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amchocolate在2008-10-17 7:13:00的发言:DC2000。已经说过不回复人身攻击了,但是你还是要逼我。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没必要往我头上扣屎盆子,说我什么暗渡陈仓,骗大家不申请然后自己一个人申请。CD 上同意我观点的人也不少,是不是都是我注册的马甲?你说我提供的 sample 片面,那你提供了什么 sample 佐证你的观点,除了 Michigan? 你这么热情的建议大家申请今年,如果按你的阴谋论去推论,你现在是不是可以被怀疑是 申请服务机构 或者 某学校招生办 的托? 最后,如果你不理解 research,那我就说一下。research 是对未知事件发表一个 opinion,不是发表一个 fact。research 例子要真实,但是结论是主观的,所有 research 里面都是 "we believe” 不是 "in fact"。research 更不是报纸,没有平行报道的义务。你不会看到 Goldman 的 report 说,"我们预计油价 target $50 一桶,但是大家请注意 Merill 预计是 $70”。 Research 的最大价值体现于,把不同的 research 集中在一起 -- 财经放 Bloomberg,MBA申请放 CD,让读者看到不同家的观点,有智慧自会分辨,所谓 choose to believe。不过我说了估计对你也没用。也有不少人去怀疑 Goldman 对股票、期货估价,是为了“暗渡陈仓”。还是那句话:随便你怎么想吧。 好久没上来了,因为实在是最近有点忙,但是看见这个帖子还是眼前一亮啊。非常支持楼主,楼主的很多观点与我本人(好歹属于金融三大校)还有很多从大陆直接去美国读MBA的人的亲身经历很吻合。 我原来也不是金融背景,读MBA前也没想过要转行,但是读了这个学校搞得不做金融也不行了而且自己数理底子还行,就改行了,也就是大家说的完全是靠读MBA转行的那类人。毕业时候,就如楼主帖子所说,也挣扎着想有些Street的经验再回国,fortunately当年形势尚可就找到了份体面的金融工作,做了一段时间,又就象楼主帖子里面所说,毕竟语言和当地人有差距,要做front-desk的工作(就是投行里面最赚钱的工作)有点难,所以后来有了国内offer,就回国了。老天眷顾我,就在金融风暴爆发前回的国。楼主的帖子说的很多情况,在华尔街的中国人的种种艰辛和努力,让我犹如回到过去。 有几点需要帮楼主说明一下,楼主提到的美国industry行业MBA的工资情况,是正确的。反对的一些人来自于industry MBA大户比如Michigan,这里并不排除有些offer比较高一些,但是平均水平还有涨幅水平和楼主说的是完全一致的。 这个帖子里面某些人的言论,非常客观地说,有人身攻击嫌疑。作为一个过来人,诚恳建议大家在目前金融界谨推risk management的情况下,适当apply一些你在学校学到的理论,manage好自己的就业风险吧,凡事将the worst case考虑清楚再清楚。 但是,实话告诉大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人事方知天命。没人知道这个金融风暴的趋势会怎么走,怎么再讨论都是预测,大家还是自求多福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