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MBA Tour,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活动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共分三部分:concurrent session of “How Admissions Decisions Are Made”,individual School Presentations, MBA Fair。参加学校23所,包括我熟悉的Columbia, Duke, NYU, UC-Berkeley, UC-Los Angeles, Chicago和Yale等,此外还有Babson, Boston, Brandeis, Carnegie-Mellon, Cornell, Emory, Georgetown, Ross, Pardue, Ric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of Texas, Vanderbilt University, Wake Forest University, Washington University。 二、由于我上午有事,到场时已经是下午1点半,第二部分已经开始。参加活动前已经在网上登记,进去前在前台工作人员处告知姓名,发给一张印有自己姓名的粘纸帖在胸前。第二部分共分6场,每场有8个学校的招生人员分别在不同房间作介绍,每两场间10分钟休息。我参加了最后两场,分别听了UC-Berkeley和NYU的介绍,内容和学校网站介绍的相似,无非是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等。介绍完毕听众可以提问,但提问不多。 三、个人感觉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最后在大厅举行的MBA FAIR,所有学校均设展台,招生人员直接与参加者个人交流。Columbia和NYU等可能由于地处纽约的缘故,光顾的人较多,需排队等候向招生人员提问题。我主要提了三方面问题,一是推荐信。由于我是那种不能让单位知道的情况,所以根本无法请current supervisor写推荐信。多数学校都很理解,表示这一条并不严格,如无上司推荐不会成为申请的负面因素,当然需要在optional essay里解释清楚。二是关于专业方向。多数学校表示并不限制专业方向的选择,但也不要过多。两至三个专业方向完全可以,不会被视作“对自己未来没有清晰定位”。当然如何在essay中make a good story很重要。入学以后第一学年学生除必修的核心课程外,其余课程全凭全人兴趣选择,可以在逐步确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并作调整。三是商学院生活,完全属于闲聊,感觉学校介绍的商学院求学生活还真是丰富多彩又有挑战性的。关于申请过程中的纯技术问题,招生人员也答不上来,建议我发电子邮件直接向校方查询。 上述情况比较直观,供没参加过此类活动的xdjm参考。个人感觉这种活动还是值得参加的,特别能给予你直观具体的印象。就我个人而言,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对于自己选校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比如今天芝加哥商学院的招生人员给我印象很好,使我决定申请学校中加上这一所(当然成不成就另说了,呵呵)。参加人是很多,但绝不是人山人海,还是有时间和招生人员作充分交流。 回想起初三中考前,由父亲陪着参加了老家的中专技校招生会,模式和原理差不多,也是各个学校摆摊,再联想起今天参加的活动,又不禁感慨起来。虽然我还在准备托福,口语瓶颈还没打破,但今天这半天时间还是值得的,至少坚定信心,激发热情。Xdjm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