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anagersnotmb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质疑科大,仅供讨论

[精华]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6-2-8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帖子说到最后,是有点变味,楼主就好象看到一个红通通,鲜艳欲滴的苹果,却非说:里面未必不是烂的。可是话又说回来,我们这些申请了想去念的其实也很害怕,咬完了之后发觉真的是烂的,毕竟学费,日常开销和交换的费用加起来差不多要40万。而且我们并没有试吃的机会,我并不知道ust的课程究竟是怎么样的,到底能带给我一点启示,还是帮助我成长,或者达到飞跃。我很难在排名,平均年薪上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没准这些拿高薪的在进学校之前也拿着高薪,再说薪水本身不能评价能力。我也知道,MBA不像整容院,进去出来一对比就知道改变了点什么,MBA带给每个人的帮助很难具化,甚至有人肯定要说进去之后还得看你自己的造化。


半年前打算申请hkust的时候,觉得难度很大,张青春,晓路同学那么优秀,自己能和他们成为同学么?我也不是妄自菲薄,能进入一个优秀的群体,是我想读MBA的一个很大因素,我周围的人觉悟确实不太高,有的时候真是很难交流到一起。我相信,跟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在一起,就能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我觉得自己这一次的录取好顺利,没有一点悬念,这原本跟我想的确实不一样,搞得心里直打鼓,我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强的人,如果说steven是看出了我的潜力,我当然是非常的高兴。(这一次的录取确实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自信。)可是人就是这样,容易得到的东西你就会琢磨它是不是真值这个价,况且之前把力气花在申请上,现在被录取了,也去之前,当然特别想知道它的实质内容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8 14:18:07编辑过]
72#
发表于 2006-2-8 10:05: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次上海面试的有16个人,被录取的我认识的有3个,然后在这里又看到3个,也就是说16个人挑了6个,还不包括那些没露脸的。之前还听到一位仁兄说,hkust会给大部分首轮申请的人面试机会,也就是说申请的也不多。这个录取比例算是比较大的吧,即使选了有限的几个强人,到后来也难免需要在矮子里拔高个啊。我实在怀疑,申请的人怎么那么少呢?

73#
发表于 2006-2-8 12:30: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楼主也不需要如此坦白嘛,周星驰在一部电影里面的说过:做人还是委婉得好。


目前我们了解的几家商学院,大多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因为在中国这个环境是这样的。我也不是想刻意去评论商学院,也没这个资格,但也是说实话。


比如排名,本来只是指导学生报考的东东,但现在成为了宣传的法宝,学校针对排名做数据游戏,或者一味地为了排名而制定发展决策,本来在起初阶段是无可厚非,形成品牌后可以转向做其它方面的宣传,策略也应该改变。但最终可能形成一个什么局面呢?拉了很多学校下水,形成了一个怪圈。还是美国人聪明,BW只做美国本土的,海外的不了解就不做,列个10家不分先后,不惹麻烦。


招收年轻的学生,对于学校提供多元化学生组成是很有帮助的,但比例还是应该控制,看看美国商学院招收的年轻MBA,占的比例?都是什么人?狼闲评也曾讲过,可以看看。如果科大招收很多年轻的学生,特别是金融方面为主,适合投行等金融机构的需要,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薪资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从策略上来讲应该没有什么指责的,换谁都这样。下岗待业的时候曾经申请过复旦市场方面的工作,她们问我如何看待复旦MBA项目,我面试前恶补了一下MBA方面的知识。我说复旦开了3个比较有名的MBA(她们打断我说5个),没一个真正厉害的,复旦的经院很不错,四大、麦肯锡什么的在复旦招的本科是上海高校中最多的。如果管院出钱请经院的教授合作一个金融MBA,绝对和中欧的有一拼,起码让人知道复旦的FINANCE MBA不错,再延伸到其它的MBA。结果俺被拒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8 12:37:44编辑过]
74#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15: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我行我歌在2006-2-8 2:26:00的发言:

终于发现一个现象,没有在CD上发现比managersnotmba更无聊的人,如果大家还陪着他在这狂聊,岂不是太不值?


自己回家和女朋友讨论去呗,何必浪费大家时间?



谢谢你的建议  对没有从帖子里学到东西的你来说 我是无聊了些 尽管如此 我还是无聊的回你一下 cd上智商比你高的人多的是  起码那些回帖的人都比你心里明白

呵呵 不浪费你任何时间 各取所需罢了 奉劝你千万别回了 不然又要背黑锅浪费了你时间

75#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15:3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ydiali在2006-2-8 10:05:00的发言:

这一次上海面试的有16个人,被录取的我认识的有3个,然后在这里又看到3个,也就是说16个人挑了6个,还不包括那些没露脸的。之前还听到一位仁兄说,hkust会给大部分首轮申请的人面试机会,也就是说申请的也不多。这个录取比例算是比较大的吧,即使选了有限的几个强人,到后来也难免需要在矮子里拔高个啊。我实在怀疑,申请的人怎么那么少呢?



真的么 那是真要考虑考虑了  更何况我女友念的不是emba....


however, 能在我这么刻薄的语言下做出理性的分析 你起码掌握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和前面一位仁兄一样 祝你们成功

76#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15:3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pizi在2006-2-8 12:30:00的发言:

其实楼主也不需要如此坦白嘛,周星驰在一部电影里面的说过:做人还是委婉得好。


目前我们了解的几家商学院,大多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因为在中国这个环境是这样的。我也不是想刻意去评论商学院,也没这个资格,但也是说实话。


比如排名,本来只是指导学生报考的东东,但现在成为了宣传的法宝,学校针对排名做数据游戏,或者一味地为了排名而制定发展决策,本来在起初阶段是无可厚非,形成品牌后可以转向做其它方面的宣传,策略也应该改变。但最终可能形成一个什么局面呢?拉了很多学校下水,形成了一个怪圈。还是美国人聪明,BW只做美国本土的,海外的不了解就不做,列个10家不分先后,不惹麻烦。


招收年轻的学生,对于学校提供多元化学生组成是很有帮助的,但比例还是应该控制,看看美国商学院招收的年轻MBA,占的比例?都是什么人?狼闲评也曾讲过,可以看看。如果科大招收很多年轻的学生,特别是金融方面为主,适合投行等金融机构的需要,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薪资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从策略上来讲应该没有什么指责的,换谁都这样。下岗待业的时候曾经申请过复旦市场方面的工作,她们问我如何看待复旦MBA项目,我面试前恶补了一下MBA方面的知识。我说复旦开了3个比较有名的MBA(她们打断我说5个),没一个真正厉害的,复旦的经院很不错,四大、麦肯锡什么的在复旦招的本科是上海高校中最多的。如果管院出钱请经院的教授合作一个金融MBA,绝对和中欧的有一拼,起码让人知道复旦的FINANCE MBA不错,再延伸到其它的MBA。结果俺被拒了。




事关重大 只好直白偏激了些


不过在与你们讨论的过程中 我也了解了许多 还是有所收获 所以才孜孜不倦的天天来回帖


谢谢你  关于帖子里收集的一些资料  我会与steven chris等人详细讨论 若有回复 将在此公布

77#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15:40:00 | 只看该作者

打算申请hkust的时候,觉得难度很大,张青春,晓路同学那么优秀,自己能和他们成为同学么?我也不是妄自菲薄,能进入一个优秀的群体,是我想读MBA的一个很大因素,我周围的人觉悟确实不太高,有的时候真是很难交流到一起。我相信,跟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在一起,就能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如果卤莽同学即将成为你同学 你可要慎重考虑呀  呵呵

78#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15: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mfoolish在2006-2-8 9:03:00的发言:



大家讨论一下也无妨吧。楼主只是和其他人观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啊,反正只是一个讨论而已。呵呵


我也这么认为的   谢谢mm   

79#
发表于 2006-2-8 20: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anagersnotmba在2006-2-8 15:36:00的发言:



谢谢你  关于帖子里收集的一些资料  我会与steven chris等人详细讨论 若有回复 将在此公布


果真如此?静候回音哦。听听他们的回复想必对谁都有好处,哈

80#
发表于 2006-2-8 22: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ydiali在2006-2-8 9:43:00的发言:

帖子说到最后,是有点变味,楼主就好象看到一个红通通,鲜艳欲滴的苹果,却非说:里面未必不是烂的。可是话又说回来,我们这些申请了想去念的其实也很害怕,咬完了之后发觉真的是烂的,毕竟学费,日常开销和交换的费用加起来差不多要40万。而且我们并没有试吃的机会,我并不知道ust的课程究竟是怎么样的,到底能带给我一点启示,还是帮助我成长,或者达到飞跃。我很难在排名,平均年薪上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没准这些拿高薪的在进学校之前也拿着高薪,再说薪水本身不能评价能力。我也知道,MBA不像整容院,进去出来一对比就知道改变了点什么,MBA带给每个人的帮助很难具化,甚至有人肯定要说进去之后还得看你自己的造化。


半年前打算申请hkust的时候,觉得难度很大,张青春,晓路同学那么优秀,自己能和他们成为同学么?我也不是妄自菲薄,能进入一个优秀的群体,是我想读MBA的一个很大因素,我周围的人觉悟确实不太高,有的时候真是很难交流到一起。我相信,跟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在一起,就能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我觉得自己这一次的录取好顺利,没有一点悬念,这原本跟我想的确实不一样,搞得心里直打鼓,我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强的人,如果说steven是看出了我的潜力,我当然是非常的高兴。(这一次的录取确实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自信。)可是人就是这样,容易得到的东西你就会琢磨它是不是真值这个价,况且之前把力气花在申请上,现在被录取了,也去之前,当然特别想知道它的实质内容啊。




不知道最后我们会不会成为同学,但是对于ust的认可还真的可以探讨一下


想必大家都听说不少去了美国top mba回来工作也没有什么飞跃的事,甚至还在为工作发愁,当然这很可能是个人在完成MBA之后的定位与实际择业情况的一些差距导致的,所以我们不能断定所有人MBA之后都能脱胎换骨,包括那些号称是哈拂的同学。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MBA应该不仅仅在之后的工作上给我们的些许提升,在人生的经历当中也是可圈可点的一段可以净化自己的日子。工作的关系,中国的城市大多数都走遍了,其中香港出差断断续续不超过一个月,但留下的印象很难只用几个褒义词概括。如果说和谐,文明,有秩序,和国际化,香港无疑是货真价实的宝地。对于MBA教育,无数的帖子谈论之后,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相信所有人都赞同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学校都有很多information session ,同学会,有CD网站,也有各种各样你需要的就业情况,课程安排,社会口碑等等等等信息可以参考,即使没有试吃的机会,只要清楚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发展方向,品味出合适自己的学校,应该不见得太难吧。 前面很多同学说过,单纯就硬件条件的话,去科大的人都可以申请美国top mba,但为什么我们选择香港,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父母在深圳,所有同学朋友在深圳,在香港读书工作是个相当优化的选择。至于面试是不是自我感觉很艰难,其实真的不应该成为评论学校好坏的标准,毕竟有的时候斗争的很辛苦,得来未必就是金子阿,比如我们见到final sales, up to xx% discount的时候,哈哈,还是前面的意思,申请前面的了解和体会才是比较理性客观的,至于结果来的快还是慢,也许并不太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1-29 02:5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