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 在進行第二間學校面試時收到的消息, full tuition waiver +27,000獎學金
以下是上次campus visit寫的感想 ^^
上禮拜剛結束UIUC學校參訪的行程,一整天的談話與會面對不習慣英語思考的我來說明顯吃力些,加上去回程各約18小時的交通時間,讓我足足休息了兩天才比較有點精神。上CD來寫些此行的感想,分享給有志於Acct. PhD的同志們。
整體來說,此行的收穫是豐富且愉悅的。UIUC的會計系近年來加入了幾位專長於行為研究的年輕教授,幾個教授不分領域(audi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managerial accounting and texation)地組成行為研究的團隊,算是UIUC近年來較有特色的地方。加上原本著重在archival research的教授,就構成一個多元化的學習環境,這是言談間教授們不斷強調,也是很吸引我的地方。
除了與教授們非正式的會談外,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是與admission committee較正式的interview。Interview中被問到的問題只有一個:為什麼想念PhD。其他就是針對回答內容及Resume上的資料進行一些簡單的討論。當然,不能免俗地被問到對於他們的program有什麼問題,這問題前前後後被不同人問了不下十次,最後不得不從腦海裡極力搜索還沒問過的問題,頗是辛苦。Interview之後參加了他們PhD的一個Forum,一位他校的PhD來拜訪並報告論文的成果,開放、正面且活潑的討論氣氛相當不錯。
這次參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同行另一位美國的申請者(姑且稱為D男)。D男是BYU Pre-Doctoral Program的學生,雖然大學還沒畢業,卻已經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對美國的學術生態、每個學校的特色、教授們的研究方向都相當熟悉。根據D男的說法,今年BYU Pre-Doc.有七位畢業生,每個都已經拿到兩三間學校的offer了,包括Duke, UNC, IUB, UW, U of Michigan等,更扯的是有間學校主動發給D男offer,連申請都免了。認識D男之後我就常想,如果我跟他競逐一個名額,自己究竟有什麼優勢呢?很殘酷卻也是很現實的問題:語言的劣勢及對美國學術界的不熟悉,都相當程度地妨礙了我們申請的成功率。這些劣勢並非絕對,只是需要花更多心力與時間去克服。
每間學校挑選學生的標準都不盡相同,這也是為什麼申請的結果有好有壞,難以預測。今年UIUC的admission committee相當程度地著重申請者的研究經驗,而從受邀參訪的個人profile中也可以感受到admission committee想要強化學生diversity的用心。另一個心得是:盡量在個人的resume中清楚地強調個人的特色及優勢,因為我看教授們都是拿著resume在問問題,而不是SOP。這是我從此行的感想,給大家參考參考,或許並不適用於其他學校的申請,大家就批判著看吧。
最後還是一句老話:祝大家都拿到理想的offe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4 7:35:1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