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门0分是选修课,选了没有时间去上课就成0分了,但是后来再选的都考过考好了。实际学校完全可以不写这6个0分。其他的不及格不少是交了重修费又不想考或者再交一年累计上去的。实际最多的时候非选修科目就是1门主加1门副。 那时候一方面自己在缺少学校支持的情况下自己拉人凑钱做两次项目,这个总跟考试赶上碰头。(尽管从我以后的学生学校会协调此事,但那时候,学校的教务处把项目比赛理解成英语竞赛了。在复旦大学一个决赛学生项目是拨10万资金和两个指导老师全力协调的,) 另一方面,自己又爱玩,比如通宵打星际。 有比较热爱学生活动: 比如当时最大型的文艺演出,压轴的集体舞蹈由我来排练训练大家以及千人的集体旗舞训练编排训练; 同时舞台布景设计通常学生搞活动就是加个背景完事,我跑去拆了平房的木梁自己两个人用榔头做立体布景,砸出两个5米高的小山布景。用竹子扎出立体的小桥。这个时候,设计同学表演情歌对唱的时候,女子从桥洞里出来,男子从两个山的缝中出来。这样的布景在90年代的农大算是很让大家称道的,我也就在这种活动中获得满足感。与此同时自己也是演出歌手之一。更大的工作量来自于宣传绘画,别人画展画都是高不过两米,我们院有张长展版三米多,一般都是横着放,我去了后,全立着放,自己站在桌子上画壁画一样画宣传海报。这个是消耗最多时间的,就象hero里那个搞画画的一天到晚都在画。因为我除了是院宣传部的,并且同时负责了校公关协会的宣传部,组织校辩论赛,书画社邀请成员绘画宣传,作为组建人之一(顾问)建立漫画社宣传。 除此外,那时我还写情书收不住手。比如一次写到凌晨5点,这个是最短的。然后写了个几天的,9000字没收不住尾,让班长去给老师协调给我安排了个晚两周考试,结果不小心又写了两周四万字才刹住,就去考场拿了习惯性挂科。 其他活动就不多提了。主要还是懒惰,从小的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小学1-4年级都是镇小倒数的。5年级冒了个全国重点小学班级第3名保送了县里重点中学,然后就放松,然后到初三又跌到倒数几名然后冲刺了20天又较上名次进了省重点高中,然后又开始习惯性跌落到高三前三个月要被开除,然后又冲了3个月,冲过重点40几分就上了大学。然后就开始了这个长达10几年的习惯性大波动,进校班级净分数第2名,另外一个是浙江的,而相对收分线的高度远超过同班的其他所有同学,因为我是超过40几分第一志愿学机械,他们大多是调剂的专业和高几分十来分的,在他们当中我就是学习再考第一名,我也是没有任何成就感的。所以大三就滑到了倒数第2名(倒数第一光荣留级)大四下半期再拿了个全校第一跟大家告别。 ___________ 我跟老师不用解释这么多,我只需要说,我错了,我6年前就认识到这个错误并极力改变我自己,自己已经经历了一个被“行拂乱其所为”的过程,我的价值观念和性格已经不是原来大学1-3.5年级那个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