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希望这样的讨论 ,很有进益的 !!顶 顶
举报
我的推理不是“北清复交比较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你n我就要你。 ---> 如果说学校觉得申请人牛而拒绝他(或她),那只能说明学校招生办的器量太小了。”而是如果说学校觉得申请人牛而拒绝他(或她)--〉那只能说明学校招生办的器量太小了。
求同存异当然不错,但最好的应该是去伪存真。
其实很简单,体制内的联考太难了,我等年纪较大的根本考不了。
GMAT为我们大龄青年提供了机会,反反复复的考啊,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反正就是放血出钱呗,考到满意为止。
终于有一天,考过了600分,所以......我们就去了体制外的商学院,呵呵
GMAT600要去中欧可能性不大。况且GMAT成绩第一次很重要,多次考效果不见得好。
联考只不过数学稍难一些,英语很简单,逻辑基本上是GAMT的中文版。
兄弟,考过了600分可能是650,700,750啊?呵呵
还有,国内的逻辑好像不是GMAT翻版那么简单吧,记得2年前曾经翻过一本什么《突破?MBA联考300分?...》记不清了名字了,反正就一本参考书,那人写的这叫有水平啊,不是一般的难啊,这样推、那样推、横着推、倒着推,用的都不是主持人的语言,似乎跟侧重于形式逻辑,一般人还真不容易看明白。
中国人都很聪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距本来就很小,所以这几所学校的学生素质平均来说我感觉差别都不会太大。mba教育从形式上看就是一本书和老师一张嘴,他又不涉及到仪器设备等大型投资。只要有间教室就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了。国内的商学院都是号称采用外国教材,这样看来,差别只可能在师资。国内体制内的高校确实很难招到高水平的海外人才。但是正所谓中国学生都不笨,自学能力都很强。似乎这个也不是决定因素。
我感到最重大差别就是办学思路的差异。国内体制内高校mba办学人仍旧是认为mba是等同于硕士学历,这不过是一个高学历的学习过程。中欧和长江这些和海外接轨的学校,很明显可以感到不同。你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他们提供的是一种职业培训。这样的话,你可以看到两种模式下的差别,体制内高校不太注重各种商业因素,比如广告宣传,推广活动,学生就业,招揽明星教授,推出明星学员等等。感觉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搞学问人的清高,他觉得自己的mba是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校内其他的理科工科文科一样是做学问的象牙塔,不屑于与商业为伍。
1。哈哈,我理解GMAT600太直接了。
2。当然,联考要考高分也不容易,但是其分数线据说只有200多一点(具体记不清),因该容易过线。
分析的不错
发表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22 05:2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