动,动向。最让我高兴的,是到目前为止,学校的发展都很稳健务实。AACSB的认证是个很重要的步骤以融入国际管理圈,学院的管理进而规范化。而朱院长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居安思危,要中欧不断的看齐顶尖名校找差距,这是一种正确的认真务实的态度,也是保证中欧基业长青的基础。做为校友,我们都非常支持。我们确实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我想所有的中欧人,我们还是平淡看待每一个类似这个排名的事件吧,我们实力确实还没到那里。商学院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国家实力的竞争。不过我想,随着中国的实力不断增长,我们也要不断的调整接受我们走到聚光灯下的大国心态。希望有一天,一个中国的商学院可以被全世界包括中国人在内无可置疑的接受成为Top 10, 如果这可以成为事实,我希望它是中欧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