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QAZAQQQ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都什么年代了还整天做美国梦吗?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8-5-19 19: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QAZAQQQ在2008-5-19 18:52:00的发言:

外资IB股东参与的A股承销实在太多了

工行A股、H股承销商——中金

建行A股,中信A股,中国神化A股,光大银行A股,中国人寿A股,——中金

北京银行A股——高盛,美林

中国石油A股——中金,瑞银

中金其他做A股首次公开发行

  2000年12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上市,融资78.5亿元人民币。

  2002年3月,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上市,融资109.5亿元人民币。

  2002年9月,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上市,融资115亿元人民币。

另外你难道不认为咱们国家的金融业是外行在领导内行吗?想要搞好金融运转,高层们应该先去美国学学经济法和英美法系才行,像现在这种规章制度缺乏执行力的问题不解决,金融就搞不好!咱们的国有商行为了上市剥离的资产有很多其实是优良的,但为了老外的要求就那么白白扔了。你想下哪个国有行上市不是通过国务院大额注资的?当我们好不容易包装好了却要以几乎白送的价格买给西方股东,这简直是拿中国纳税人的钱胡闹!

法规没有执行力的问题,是信用制度建立难的根源。这一点,我们应该好好学学日本!同样三十年的发展,日本这个战后贫瘠的没有任何资源是如何短期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呃?而我们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比日本差的太多。日本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有“唯法规至上”的信仰,它可能有现在的成就吗?而我们呢,到处都在钻漏洞,钻空子。很多金融法规订的要么没有可操作性,要么订的不痛不痒,中国股市庄家一直横行,内幕消息滥用,中小股民没有申诉权...你要是懂美国股市你该知道这在美国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好好看看美国资本市场的根本出发点和严刑峻法吧,这个才最先该学学,而不是那些所谓高深的技术!

金融想搞好不是搞实业那么简单。这是需要有法律,信用甚至观念的跟进来依托的。不是学点金融技术就能拿回来用。如果金融也搞大跃进,那么等来的一定是灾难!


LZ终于说出了比较正确的一点就是制度和法律问题,这点我举双手双脚同意你,可是这个不能赖到人家IB身上去吧,中国的制度和法律是那些IB制定的吗,自己有空子被人家装了,反过来骂人家狡诈,拜托现在是市场经济。 我也一直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可是怎么办呢,你觉得是不是叫些人去美国把他们的制度,法律抄下来,搬到中国就好,还是让你选拔一些合适的人当国企领导。

另外 劝你也不要一直放卫星,金融想搞好不是搞实业那么简单 你搞个华为,联想,蒙牛给大家开开眼,实业就不要法律,信用甚至观念来依托啊。

122#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实业跟金融业的最大差异在于:

实业搞坏了你损失的市场份额

金融搞坏了你损失是股权

两者孰轻孰重,你自己掂量掂量。

123#
发表于 2008-5-19 20:11: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124#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20: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说这么多,就是想挑明IB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

CD里很多人把成功与自己是否能成为一个Investment banker划等号,这种价值观不能不说是狭隘的。有些人为了IB不顾自身情况发疯似的要去TOPMBA...事实上读MBA这本身根本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你读MBA的目的是否已经被扭曲了。

125#
发表于 2008-5-19 20:29:00 | 只看该作者

CD里很多人把成功与自己是否能成为一个Investment banker划等号,这种价值观不能不说是狭隘的。有些人为了IB不顾自身情况发疯似的要去TOPMBA...事实上读MBA这本身根本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你读MBA的目的是否已经被扭曲了。

-----------------------------------------------

你如果最初摆出这个观点,我想你就不会受到这么多非议, 看看你发帖的题目,然后你接下来的回帖,你认为自己紧扣了以上这个主题吗? 另外请你注意用词和态度, 沟通最基本的就是求同存异,你永远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 如果连对别人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即使你说的再对,也没有人会听你的。

126#
发表于 2008-5-19 20:3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QAZAQQQ在2008-5-19 18:52:00的发言:

外资IB股东参与的A股承销实在太多了

工行A股、H股承销商——中金

建行A股,中信A股,中国神化A股,光大银行A股,中国人寿A股,——中金

北京银行A股——高盛,美林

中国石油A股——中金,瑞银

中金其他做A股首次公开发行

  2000年12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上市,融资78.5亿元人民币。

  2002年3月,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上市,融资109.5亿元人民币。

  2002年9月,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上市,融资115亿元人民币。

另外你难道不认为咱们国家的金融业是外行在领导内行吗?想要搞好金融运转,高层们应该先去美国学学经济法和英美法系才行,像现在这种规章制度缺乏执行力的问题不解决,金融就搞不好!咱们的国有商行为了上市剥离的资产有很多其实是优良的,但为了老外的要求就那么白白扔了。你想下哪个国有行上市不是通过国务院大额注资的?当我们好不容易包装好了却要以几乎白送的价格买给西方股东,这简直是拿中国纳税人的钱胡闹!

法规没有执行力的问题,是信用制度建立难的根源。这一点,我们应该好好学学日本!同样三十年的发展,日本这个战后贫瘠的没有任何资源是如何短期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呃?而我们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比日本差的太多。日本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有“唯法规至上”的信仰,它可能有现在的成就吗?而我们呢,到处都在钻漏洞,钻空子。很多金融法规订的要么没有可操作性,要么订的不痛不痒,中国股市庄家一直横行,内幕消息滥用,中小股民没有申诉权...你要是懂美国股市你该知道这在美国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好好看看美国资本市场的根本出发点和严刑峻法吧,这个才最先该学学,而不是那些所谓高深的技术!

金融想搞好不是搞实业那么简单。这是需要有法律,信用甚至观念的跟进来依托的。不是学点金融技术就能拿回来用。如果金融也搞大跃进,那么等来的一定是灾难!


我的原话是问“在A股上市的时候有大摩、小摩、美林、瑞信的参与?”只有GSGH和UBSS,也就是高盛高华(其实应该是高华)和瑞银证券(原北京证券)才有牌照,才可能作(最近其他几家,例如大摩,也迂回争取了牌照,以后可能分粥的人就多了)。

你列的名单中,反复强调了中金。拜托,你找圈子里的人问问,大家什么时候把中金当作外资看待了,太典型的中资企业了,至于北京银行A股发行,拜托你看看他自己的公告,是中信证券做的(http://money.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ISSUE_Market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1169&end_date=20070918)。你说的那是H股。明明提醒你了,没有牌照的公司是万万没可能作A股承销的,你偏还不信......

另外,拜托你讨论问题的时候态度谦和一点,没事别老像吃了炸药一样。我在帖子里已经说了,是要系统地学,你还老是一个劲地说没有法律、信用系统,学技术有什么用。是没用,我也没说有用,不知道你从我的哪句话里读出来我建议单独生搬硬套的?

LZ,个人觉得你犯了讨论问题的大忌——只破不立(或者是大破小立)。你抱怨了一堆,什么在你眼里看来都是错的;批评可以,但是,麻烦你拿点建设性的论点和意见出来,否则,你的批评又有什么意义呢?LZ,这是一点建议(俺当年也愤青过),不是批评,请你仔细想想。

另外,大家是在和你讨论问题,不是和你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请注意说话语气。

LZ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但是说话有点偏激。我前面之所以在反复谈A股承销资质的问题,只是想借此提醒LZ,每个人的知识体系都有缺陷,所以下结论的时候,还是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太绝对的好。

127#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20:38:00 | 只看该作者

中金公司的股东构成:

中方50%:建设银行,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

 外资50%:摩根士丹利35%,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以及香港的名力集团1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9 20:38:47编辑过]
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北京银行的承销商我确实是搞错了,不好意思。
129#
发表于 2008-5-19 20:4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QAZAQQQ在2008-5-19 20:38:00的发言:

中金公司的股东构成:

中方50%:建设银行,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

 外资50%:摩根士丹利35%,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以及香港的名力集团15%


LZ摆出这数据,是没有必要的。

中金资本构成是中外合资没错,但是中金的领导权和决策权在中方, 怎么样他也不能算是外资。

130#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20:49: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只破不立。

郎咸平的观点是要“在引进西方某种事物之前,应该先把那个事物相应的法规深刻理解好”。不能看到西方某个模式不错就端过来,而不顾及它存在的土壤。

我们的股市和资本市场的引入,你不觉得有些毛躁吗,试问你股市十几年的历史有才多少散户赚到了钱?美国股市若不是保护中小股民,401K计划敢实施吗?

法规与机制不匹配 的问题,不是我在这讲的,而且郎咸平一直呼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0-25 22:2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