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从blog里摘抄出来的一些复习心得,补充在这里,也许会有用: 句群读法不仅提高速度,增进理解,还能有助于总体把握框架而不拘泥于细节。因此,句群读法要继续练习,彻底改掉默读的坏毛病。正确答案,通常是原文的完美改写。而如何定位这个原文,通常最直接的有行数直接定位,名词定位,人名定位,动词定位,时间状语定位,隐蔽一点的有正负评价词定位,副词定位,因果连词定位,再难一点的是比较关系定位,信息题定位,涉及到几段文章对于不同SUBJECT特点的各自把握甚至全文的结构。定位正确,通常题目已经做对了一半。而另外1/2,取决于对句子的理解和上下文的关系,不能单纯的依据原文出现的词就胡乱判断选项,有时候,往往是出题者的TRICK。错误选项无非包括新信息,错误信息,原文对象和信息的胡乱搭配,因果关系倒置,增加否定词这些个形式。
如先前有些NN所说,文科类文章要注意列举,时间状语,正负评价词,因为从这些形容词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评价和态度,通常也会成为考点。科学类文章则要提炼首字母,不要受生词的约束,搞清楚各个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
说说LSAT逻辑的心得。的确,满屏的题目有助于克服心慌,如果每一题都是这样大段大段的,即便恐惧也没有意义,只能迎难而上。LSAT考察的逻辑概念和GMAT还是有些不同,但也跳不出那些圈子,无非也就是加强,削弱,假设,结论,推理错误,类比,只是出题方式不大一样。强化阅读,再把以前的错题搞懂,正确率的上升就不是难事了,至少,基本的逻辑概念已经没有问题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好好研究GMAT逻辑。今天做题的状态不好,看到大段的题目不想看,但坚持用句群法巩固,然后试着用自己对正确答案的感觉选择答案,我发现,这种正确答案的感觉很有用。即使不看其它选项,有些选项也能确定是正确的。不过这只是今天因为状态欠佳偷懒而偶试的且不能称之为方法的东西,切不可将之认为是屡试不爽的法宝,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轻易用之。
昨日读一篇心经,说XIAOZHUTOU的感觉对他很重要,790NN的“一定要把水烧开,不要烧到90度就停下来”,还有就是CAT的平衡录。我都很赞同,特别是790的话,因为我这几天晚上连续无中断的缘故,觉得进度很稳定,感觉不会有大起大落,而是逐渐的加强。今日看ZENGER回帖说,把这个考试当成研究生预科学习,研究其训练和强化的思维,我突然有一种领悟的感觉:也许这才是真正促使很多大N高分的原因,对目标永不放弃的努力追求,只源于对梦想最单纯的向往。试想,如果我的RC能力一直不能提高,我将如何应付商学院超大的阅读量;如果我的CR思维不清晰,我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商业CASE里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分析能力。这些,都是迟早要做的事。
无它,为手熟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9 10:13:0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