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学校及向在读的中国同学请教, 得出以下看法,与大家分享.
我主要分析的是十五名后的学校,因为众所周知,前十五名(大概有十七八所吧)的地位几十年来不可动摇.而之后的学校(大概到四五十名)各有所长,即使有暂时排名上的差异,但还是基本都属于一类: 在美国的综合声誉(包括本科,研究生院,商学院)都不错,在中国则影响力都不大.三十名与二十名的差距, if any, 远小于二十与十名的差距.因此,对我们中国同学而言, 选学校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就业了.
其实就业也是排名的一项重要指标. 但就业数据是各个学校self-report的, 这里就有许多玄机, 我要讲的也就是这点,希望大家不为表面现象所误导. 建议大家看BW各校的介绍,比较全面.我的分析也全部来自那里.
首先,就业率. 虽然有些学校就业率很高,但仔细一看, seek employment只有70%, 剩下的要么not seek employment, 要么no information available. not seek employment中, 如果是company sponsored or start own business, 还可以理解, 但postpone seeking employment and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则几乎可以归为not found job yet.这样一来, 高达95%以上的就业率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平均工资. 记住, 这是那些找到工作的(见以上分析),又愿意提供工资信息的学生(而有些学校又不提供这一比例)的平均数. 如此算下来, 这些数据可能只代表了一半的学生, 实在太biased了.
事实上,有些学校就是靠以上的办法声称自己就业好, 并提高排名的. 但既然这些学校都差不多, 我们也不必深究谁的水份多, 最重要的是选一个最能够帮助自己找到最理想的工作的学校. 这里, 要借用Shuzhen大哥的贴子<选校的逻辑>, 建议大家看看,非常有道理. 最后,和大家共勉, 一起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