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enny_y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江什么时候有自己的校园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7-11-30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oever在2007-8-22 21:41:00的发言:

据我所知是在龙柏里扩建,去年年底开始打算找一块更合适的地方,看了几处,比如闽行区(上海交大新校区那边)很希望长江去,比较优惠,后来可能还是觉得龙柏不错。我们可以建议把龙柏买下作为上海校区。

关注长江的朋友如果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可以提出,谢谢!我们可以直接向项院长及主管MBA的郑副院长建议,关于校区的事我给项院长发过邮件,也有校友帮助找过。

FOREVER同学真是为你的学校尽心尽力,您学习这么忙还要给院长柬言校区的事儿,佩服!
关于您提的买下龙柏作为上海校园,我觉得有困难。
1.首先龙柏饭店是国营的,经营状况非常好,人家是舍不得这颗摇钱树的,而且里面有市级保护建筑,政府也不会同意转让。
2.李超人的POWER已大大地减弱了,他的购买力越来越有限了。(本人非常佩服李嘉诚先生,绝无不敬之意)
一二十年前的李嘉诚先生拿到中国大陆来绝对是个超重量级的人物,那时以他的钱可能真能买下几个县或一个地级市或者上海某个区,如今可不一样了,现在国内地价这么贵,尤其在大城市,他的全部资产顶多能买几十个楼盘罢了。今年大陆首富-杨惠妍的资产达1200亿RMB,已相当于大半个李超人了,再过几年,估计还会有更恐怖的富豪出来而一举超越他.

作为关心CK发展的我,真的希望学校能尽快拿出校园规划,哪怕是10年后的也行,至少让人心里放心啊,也让CK的校友和现在的MBA学生放心啊。

62#
发表于 2007-12-2 15:34: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本人不是任何利益相关方(和CIEBS/CKIBS没任何关系,但正在考虑MBA)

02年成立的CK至今连校园规划都没有出来,还怎么吸引好教授和好的申请人喔,据说CEO课程办的不错,但是他们都已经是成功人士了,将来学校关门对他们没有一点影响。而对于处于事业发展期的MBA申请人来说,学校的生存发展和我们的将来关联度是极大的,建议长江的领导尽快对所有关心长江发展的人一个明确的答复!!!

63#
发表于 2007-12-2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有同感!!!
对长江有两大看不懂:
1.CK的MBA在上海办学,总部却放在北京,2地割据的局面实在看不懂;
作为商学院,应将MBA课程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才是正道,应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给全职MBA学生才是正道(众所周知MBA学生相对于EMBA/EDP学员,他们是弱势群体,是最需要帮助的)
2.CK的院方一直对外强调要办成世界TOP10且称李嘉诚基金会会对CK作出长期的资金承诺,可是02年成立至今5年过去了,CK连校园的远期规划都没有,试问这所谓的承诺是如何体现的呢?

64#
发表于 2007-12-2 16: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michael1975在2007-12-2 16:05:00的发言:

呵呵,有同感!!!
对长江有两大看不懂:
1.CK的MBA在上海办学,总部却放在北京,2地割据的局面实在看不懂;
作为商学院,应将MBA课程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才是正道,应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给全职MBA学生才是正道(众所周知MBA学生相对于EMBA/EDP学员,他们是弱势群体,是最需要帮助的)
2.CK的院方一直对外强调要办成世界TOP10且称李嘉诚基金会会对CK作出长期的资金承诺,可是02年成立至今5年过去了,CK连校园的远期规划都没有,试问这所谓的承诺是如何体现的呢?

据了解CK的项院长是EMBA/EDP出生,他过去只经营过EMBAEDP的经验,作为一院之长,他可能会较少考虑MBA的利益(个人猜测,不一定准确)。另外他是个特能忽悠的人...

65#
发表于 2007-12-2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长江正在按照既定战略进行而且比预想的顺利,最好把长江的战略看成一个资产组合,而不是单单看MBA,有些是长期有些是短期见效。

 

长江的战略是先从EDP/EMBA开始,中国的EDP/EMBA学员完全可以TOP10比,这是中国的特有的,中国上这些课程大多是企业一二把手,而国外是中层管理人员。这些合作非常好,前边有人提到CEO项目非常成功。现在和哥伦比亚、INSEAD、沃顿、IEUCLAUC Berkeley有合作,其中和INSEAD/哥伦比亚密切些,这都是欧美顶尖的商学院。

 

如果开始就MBA和这些学校合作,我们和他们差距是明显的,只能是交换学生,不会有这样的影响力,目前做法是比较现实的,正是有了上边合作的基础,MBA才水到渠成受益,比如和哥伦比亚的交换就很容易谈。现在交换比例从我们两年前的10%,目前已经超过一半了。

 

长江十年计划是3-4-3,如同企业的成长,前三年是创业期,目前是积累期,明显成果要过两年才能看到,尤其对MBA来讲。

 

至于校园,现在还没看出很负面的影响,学生质量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教授加盟了,当然我们也希望有个校园。长江不是不重视MBA,其实从资源上没有任何偏废,所有知名教授都给MBA学生上课,比如杜维明、赵东成。

 

希望再看两年,不要那么急,什么事都有个过程。

66#
发表于 2007-12-2 19:43:00 | 只看该作者

校园很快就会有消息.等待官方的公布吧.

67#
发表于 2007-12-2 19: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我们2005年底离校两年时间加盟长江的教授,这一定程度还是能说明长江的吸引力的,虽然长江没有校园。

加盟的常驻教授:
    

黄明:明年将从康奈尔回来继续做常驻教授

梅建平:纽约大学金融学终身副教授

荆兵:纽约大学助理教授

周春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EDP/EMBA主任

周其仁: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长时间来经济中心集中了很多优秀“海龟”学者,他在经济中心差不多是最受欢迎的教授

滕斌圣:乔治华盛顿大学战略学终身副教授

布莱恩:斯坦福大学战略学助理教授

赵东成:首尔/长江合聘战略学教授

王一江: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管理经济学研究员,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教授

郑渝生:沃顿商学院运营学终身教授

李伟:达顿商学院终身副教授

刘俊: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职副教授

访问教授
    

杜维明:哈佛大学教授、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和人文委员会主席

王江:MIT讲席教授,据说是华人金融领域学术最好的,任美国金融学会理事。

陈志武: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

陈宇新:纽约大学营销学终身副教授

张忠:沃顿营销学终身教授

熊伟:普林斯顿经济/金融学教授

许成纲:LSE经济学教授

访问教授还有很多,不少老外教授来自沃顿、达顿、密歇根等,下边是近二十位访问教授2007年暑期访问长江的消息:

http://www.ckgsb.edu.cn/web2005/news-2289.html

加盟的兼职教授(来自实务界):
    

Ellen Orr:中金前执行董事

欧阳辉:雷曼兄弟高级副总裁

王魏:中国并购协会主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7 20:22:54编辑过]
68#
发表于 2007-12-2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1。我认为中国商学院(包括中欧)过于重视EMBA和EDP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而并非什么主动战略规划,因为中国商学院主要经费要来自于EMBA和EDP的高额学费。据我了解国外主流商学院的经费来自于社会/校友捐助,基金收入和学费三方面。我国目前有钱人不是把钱留给了子女就是自己挥霍了,没有捐赠教育的风气(从这个角度说李嘉诚先生的确令人景仰。)国内商学院这种单一经费来源结构一是风险过大,二是影响学术独立性(受制于国内工商界的压力),三是不可避免分走了MBA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授的时间精力等), 四是过多的EMBA稀释了商学院的品牌价值。

2。至于国内EMBA来自于各机构的一把手也不见得是好事,有可能使这些一把手利用权力给自己搭建人脉关系,还有可能是商业贿赂的结果。国外EMBA主要是中层经理,正说明国外企业是真正想培育人才。

中欧拥有世界上最大的EMBA规模,依我看来也是受制于经费的无奈之举。当然中欧的管理层也在想办法解禁教育机构不得从事基金经营的限制,办出版社,成立校友捐助基金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3 18:19:19编辑过]
69#
发表于 2007-12-3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QHDMBA在2007-12-2 23:04:00的发言:

1。我认为中国商学院(包括中欧)过于重视EMBA和EDP实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而并非什么主动战略规划,因为中国商学院主要经费要来自于EMBA和EDP的高额学费。据我了解国外主流商学院的经费来自于社会/校友捐助,基金收入和学费三方面。我国目前有钱人不是把钱留给了子女就是自己挥霍了,没有捐赠教育的风气(从这个角度说李嘉诚先生的确令人景仰。)国内商学院这种单一经费来源结构一是风险过大,二是影响学术独立性(受制于国内工商界的压力),三是不可避免分走了MBA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授的时间精力等), 四是过多的EMBA稀释了商学院的品牌价值。

2。至于国内EMBA来自于各机构的一把手也不见得是好事,有可能使这些一把手利用权力给自己搭建人脉关系,还有可能是商业贿赂的结果。国外EMBA主要是中层经理,正说明国外企业是真正想培育人才。

中欧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EMBA规模,依我看来也是受制于经费的无奈之举。当然中欧的管理层也在想办法解禁教育机构不得从事基金经营的限制,办出版社,成立校友捐助基金等。



    

有道理!

70#
发表于 2007-12-3 12:0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oever在2007-12-2 19:47:00的发言:

以下是我们2005年底离校两年时间加盟长江的教授,这一定程度还是能说明长江的吸引力的,虽然长江没有校园。

 

 

 

加盟的常驻教授:
    

黄明:明年将从康奈尔回来继续做常驻教授

梅建平:纽约大学金融学终身副教授

荆兵:纽约大学助理教授

周春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EDP/EMBA主任

周其仁: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长时间来经济中心集中了很多优秀“海龟”学者,他在经济中心差不多是最受欢迎的教授

滕斌圣:乔治华盛顿大学战略学终身副教授

布莱恩:斯坦福大学战略学助理教授

赵东成:首尔/长江合聘战略学教授

王一江: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管理经济学研究员,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教授

郑渝生:沃顿商学院运营学终身教授

李伟:达顿商学院终身副教授

 

 

 

访问教授
    

杜维明:哈佛大学教授、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和人文委员会主席

陈志武: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

刘俊: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职副教授

陈宇新:纽约大学营销学终身副教授(现在是长江研究学者)

张忠:沃顿营销学终身教授

熊伟:普林斯顿经济/金融学教授

许成纲:LSE经济学教授

访问教授还有很多,不少老外教授来自沃顿、达顿、密歇根等,下边是近二十位访问教授2007年暑期访问长江的消息:

http://www.ckgsb.edu.cn/web2005/news-2289.html

加盟的兼职教授(来自实务界):
    

Ellen Orr:中金前执行董事

欧阳辉:雷曼兄弟高级副总裁

王魏:中国并购协会主席


  good new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22 23:5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