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lshlcc在2008-9-24 17:16:00的发言:长江也是去外企的为多啊, 怎么变成以培养本土企业领袖为目标呢。 长江的最大卖点就是美国著名大学的华人教授,几乎都是本科以后就基本在美国生活。教授的内容应该更国际化。 反倒是中欧的许多教授在国内或者东亚的经历比较丰富, 而且跟政府的关系也更密切,也更适合培养本土人才啊。 至于培养一个具有独立创造性解决问题、有更强心理素质同时要有更广博知识的人才, 我觉得是把商学院看的太高了,长江和中欧的上课环节也就1年左右, 上课内容也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 基本是通识教育。如果搞PHD班的话,我是支持长江的。 但基本没人读MBA是为了解放思想,研究学问去的,几乎都是为了以后获得高收入。 再说学术和实际应用也是两码事,国内很多企业家还说商学院是纸上谈兵呢。 我觉得没必要将长江和中欧规划成两类学校, 长江现在主要是吃亏在年轻,在业界的基础不牢靠。 赞同!长江和中欧基本为同类型学府。 看长江的发展初期:创办的前5年,尤其是MBA课程,在招生宣传,课程运营及职业发展这3大职能,100%的中高层员工来自中欧(这是可靠数据),上至院长项兵及副院长李乐德,也均是中欧的教授。只有人不同,做出来的东西才可能有差异,不是吗? 对比两所学校,长江吃亏的是没有积淀,而且始终在前面有个强大的竞争者,妨碍了她吸引最好的学生加入(如同一颗大树下中下一颗小树苗),所以长江惟有通过蓝海战略方可出奇制胜,但是真正达到出奇制胜的结果是何其难,中欧有着强有力的政府背景及庞大的校友网络,且他们灵活的运作机制,要超越他本来就很难,更不要说长江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一大截。对长江成为中欧的有力的竞争者表示悲观,但衷心希望中国的管理教育能多几所象中欧的优秀商学院,做大中国的管理教育市场,吸引全球的优秀人才来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